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国玲 《世纪桥》2011,(7):31-32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辞海》对孝的解释是:"善事父母曰孝","对祖先也称孝",概括了"孝"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从历史的不断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孝文化在社会发展中起了稳定作用,在促进家庭和谐、人际关系和谐、国家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倡导孝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这是孝文化对现今而言的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2.
家庭作为社会发展和基层社会治理的逻辑起点,必然是基层社会治理绕不过去的一个重要节点。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提出了找回家庭的时代命题,并首先展开对家庭地位和功能作用的历史性讨论,随后考察分析了以家为核心的基层治理创新,由此引出实践中产生的理论困惑——家庭在基层治理中的地位作用?最后延展探讨了找回家庭的根本遵循和路径方向——构建以家为基础单元的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3.
倪洪兰 《唯实》2004,2(12):47-49
一、人口国情与“人均”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在认真总结我国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用一种崭新的发展眼光来审视中国的发展问题,他把底子薄,人口多,耕地少,这一基本国情视为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先,邓小平明确指出人口多、底子薄的国情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自身发展的影响。邓小平把人口多、耕地少同底子薄紧密联系起来,并置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基础地位之上,辩证地看到了人口因素对加速或延缓经济社会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邓小平曾经指出:“人多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在生产还…  相似文献   

4.
马德茂 《党的文献》2007,1(6):71-74
恽代英的经济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早期对经济理论的探索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恽代英改造社会的观点,在经济方面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相通.中共二大后,恽代英对中国社会性质及基本国情作了多方面的阐述.四大前后,恽代英又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革命的态度进一步进行了分析.恽代英关于国民革命胜利后中国社会三种经济成分的设想,成为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时期经济建设理论的重要探索成果.  相似文献   

5.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大问题。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但随着世界政党政治的变化和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仍然存在着一些有待完善的方面,本文就新形势下如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根据推动社会发展动力的领域、作用和地位,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动力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即社会发展根本动力、社会发展客体动力、社会发展主体动力、社会发展功能动力、社会发展渗透性动力。这些具有不同地位、作用的社会发展动力因素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地位组合在一起,构成了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诸多动力因素在社会发展驱动机制和整合机制的作用下,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融合,形成了积极的合力,朝着共同的方向推动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今后一个时期。人口还要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淡水和耕地紧缺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这种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路子。——摘自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相似文献   

8.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今后一个时期,人口还要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淡水和耕地紧缺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这种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路子。  相似文献   

9.
周志文 《世纪桥》2012,(11):153-154
中国社会目前的老年养老已呈现出性别差异特征,农村老年女性晚年生活艰难,她们既是家庭经济劳动和情感的支持者,同时也是需在晚年生活中得到家庭成员和社会在经济、物质、情感方面支持的受照顾者。本文对朔州市农村老年女性在个人、家庭、社会等三个方面的养老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虽然国家和社会在农村养老问题上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但是家庭养老依然占据老人养老的主要地位,只有国家和社会继续加大农村养老保障工作,坚持家庭养老的主体地位,正确发挥国家、社会、家庭、个人间的能动性,才能提高和改善朔州农村老年女性的养老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经济制度、经济发展阶段和其它基本国情与法国都有重大区别,两国国有企业的性质、地位也根本不同。我  相似文献   

11.
涂大杭 《世纪桥》2012,(19):127-128
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家庭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必须重视和搞好这一建设。必须认识和把握先进家庭文化建设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必须从实际出发搞好中国特色的先进家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村的社会稳定是中国社会稳定的基础.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和个人社会化的重要机构,对稳定社会和促进社会发展具有其他社会实体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农村家庭文化建设以其独特的内容和形式,将家庭的思想和伦理要求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千家万户、一人一事中,对促进农村文化事业的繁荣,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样的"变"与"不变",是我们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研究解决中国问题的必然结果,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必然结果,是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自觉遵循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必然结  相似文献   

14.
如何认识中国人的“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人对"家"的认识不同于西方,家不是一个完全的私领域,它与国家密不可分。这种家国同构的社会形态曾经给妇女社会地位造成一些弹性空间。今天,在中国实现公民社会的进程中,应提倡社会公共空间的建设,以便于妇女走出家庭或组成家庭之后仍可有自己的空间,保持与社会网络的联系和相互支持。  相似文献   

15.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构建和谐家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之一;和谐社会与和谐家庭互相作用和反作用。如何搞好和谐家庭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因此,我试图从社会现代化的视角观察与研究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建设,从中揭示当代中国广泛开展的和谐家庭建设对和谐社会构建、社会文明、社会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确认识和把握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基本国情,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中心一环。从这个基本国情出发,毛泽东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成功地找到了中国由民主主义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1956年以后,由于错误地把“一穷二白”当作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有利条件,结果使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遭受严重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引导全党重新认识我国国家大,人口多,底子薄这个基本国情,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找到了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这是继毛泽东之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成果。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重大政治论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进入新时代实践中的具体运用。这一重要论断以现阶段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为新特征。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际,必须深刻认识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现实依据,深刻把握破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党和国家提出的路径要求。  相似文献   

18.
解读市场经济与当代妇女家庭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是透视妇女权利和地位的重要视角,社会经济发展是其变化的根本原因。文章旨在概述市场经济条件下妇女家庭地位的现状,进而剖析原因所在,认为市场经济这把“双刃剑”带来的诸多变化直接影响着妇女的社会地位,进而影响她们的家庭地位和夫妻平权状况。并据此提出若干建议,以期为提高我国妇女家庭地位、促进婚姻家庭的幸福和谐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9.
藏传佛教、印度教与印度佛教之间的关系,使本篇对藏族女性和印度女性地位之比较具有了可行性。藏族女性和印度女性无论在家庭地位还是社会地位上都相对较低,但藏族女性的家庭地位较印度女性高。藏传佛教所持有的两种女性观是藏族女性在整体地位低下的情况下,享有一定家庭地位的重要原因;而当前印度社会政党与种姓、教派之间的瓜葛,使以种姓制度为核心的印度教在政教分离后重新找到了与政治结合的契机,这导致印度教及其贬低女性的态度在印度社会持续居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0.
刘璐 《世纪桥》2011,(1):83-85
中国的民主政治进程步履维艰有其深厚的社会根源,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仍然制约着民主政治发展的程度和速度。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演进路径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民主政治进程中的领导地位。可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人民民主才应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目标定位。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目标定位应是实现人民民主,用人民民主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这一目标定位内在地规定着中国民主的实践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