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人的信息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春雨 《前沿》2002,(5):23-26
新世纪带来了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新的理解。在工业时代 ,马克思提出了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总和的思想 ,这一思想是具体的 ,处于不断发展过程 ,为我们认识人的本质提供了科学方法论原则。在信息时代 ,信息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 ,人在实践活动上 ,其本质是对信息的掌握、分析、创新和利用。社会关系呈现出广泛性、平等性、多元性、即时性、虚拟性、平面性、选择性等特点 ,人的本质是同社会本质相一致的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的发展 ,在 2 1世纪 ,中国政府要把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结合起来 ,实现人性的自觉复归。  相似文献   

2.
徐茂华 《人民论坛》2012,(20):206-207
文章梳理了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科学内涵,即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现实中的个人"的本质、实现人的本质的基本方式是人的全面发展等,提出了科学把握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五个属性,即具体性、社会性、历史性、规定性、实践性,并分析了其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3.
安亚玲 《传承》2014,(3):60-62
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第一次对人的本质做出科学论断的是马克思。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从人的劳动实践出发科学地阐述了人的本质。当前我国正处在贯彻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为以人为本思想的确立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付金凤 《传承》2010,(3):46-47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而且他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多方面论述关于人的本质思想,从人的类存在、自由而有意识的活动的类生活、生产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等诸多方面来阐述人的本质问题。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而且他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多方面论述关于人的本质思想,从人的类存在、自由而有意识的活动的类生活、生产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等诸多方面来阐述人的本质问题.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包括对理性形而上学的批判和市民社会的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正是在现代性批判中,发现了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现实基础.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思想,对于我们深入揭示在现代人和社会的内在困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关于人学思想的许多问题,马克思都进行了探讨。实际上,马克思对人的问题的研究,主要是从人的需要、人的创造性劳动、社会关系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出发的。从人的存在,首要的是人的自然存在出发,马克思主要研究了人的本质问题。  相似文献   

8.
徐毅  刘歆立 《前沿》2007,2(7):3-5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论贡献是人类思想史和哲学史上的一次划时代革命。本文通过对西方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思想的回顾及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提出的时代背景的分析,认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是当时代表先进方向的社会精英对以往西方人本主义的大众化回归,同时更是关于这一理论的科学升华。  相似文献   

9.
人的本质作为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据,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人的问题的科学前提。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理解存在着片面性,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在认识人的问题上发生了偏差。只有从理论上正确解读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才能真正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思想内容十分深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我们认识和解决所有人的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思路,是确立社会和人的发展目标的理论依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理论基础。作为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当代运用,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的自身价值和现实需要,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冯契一方面继承了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 ,另一方面又提出了自己的新见解 :认为人的本质是在实践过程中从天性中培养德性、德性复归天性的双向活动过程 ;人的本质是理性与非理性的辩证统一 ;人的本质是个性与共性的综合。冯契关于人的本质的新见解既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就是人的中介"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本质在于人的对象性关系.人的对象性关系之"为我"的意义,表征着对象性关系中的"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人"作为"人的最高本质",在于打破人的奴役关系而"解放成为人"或"人的解放".而人的解放,在于"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是否作为人的中介被人所占有.  相似文献   

13.
徐建立 《前沿》2009,(10):13-16
纵观马克思的整个理论体系,批判性是其突出的特征;但马 克思不是为了批判而批判,马克思绝不是纯粹的理论家,他批判思想的旨趣在于人的解放,最高理想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一种理想,又是一个过程,理想就在过程中实现。  相似文献   

14.
赵晨祎 《传承》2014,(6):94-95
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和开展必须以认清人的本质为前提。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因其对人的考察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创造良好社会环境,立足现实、解决现实问题,坚持教育的纵向整体性。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两大发现”源于对现实社会生产发展状况的考察,他以“劳动”为切入点,找到了资本剥削工人的秘密,进而以“人的逻辑”批判和超越“资本逻辑”,以劳动正义对抗资本主义法权正义,并探究实现劳动正义、劳动解放并最终实现人的解放的可能性和意义。劳动正义既是马克思正义思想的核心,又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重要内容,劳动正义思想对马克思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厘清马克思思想的本真内涵与价值旨趣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关于人的本质思想,马克思对之的追问一生都没有停止探索,而且其追问本身也是一个逐步深入、逐步清晰的过程。人的本质从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规定是马克思水到渠成的思想结晶。这一规定亦是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是物质生产关系占主导地位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且,人的本质的实现亦是在马克思描绘共产主义图景的过程中逐步显现的。  相似文献   

17.
黄萍  贾作璋 《前沿》2012,(2):48-49
马克思从类本质和个人的具体现实的本质两个层面深刻揭示出人是社会存在物,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本质"理论是人生观形成的前提和基础。不同的"人的本质"认识,指导形成不同的人生观。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科学理论理应指导人们形成"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正确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8.
吴玲 《传承》2013,(7):92-93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经历了萌芽、稚嫩、成熟、深化逐步趋于完善的过程。这个过程也伴随着马克思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界定经历了“自我意识一自由自觉的劳动一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阶级利益的承担者”几个历程。  相似文献   

19.
一、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和终极目标首先,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思想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在批判扬弃德国思想界关于人的本质学说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关于人的科学思想。其内容包括人的自然本质、类本质、社会本质和个性特征四个层面。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  相似文献   

20.
杨颖川 《传承》2013,(9):92-93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经历了萌芽、稚嫩、成熟、深化逐步趋于完善的过程。这个过程也伴随着马克思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界定经历了"自我意识—自由自觉的劳动—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阶级利益的承担者"几个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