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伟玲 《农村青年》2006,(6):17-19
农民工在维权的时候请得起律师吗?谁在为一些农民工提供法律服务?什么样的人被农民工称作“二律师”?是“收费的就是骗子”吗?在异地为老乡提供法律服务的人,面对怎样的矛盾和困惑?  相似文献   

2.
《工友》2009,(10):1-1
中国古代有一位名医叫扁鹊,相传,他兄弟三人均以行医为生。一日,曹操把扁鹊叫了过去,问:“你们兄弟三人都行医,谁的医术更高呢?”  相似文献   

3.
开心一刻     
《农村青年》2010,(5):53-53
是谁的? 那天我掏口袋不小心把钥匙掏掉了,当时没发现。后来回去找,看见路边站着一对情侣,只听男的激动地问女的:“是谁的?到底是谁的?”我以为他指的是钥匙,急忙冲上前回答:“我的,我的,是我的!”不料那男的怒目圆睁、挥舞拳头扑过来,我这才知道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可怜我的脸啊,疼了好几天……  相似文献   

4.
编辑这组文章,是因为马上又到重阳节。近年来,人们“热过”的节日有不少,除了中国的,还有外国的;妇女有节,儿童有节,青年有节,甚至情人也有节。那么,老人呢? 每逢重阳节,广西柳州鸡喇村的干部就要给老人摆酒席、切蛋糕、送红包,村支书亲自主持,年轻人跑前忙后,使高龄的寿星们笑逐颜开。为什么这样做?他们说:“没有老人艰苦创业,哪有我们富裕的今天?孝敬老人,天经地义!” 为了给公公治病,做媳妇的韦丽不惜当街下跪,感动了第11辆出租车的司机,也感动了行医40多年的大夫,说这样的事情“连亲生女儿都难以做到”。韦丽是怎么想的?“让老人快乐是我的最大幸福!”这是她的心愿。 谁都有老的时候,谁都会从青年走向老年,谁都希望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今天你对老人好,明天你就会被自己的孩子所爱。“中华民族的美德不能丢!”百善孝为先,一个对养育自己的父母都不爱、对孤弱无助的阿公阿婆都不理的人,何谈其他? 这组文章,也许能让我们对老人多一些温情,多一些关照,多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5.
张颖 《农村青年》2014,(9):56-58
一把火烧了三小时,五人死亡,其中四人是孩子。火是怎么燃起来的?又是谁点的?为什么?2013年12月10日,安徽省安庆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放火罪”判处石凤平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石凤平是谁?人们想不通:多大的仇恨,会让她如此残忍?1994年,家住安庆市宿松县的石凤平嫁给比自己大两岁的老孙。老孙中专学历,靠承包工程起家,在宿松县城有幢旁子,商住两用。石凤平先后生下两个儿子,活泼可爱。  相似文献   

6.
一个农妇被一辆轿车撞倒。轿车想跑,却被另一个农妇拦住:“你把人撞了,别跑!”轿车停下,拦车的农妇一看司机:“啊,是你?”被撞农妇断掉多根骨头。肇事者是谁?一场纷争由此而起……  相似文献   

7.
农民培训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谷明 《工友》2006,(12):8-10
近年来,“技工荒”的出现实质上不再是简单的农民工的生存问题,而是与农民工教育权的诉求有很大的关系。当进城务工不再是什么新鲜事的时候,谁该为农民工教育的“国民待遇”埋单?是农民工、企业还是政府?  相似文献   

8.
你见过“水浸烟头桶”“温馨小棉被”“重点旅客座席套”“超员温馨凳”“超高标志线温馨提示语”吗?你体验过“来有迎声,走有送声,服务前有提示声”的舒适旅程吗?这一切都饱含了“长沙四组”每一个乘务人员的心血。  相似文献   

9.
晓红 《农村青年》2007,(9):13-16
众所周知,北京有个李素丽,是公交系统热心为乘客服务的劳动模范,后来又有了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公交热线电话。一直以来,李素丽代表着北京公交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 2007年4月,合肥市民纷纷拨打当地媒体的新闻热线。与北京市民拨打“李素丽热线”不同,这些电话不是寻求服务或者帮助的,而是投诉和谴责公交司机开“霸王车”“野蛮车”的。为何出现这种情况? 事出有因。2007年4月26日,合肥市高二女生季洁冰被合肥公交集团下属3路公交车轧死在上学路上。这是今年1至4月合肥市发生的第55起公交事故。在此之前,已有9人丧生于公交车轮之下,45人因事故受伤。5月2日,一个环卫工人又被602路公交车撞死。 舆论哗然,于是就有了“媒体新闻热线被市民打爆”一说。一些市民把公交司机称作“城市野蛮人”。那么,开公交车的司机怎么说?记者采访了一个打工的女司机。不谈不知道,一谈吓一跳。原来,公交司机并非人们所形容的那样个个都是“冷血动物”,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有难言的苦衷……  相似文献   

