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径 《世纪桥》2013,(7):69-71
黎平会议,党和红军确立了以遵义为中心,在川黔边界开辟根据地,创建新苏区的战略方针。红军进驻遵义后,发动群众、武装群众,积极着手筹建革命根据地的工作。“红军之友社”的青年们在这一重大政治任务中,焕发出火一般的热情,成为红军有力的助手。关于红军在遵义期间红军之友社的活动,目前学术界的探讨还不多,本文试叙之。  相似文献   

2.
“红军精神的传人”──解放军八○三○五部队拥政爱民活动纪实侯小平,田术勇1934至1935年,中央红军及红二、六军团在长征中,途经了湖南省怀化地区的10个县市,历时两月有余。红军战士面对国民党反动派几十万重兵的围追堵截,毫不畏惧,除行军打仗外,走到哪...  相似文献   

3.
“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举世公认的艰苦跋涉,它所经历的艰辛与险恶,在整个人类历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那么红军靠什么而战胜了困难并最终赢得了长征的胜利呢?确立正确的苦乐观则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保证。红军长征是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进行的。在历时12个月的光阴中,天上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而我们的红军在既缺乏给养又缺少武器弹药的情况下,只能迈开自己的双脚,进行军、边筹粮,边给养、边打仗。他们过的是天当房、地当床、筹火御寒.野菜作粮的艰苦生活。终年积雪的夹金山,…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江油市材料所子弟学校马国田: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青少年学生的立身之本、做人之道。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倡导“诚信”,孔子的传人曾参就曾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时至今日,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我们更需要“诚信”,更要讲“诚信”。  相似文献   

5.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四师是红军中的“第三个三十四师”,诞生于闽西,后成长为一支英勇善战、功勋卓著的英雄部队,被誉为红军中的“钢铁之师”。本文对红三十四师的历史沿革、在中央苏区反“围剿”战场上参加的主要战斗、长征途中浴血湘江的历程进行了全面回顾,讴歌和缅怀这支英雄部队。  相似文献   

6.
读过斯诺《西行漫记》的人,一定会记得那个机灵可爱的小红军“山西娃娃”的照片,还有那段描写——“他是个圆滚滚的胖孩子,长着一张娃娃脸,只有十二岁,但他已经能够自己照顾自己了……我向他问为什么当红军,他回答说‘红军为穷人打仗,是抗日的,谁不想当一名红军战士’!”光阴荏苒,“山西娃娃”已成故人,但他走过的峥嵘岁月却令我们铭记。  相似文献   

7.
“浩然自守”育葵我们的老祖宗是很有哲学头脑的。“水可干而不可夺湿,火可灭而不可夺热,金可柔而不可夺重,石可破而不可夺坚。”这字句铿锵的排笔,道出了辩证法的一对矛盾:形式与内容之对立统一。水、火、金、石之具象可变,但它们的湿、热、重、坚之性则不可变。后...  相似文献   

8.
晓农  冯都 《党建文汇》2002,(6):20-21
张辉瓒这个名字,对粗知毛泽东诗词的人们来说并不陌生。而蒋介石所倚重的这个“王牌师长”自从落入红军之手后,一场围绕赎救张辉瓒的谈判即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但张的结局却在阴差阳错中背离了中共领导人的初衷……  相似文献   

9.
站在大巴山下诺水和宕水交汇的通江县城红军广场,近观烈焰熊熊的大型火炬雕塑和栩栩如生的红军浮雕墙,远眺广场对面壁山坡上醒目的“争取苏维埃中国”巨幅石刻标语,强烈的红军情愫撼人心魄、荡气回肠。值此红军入川建立苏维埃政权70周年,置身于当年苏区首府,历史的霹雳风暴和当今的改革开放交汇成雄浑的交响曲,无不澎湃着红军传人的心房。沿着当年红军人川的足迹,我们以新世纪的视觉与敬仰对这片红土扫描。两河口:红军入川第一镇两河口,两江汇流,绿荫夹岸,群山环抱,秀水蜿蜒。于川北盆周通江县边缘,控川陕而通湘鄂要津。1932年12月18日,红四…  相似文献   

10.
红军山     
遵义市北郊有座红军山。遵义人年年岁岁都要上山看望、祭奠长眠于山林之中的红军烈士。 站在城郊的马路上,仰头望去,环行的山脉苍翠欲滴、绵延起伏。山峰像宝剑一样冲天而起,雄秀奇丽。峰顶上几株矫健昂扬的塔松哨兵一样忠实地守卫着山下的一切,山腰间,盛开着杜鹃花、三角梅,在重重叠叠的绒绣一样的绿色中仿佛传递着英雄们的信息,面对清风絮语着那个血与火的岁月和一个又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 红军烈士陵园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占地60多公顷。园中有“红军坟”、“邓萍烈士之墓”、“红军烈士骨灰堂”、“红军纪念碑”等。 19…  相似文献   

