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合同法的发展历史中,合同自由原则深深植根于人们的经济生活之中。合同之精髓是当事人自由意志之汇合。只要不违反法律、道德和公共秩序,每个人都享有完全的合同自由,这种自由被概括为著名的合同自由原则。因此,合同自由原则,成为早期合同法律制度的最根本原则,被奉之为支配整个私法的“最高原则”、“民法之基础”、“私法根本价值之所在”等。合同本质是一种协议,是当事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协商一致的产物。因此,合同法必然以维护合同自由为其价值目标。契约自由萌芽于古罗马时期,其理论基础主要有两个:(一)从政治哲学理论的影响看,它…  相似文献   

2.
龚亮 《理论与当代》2004,(11):27-28
在合同法律制度中,合同作为一种双方法律行为,在本质上是双方或多方意思表示的合意。意思表示是行为人把进行某一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心意愿,以一定的方式表达于外部。合同的成立,是指基于当事人的合意,即意思表示一致。合同订立的过程就是当事人双方使其意思表示一致的过程。通常情况下,这一过程是由“要约—承诺”或者“要约—反要约—承诺”的步骤构成的。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合意”一词,合意一词源于罗马法,按拉丁文的原意,它是指合同当事人内心意思的一致。因此合同的成立应当以各方当事人内心的真实意思的一致为准。这就要求意思表…  相似文献   

3.
行政合同在现代国家行政中的作用日益明显。作为协商性的公法行为,行政合同的基本原则是契约自由、依法行政。如果合同义务与行政机关的公务管理发生矛盾,法律应当允许政府拥有维护公共利益的特权,但这种特权必须是有限的和受到规范的。  相似文献   

4.
贾军 《实事求是》2008,(3):74-76
合同自由原则是合同法最基本的原则,是贯穿合同法的主线。为保护广大劳动者的权益,劳动合同立法体现了倾斜保护的原则,不仅是在表述上而且在法律制度的规定中均体现了该原则,尤其是在劳动合同的定理、解除制度以及对于劳动合同期限等问题的规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本文考察了合同法的历史发展,论正了正义下的自由是合同法从19世纪到20世纪发展的轨迹。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我国新合同法对合同自由与合同正义关系的正确处理。《合同法》一方面规定了合同自由原则,另一方面又用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和合法原则防范滥用合同自由的行为。这既顺应了我国市场经济对合同自由的要求,又能够保证我国合同制度在新世纪中能沿着正义下的自由这一历史轨迹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契约精神不仅仅是一种生活道德乃至商业道德,更体现为一种守法的精神。经济生活中的商人应该遵守契约精神,市民社会生活中的每个公民也必须以此培育公民精神,甚至对公务员来说也应该秉持契约精神。"契约必须严守"是来源于罗马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要求当事人双方都要受到其合意的拘束。通常认为,这是私法自治的具体体现,私法自治必然要求当事人依法享有自由决定是否缔约、与谁缔约和内容如何以及是否变  相似文献   

7.
我国新的《合同法》规定了利他合同法律制度,这一规定突破了传统的契约相对性原则,对此进行探讨研究,有利于在司法实践中正确分析和处理相关的法律问题。一、利他合同的概述、意义及构成要件(一)利他合同的概述利他合同属于涉他合同的一种,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不为自己而是为第三人设定权利,并约使合同另一方向第三人履行,第三人依合同当事人的这种约定而取得直接请求履行的合同。在利他合同中,为第三人设定权利的一方当事人称为债权人,第三人称为受益人。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合同称为基本合同,为第三人设定权利的约定称为第三人…  相似文献   

8.
思格斯说:“商业所产生的第一个后果就是互不信任,以及为这种互不信任辩护,采取不道德的手段达到不道德的目的。”这就是商业的本性所带来的弊端,而作为法律就是要规范这些行为。因此,为了维护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保障合同的履行和预防给当事人造成经济损失,必须把诚实信用等必要的道德规范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写入法律。纵观当今世界,从契约法发展起来的诚实信用原则,已成现代各国民商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可以说,我们找不出不承认诚实信用原则的合同。诚实信用原则,历史悠久,且被学者誉为“帝王条款”、“帝王原则”,是我国民法、合同法、…  相似文献   

9.
合同法定解除权规则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合同法》确定的合同解除权包括协议解除、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三种情形。合同的协议解除和约定解除,都体现了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由法律予以确认即可。而法定解除是法律赋予当事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因某种情由严重影响到合同的履行或者强制履行将导致显失公平的情况下,当事人一方直接享有解除合同的一项权利。在各国法律普遍认定合同一经订立就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必须履行的原则下,公正、完善地确定合同的法定解除权历来是各国立法的目标;而正确理解并加以实践更是法律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因而,深入探求合同法定解除权的法律规则,…  相似文献   