10.
许多人都有完美的人生,但有的人则不然。比如:畸形儿。张彬就是个畸形儿。怎么畸形?民间俗称“阴阳人”。张彬是化名。在成长过程中,张彬自己都不知道应该如何给自己定“性”。2012年5月,张彬到法院主张权利,要求把自己由“男”变“女”的医院承担法律责任。张彬是如何度过那难堪而痛苦的岁月的?张彬到底是男还是女?  相似文献   

11.
2012年8月,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一起强奸案。受害人是两个“追星”女孩,又叫“粉丝”。她们是谁的“粉丝”?怎么被强奸的?花季般的年龄,遭此厄运让人们感到什么样的痛?“追星”未尝不可,但受骗上当,毁掉的是自己。两个女孩已在疼痛中惊醒,其他“粉丝”是否应以此为鉴,善待自己,让青春保持纯洁和灿烂呢?  相似文献   

12.
胡建兵 《农村青年》2014,(12):15-18
王之庆之所以参加农业保险,是担心他的小麦“遭遇风险”。尽管谁都不想出险,可他还是赶上了。让他纳闷的是,交保费时,说好每亩赔50元。可正式赔付时,每亩只有10元。他急了,认为保险公司“糊弄人”……到底是保险公司“糊弄”他,还是他没弄明白什么是“农业保险”?  相似文献   

13.
李家清,重庆市云阳县人?现在广东省东莞市虎门的一家建筑工地上打工。 李家清矮小瘦弱,并非虎背熊腰,却有一个威猛的外号——“天棒”。谁都知道重庆的“棒棒军”(挑夫)靠着手中的棒棒和一身力气打天下。荣膺“天棒”,说明李家清“胆子大,有勇气,很能干,让人佩服”。 在东莞,很多农民工甚至被拖欠工钱的小包工头都知道“有困难找‘天棒”’,因为李家清能用法律作武器替他们讨回公道……  相似文献   

14.
韩正 《时代风采》2013,(17):22-23
入院,出院,再入院。一位78岁的慈母,经过这一番折腾后提前“走了”。这是谁造成的?亲属、医院、制度?  相似文献   

15.
小非 《农村青年》2009,(7):32-35
两个1982年出生的青年。身份悬殊:一个是在读女研究生,一个是小山村里的农民。谁能料到。在网上认识一年后,他们冲破世俗结婚了。消息很快引起轰动,女研究生缘何远嫁“种田郎”?他们幸福吗?他们对未来有何打算……  相似文献   

16.
“有困难,找工会”如何?何永走在大街上,常可以看到交通岗亭上挂着“有困难,找交警”的口号牌。这普通的口号牌,让每一个过往行人都感到既亲切,又温暖,心中顿时增添了一份安全感。作为一个工会工作者,我为人民警察这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敢于亮出这块牌子的勇气所...  相似文献   

17.
张颖 《农村青年》2014,(1):16-18
你听说过“同卵双胞胎”吗? 他们是同一个卵子受精发育而成,不仅外貌高度相似,DNA也完全相同。 如果一宗杀人案与“同卵双胞胎”有关,那么,谁能辨出凶手?  相似文献   

18.
张帆 《时代风采》2014,(19):30-31
导读:2013年10月,云南省玉溪市首个独立地下人防工程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开工建设。然而由于竣工日期延后,引来当地部分市民和网友议论纷纷。此外,人防工程变商业项目,而且还建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有市民质疑该工程是否是“伪民生工程”?为对该项目的来龙去脉一探究竟,记者赴玉溪进行实地调查。  相似文献   

19.
只要有战场     
著名乒乓球国手王楠获得了年度最佳女运动员称号,在颁奖晚会上,主持人现场采访了王楠:“现在比你更年轻的运动员逐渐地涌现出来,你感觉到害怕了吗?”“没有。”“在正式的国际比赛中,把原来的小球改为大球,你有没有感到过担心?”“没有”。“那么,在乒乓球比赛中,你最害怕的是什么?”王楠想了想,回答道:“那大概就是取消乒乓球比赛了。”不愧是叱咤赛场的女中豪杰,她的这个答案更多的是源于对自身能力的确信。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美国富翁洛克菲勒。他曾经在一次聚会中对朋友们说:“如果把我全身衣服脱得精光,一无所有地…  相似文献   

20.
邓聿文 《时代风采》2008,(19):17-17
其实不用尹蔚民声明,我们也应该知道,在市场经济下,劳动用工实行的是自由选择,不应该也不会出现用法律形式规定“铁饭碗”的事情,这本是常识问题。但为什么在劳动合同法出台后,劳资双方乃至社会舆论,都把“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误读为“铁饭碗”呢?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