11.
1935年毛泽东曾说过,“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红军长征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书写出一篇壮丽之史诗,成为兵家之绝唱。奇迹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遵义有座“红军山”,“红军山”上有座“红军坟”,“红军坟”前有一尊“红军菩萨”雕像。就是在这里,我有幸听到遵义人讲述那传奇而又动人的“红军菩萨”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金风送爽果满枝,秋醉巴山丹桂香。以通江县城为首府的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曾为中国革命史写下了灿烂的篇章。新形势、新阶段,通江县80多万红军传人正倾力实施“四大产业富民、开发资源强县”的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贫困山区县加快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4.
“朱毛红军”,60多年前,在中国劳苦大众的眼里,她是曙光,象征着光明;今天,在中国人民的心中,她是一座奇伟的丰碑。“朱毛红军”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千古不朽的篇章。人们对“朱毛红军”,目睹者有之——当年的老红军,研究者有之——史学界的朋友,耳闻却不了解者更是有之,尤其是青少年朋友。 “朱毛红军”的来龙去脉,你可知道?王健英教授积多年苦心探踪,将《“朱毛红军”的组织沿革》奉献给广大读者,在本刊连载。这对不甚了解“朱毛红军”的朋友.应当说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15.
“朱毛红军”,60多年前,在中国劳苦大众的眼里,她是曙光,象征着光明;今天,在中国人民的心中,她是一座奇伟的丰碑。“朱毛红军”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千古不朽的篇章。人们对“朱毛红军”,目睹者有之——当年的老红军,研究者有之——史学界的朋友,耳闻却不了解者更是有之,尤其是青少年朋友。 “朱毛红军”的来龙去脉,你可知道?王健英教授积多年苦心探踪,将《“朱毛红军”的组织沿革》奉献给广大读者,在本刊连载。这对不甚了解“朱毛红军”的朋友,应当说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16.
“朱毛红军军”,60多年前,在中国劳苦大众的眼里,她是曙光,象征着光明;今天,在中国人民的心中,她是一座奇伟的丰碑。“朱毛红军”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千古不朽的篇章。人们对“朱毛红军”,目睹者有之——当年的老红军,研究者有之——史学界的朋友,耳闻却不了解者更是有之,尤其是青少年朋友。 “朱毛红军”的来龙去脉,你可知道?王健英教授积多年苦心探踪,将《“朱毛红军”的组织沿革》奉献给广大读者,在本刊连载。这对不甚了解“朱毛红军”的朋友,应当说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17.
“朱毛红军”.60多年前,在中国劳苦大众的眼里,她是曙光,象征着光明;今天,在中国人民的心中,她是一座奇伟的丰碑.“朱毛红军”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千古不朽的篇章.人们对“朱毛红军”,目睹者有之——当年的老红军、研究者有之——史学界的朋友,耳闻却不了解者更是有之,尤其是青少年朋友.“朱毛红军”的来龙去脉.你可知道?王健英教授积多年苦心探踪.将《“朱毛红军”的组织沿革》奉献给广大读者,在本刊连载.这对不甚了解“朱毛红军”的朋友,应当说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18.
“朱毛红军”,60多年前,在中国劳苦大众的眼里,她是曙光,象征着光明;今天,在中国人民的心中,她是一座奇伟的丰碑.“朱毛红军”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千古不朽的篇章.人们对“朱毛红军”,目睹者有之——当年的老红军,研究者有之——史学界的朋友,耳闻却不了解者更是有之,尤其是青少年朋友.“朱毛红军”的来龙去脉,你可知道?王健英教授积多年苦心探踪,将《“朱毛红军”的组织沿革》奉献给广大读者,在本刊连载.这对不甚了解“朱毛红军”的朋友,应当说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19.
县委书记的“民情簿”在韩城,人们喜欢谈论市委书记吴新成那个红色笔记本,称之为“民情簿”。对于这个“民情簿”,吴书记亦有说法:“这是一条联系群众、了解民意的途径。它让我为老百姓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也让我及时了解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状况,从中发现影响全市政治...  相似文献   

20.
(九)坚持三年游击战争(一九三五——一九三七年)一、主力红军长征后的政治环境由于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没有被粉碎,主力红军乃于一九三四年冬,在江西会昌一带突围,离开中央苏区,实行万星长征。当时在中央苏区还留有部分主力红军和地方部队,由项英同志领导,以坚持“保卫苏区”的方针。在长征的主力红军已远离苏区而转战湘、桂时,国民党仍然保有很大兵力在中央苏区进行“清剿”。我们的红军虽然在瑞金、会昌之间进行顽强的战斗,并消灭敌之第三师的一个旅。但由于硬拼硬打,不仅不曾挽回严重的局势,并且整个中央苏区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