10.
魏丹枫 《世纪桥》2014,(4):47-48
人事保证本质为一种合同关系,人们可基于私法自治、合同自由原则而设定,即使国家干预,也不能从根本上否认这种民事法律行为的私法效力。基于双方所做的约定,只要不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就应该是有效的。这是民法精神的体现。担保法是民事实体法,具有任意法本质,如果某项担保行为未被担保法加以规定,只要该行为没有违反民法的基本原则,就不能得出无效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营业转让时,除非当事人合意概括移转,财产应进行个别移转行为。债务并不当然由受让人承继,应根据受让人是否续用商号而区别对待。营业转让的本意,要求转让人负有竞业禁止义务。营业转让当事人在营业转让合同中对劳动关系的承继可以依法进行自由约定。营业的债务人对受让人清偿是否具有效力应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2.
凌瑞明 《党史博采》2009,(9):47-48,50
意思自治、缔约自由是经济交往中遵循的重要原则.在经济活动中,由于市场主体各方当事人地位平等,一方无权干预另一方的行为.在合同订立阶段,根据传统民法,当事人在合同成立之前,相互之间并无任何权利义务关系,彼此并不承担任何责任.[1] 但是合同当事人应遵守诚实信用的原则.诚实信用原则被称为经济活动的帝王条款.它要求人们在市场活动中讲究信用,恪守诺言,诚实不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意思自治、缔约自由是经济交往中遵循的重要原则。在经济活动中,由于市场主体各方当事人地位平等,一方无权干预另一方的行为。在合同订立阶段,根据传统民法,当事人在合同成立之前,相互之间并无任何权利义务关系,彼此并  相似文献   

14.
合同当事人之间发生的违约行为同时构成侵权行为时,合同违约方应承担违约责任,同时作为加害人又应承担侵权责任,这就发生了责任竞合的问题。此时,当事人应当主张哪种责任呢?我国《合同法》第122条规定: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依照本法要求  相似文献   

15.
刘广霞 《世纪桥》2007,(7):69-70
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主要体现了合同行为中出现违反约定时一方承担责任的标准,这种标准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合法利益能否实现,并且使另一方受到惩罚。本文主要论述了归责原则的含义、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繁荣和发展,合同作为一种有效的交易手段倍受青睐。为了维护交易的安全,法律不仅要保护其合同阶段,要求当事人正确、全面、实际地履行合同,而且要保护先合同阶段,要求当事人在订立合同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诚实信用原则,做到诚实坦白、公平守信,否则要承担缔约过失责任。这已在我国《民法通则》和《合同法》中得到确认。  相似文献   

17.
《前线》1990,(9)
经济合同必须合法,才能达到订立经济合同的预期目的,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不符合经济合同法要求的合同,便是无效合同,这种合同尽管合同双方都签字画押了,但由于它不具备法律效力,一旦发生纠纷,就会惹出许多麻烦。有一件合同纠纷,就是因为没有弄清楚对方的基本情况而签订了合同,不仅打了一场劳神费力、旷日持久的官司,最终还不得不蒙受较大的损失。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北京皮件四厂与北京华光实业公司于1985年12月签订了一份加工合同,合同规  相似文献   

18.
所谓合同就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须经法律规定的程序签订才能成立。合同订立的程序是指当事人相互作出意思表示并就合同条款达成一致协议的具体过程。这一过程分为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  一、《合同法》第 14条规定: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二、要约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要约必须由特定的当事人作出。 2、要约必须向相对人作出。 3、要约必须具有订立合同的主观目的。 4、要约的内容必须具体、确定。  三、要约属意思表示,有其外在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9.
不安抗辫权是大陆法系国家在合同法律关系中,为贯彻公平原则,对期前履约危险进行平衡而设立的救济制度。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大多数双务合同的履行都不是同时进行的,双方当事人履行债务的期限往往不一致。因此,如何保护先履行当事人的利益是法律必须考虑的。世界各国的合同法都规定了不安抗辨权作为保护手段。只有不断完善不安抗辩制度,才能使这一制度在司法实践中更具有可操作性,才能充分发挥不安抗辩权的作用,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合同成立过程中的合意瑕疵及其救济一直是合同法中的一个热点,《国际商事合同通则》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有益的规定,为各国商人所广泛采用以作为其合同条款的补充或解释依据,可借鉴性很强。本文通过对《通则》研究分析,阐述了国际商事合同中的合意瑕疵中合同无效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