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建立在“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科学发展观和传统发展观不同,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科学与人文、理性与价值、手段与目的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2.
传统发展观只关注“如何发展得更快”,而对于“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才是好的”这样一个目的论和价值论的问题漠不关心,这不仅是对发展本质和发展目的的疏离,恰恰是对人本身的遗忘。“以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科学与人文、理性与价值、手段与目的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3.
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总结人类社会的发展经验,针对我国现阶段所面临的国内外发展形势和我国现阶段建设需要提出来的新发展观。无论从人与社会的关系,还是从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方面来考察,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现是发展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现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意。充分认识科学发展现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本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在联系,在实践中具有重大意义,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前提。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要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有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和基础的。本文围绕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即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邓小平以及江泽民的相关论述,并以此来论证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和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6.
简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崔自铎 《理论前沿》2004,(12):18-19
本文分别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原则、任务三个方面,对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和发展什么等问题,作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最终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首先是回答了发展为了什么,为了谁的问题。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学教科书就明确表述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不是为生产而生产,为利润而生产,为小集团利益而生产。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企业和部门淡漠了生产目的性,甚至为了获取个人和小集团的利益不惜损害消费者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不仅重申了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而且扩大了内涵,“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灵魂,也是我们党在发展问题上的最高价值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是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因此,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以人为本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新的实践经验的总结。  相似文献   

11.
经济法基本理念与以人为本有着很多自然的耦合。经济法的以人为本和民法的以人为本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经济法更加注重社会整体利益观,并认为在构建现代化的经济法中,要特别突出发展观和公平观的作用,从而树立起真正的以人为本的经济法理念。  相似文献   

12.
当前边缘群体的存在实际上已成了一个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社会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和城市的社会进步,而且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边缘群体问题。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个体由于个人条件各不相同,需求的层次也不相同,但“受尊重”却是共同的需求。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应遵循包容、激励、责任、欣赏等“尊重”规则。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总范畴和总概念,它是以唯物史观为其哲学基础的。唯物史观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这种“现实的人”或者说“以人为本”的实践,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在唯物史观的“现实的人”上出现盲区,往往会在发展观上陷入误区,如果偏离科学发展观,必然会导致错误的实践。  相似文献   

15.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改善民生贯穿于其中,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成为不断改善民生的过程。发展是改善民生的根本前提,以人为本是改善民生的根本价值取向,全面协调可持续是改善民生的行动指南,而统筹兼顾则是改善民生的方法论指导。可以说,科学发展观只有以改善民生为实践维度和最终归宿,才能在实践中放射出真理的耀眼光芒。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是从复杂社会关系中体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理念,因此对以人为本的理解不能是单一层面的。以人为本的内涵内在地包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三个基本的关系层次。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方面面,就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发展经济学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相应地,发展观也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演变,从增长至上论、基本需要论、可持续发展论再到人类发展论,使人们对发展的本质和内涵的理解更为丰富和全面。生态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人类发展已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的主流发展观。  相似文献   

18.
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和推动高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高校在新形势下面临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和现实课题。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公安院校的工作,最主要的是要坚持把发展作为公安院校的第一要务,以人为本,实现学校、教师、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统筹兼顾,认真处理好办学过程中的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定位可以从以下本质定位、核心定位、性质定位、品格定位、价值定位、主体定位、功能定位,归属定位八个方面来把握。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作为当代最新的马克思主义,尊重继承和发展创新了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成果,始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向和原则,对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实践做了系统的总结和理论升华。科学发展观把社会和谐、以人为本作为当代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加以把握和认识,提出着重关注民生、又好又快发展、共享发展成果、制度体制保障等一系列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彰显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一伟大理论对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