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王若素 《重庆行政》2010,12(4):93-95
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从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在实践中检验。通过实践不断地实现理论的创新,又不断推动实践的发展。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特色,是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在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中,必须立足中国国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形态,与之相对应,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及其制度化成果则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征就是这种实践形态的外在表现,科学、开放、渐进、全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大实践特征。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以后,学术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拟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出的必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框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分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总体布局中的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的重要意义等八个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新任务,学者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理解存在着不同认识,总体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普及计划放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背景下,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目前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路径研究处于整体综合阶段,还缺乏针对具体人群实施路径的系统研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实施路径的探讨方面,理论宣传教育路径、实践活动路径、典型人物路径、大众传播路径、网络路径和群体性活动路径可为基本的理论体系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它源于和服务于改革开放实践,并在实践的检验中不断丰富发展。因此,在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发展,是我们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逻辑的客观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鲜明的实践特色表明其理论发展逻辑与实践发展逻辑是高度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林源 《群众》2007,(11):15-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理论结晶,是进一步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深刻认识这个理论体系的丰富内涵和理论价值,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曹富雄 《求索》2008,(6):80-82
从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科学;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无形式上的统一却有实质上的系统;从客观和主观的关系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式取决于历史条件和个人风格;从客体和主体的关系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来源于实践主体对客观实际与思维规律的正确把握;总之,从认识论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规律、思想、理论“三位一体”的科学理论体系。确立“三位一体”的理论体系及其研究方法,旨在进一步深化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袁银传  马晓玲 《湖湘论坛》2012,(2):31-34,3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而逐步形成的一种社会主义的实践模式、理论体系和社会制度,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统率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三位一体”的有机统一整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人类文明发展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中华民族复兴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有利于学术界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的进展情况,避免不必要的低水平重复研究,文章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比较性研究为维度,述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含三大理论形态之间关系,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含三大理论形态相互之间关系比较性研究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1.
LU Guangjin  YU Nan 《人权》2021,(2):185-204
in the broadest sense, respecting and protecting human rights is a major achievement in the progress of human civilization. human rights culture is the most essential feature of human righ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 human rights culture reflects a country's thinking and wisdom as well as its civilization level and represents a country's cultural soft power. Chinese human rights culture in the new era is a socialist human rights culture in a broad sense, a human rights culture in the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a narrow sense, and an ideological spirit and moral strength of Chinese human rights culture in a certain historical period. at a new historical starting point,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human rights culture in the new era and gathering the strength of China human rights culture have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far-reaching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for building China's human rights theory, developing advanced socialist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onsolidating the confidence in socialist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uilding a country with a strong socialist culture, and enhancing China's cultural soft power.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西方学术界兴起了协商民主理论研究的热潮,国内的学者及时地将译著介绍到中国,一方面梳理、分析和探讨其基本的理论架构和内涵,另一方面关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状况,从现实的政治实践中发掘理论资源,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提供实践支撑。准确把握协商民主的基本内涵,探讨中国发展协商民主的现实路径,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法律知识的研究是厘清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理论的构成、来源、基础、核心体系等根本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知识社会学可以在分析法律知识的生产体制和创新机制、法律知识传统、法律知识的社会接受模式、法律知识与其它社会知识的整合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知识社会学在上述领域的渗入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理论的健全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近现代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产物,具有丰富、独特的内涵。这一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不仅包括我国的各个党派,还包括人民政协这一在我国政治体制中具有独特地位的政治组织。实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不仅有现实的依据,而且体现了我国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只有扎根于中国土壤同时又顺应时代潮流,才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创立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标志着社会主义理论由传统形态向当代形态的重大转变。指导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准则体现了建立当代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自觉。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方位、首要任务、内在动力和科学内涵则在很大程度上分别为当代社会主义提供了现实基础、核心内容、发展模式和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6.
张月泉 《桂海论丛》2005,21(5):41-43
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和谐社会才能从理想变成现实。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的本质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是过程与目标的统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7.
积极稳妥地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就是一项社会管理的制度创新,文章通过对近几年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实践研究,提出要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了解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实践状况,分析其问题与原因,进而提出积极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经济社会发展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仲崇东 《桂海论丛》2003,19(1):45-48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是当前影响最大的两种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两种发展模式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演变过程 ,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 ,两种发展模式在其内容和结果上有着根本的区别。在当前两种发展模式竞争共处的形势下 ,从历史、现实、理论、实践等方面科学分析和认识两种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就是对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正确道路进行科学界定,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这条道路,包括“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确定了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目的,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了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相似文献   

20.
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通过深刻反思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历史经验教训、不断总结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动、自觉遵循文化发展规律,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形成的实践基础,对于我们正确理解中央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