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时间已经过半,成就喜人,问题也多多,这个重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懈怠,不毛躁,才能稳步地达到既定目标。  相似文献   

2.
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视角研究西方民主,能够对西方民主产生的社会根源、存在的基础、发展的前景有很好的掌握。不能片面地研究西方民主的相关理论,这样不仅会陷入西方民主的悖论,而且也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表现。从唯物史观的视角分析西方民主的产生、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以及中国不能走西方民主道路的原因,有助于更好地分清、辨认西方民主,防止西方民主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侵蚀。  相似文献   

3.
赵志梅 《前沿》2012,(12):50-51
一种理论是否能成为一个体系,首先就要看其是否具有自己的哲学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一种科学的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必然有其哲学基础。本文从四个方面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基本矛盾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唯物史观与科学发展观;唯物辩证法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4.
肖菊华 《中国妇运》2012,(12):22-22
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是湖北省各级妇联组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也是进一步凝聚力镀、攻坚克难,团结带领广大妇女积极参与五位一体建设和“五个湖北”建设、实现富民强省目标的重大历史机遇、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引领妇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遗路。妇联组织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妇女群众,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领妇女群众,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凝聚妇女群众,不断提高妇女群众贯彻落实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总体要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构筑妇女助推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精神高地”。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自信是指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信任和充分肯定的积极情感,是贯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和制度体系中的核心和灵魂,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起着决定性质和发展方向的作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无论是其理论探索、道路实践还是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建设都体现着人民主体性价值自觉的本质特征和根本属性。实现最广泛的民生幸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和价值追求,也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自信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6.
"美好生活"一直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目标。从希腊先哲到近现代政治哲学家,他们无不做着追求"美好生活"的尝试。"美好生活"既是一种生活的状态,又是一种理想性的政治价值和规范性要求,它是政治哲学的题中之义。遵循唯物史观的分析思路,马克思从生活资料、生活条件、生活需要、生活过程、生活内容和生活关系等方面确证了资本主义世界中的异化生活状态。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指明了"美好生活"的通达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内容和哲学意涵得到了不断丰富和提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美好生活"得以达成的实践逻辑、发展逻辑和制度逻辑都得到了科学呈现。我们有充足的理由坚信,"美好生活"必将会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达成。  相似文献   

7.
幸福转型对大学生幸福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论是幸福系统的结构性紧张,还是消去幸福悖论的现实需要,都要求优化幸福系统,倡导幸福转型.即从物质幸福转型精神幸福、从结果幸福转型过程幸福、从消费性幸福转型创造性幸福、从个人幸福转型社会幸福、从非德性幸福转型德性幸福.幸福转型对大学教育的启示为:其一是遏阻物质主义蔓延校园,改良校园文化生态.其二是在批判消费文化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建设幸福文化,其三是倡导博雅教育促成大学生从职业人到幸福人的跃升.  相似文献   

8.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对唯物史观的具体应用,是社会主义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和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当代中国发展提供了实践的唯物主义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以统筹深入的系统策略辩证诠释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为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确保了我党科学决策的正确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鄂璠 《小康》2012,(8):59-61
留学大潮掀起的背后,如何进行深层次的教育改革与创新,已是中国教育无法回避的问题。对此,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中国总面试官蒋佩蓉和北京林业大学的副教授路军都有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当走入校门和走出国门联系在一起,便成就了一江春水向‘西’流的趋势,留学大潮掀起的背后,如何进行深层次的教育改革与创新,已是中国教育无法回避的问题。蒋佩蓉和路军,一位是著名儿童成长力培训专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中国总面试官,三个优秀孩子的母亲;另一位多年来致力于中国教育的研究,是北京林业大学的副教授,一个幸福的两岁女孩的父亲。相同的是,他们都钟情中国文化又熟悉西方文化,既关心中国教育又关注西方教育,这一年的6月,蒋佩蓉和路军各自出版了一部书,一本是来,  相似文献   

10.
唐庆 《理论月刊》2007,3(12):18-21
历史的辩证的认识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关系,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毫不动摇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顺应历史潮流作出的正确抉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指引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光辉旗帜。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党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道路自信"第一次出现在党的报告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有其内在的一般与个别关系的哲学依据,也有对传统社会主义实践反思的历史依据;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构成了道路自信的实践基础。坚定道路自信要科学地认识中国国情,要有拒走"老路"与"邪路"的自觉。  相似文献   

13.
张月泉 《桂海论丛》2007,23(5):39-42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忧乐观形成的基本依据.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是培养乐观主义精神的根本途径.科学分析形势,勇于面对问题是增强忧患意识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中国梦是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于一体的宏伟目标。从幸福学的角度来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追求"人民幸福"之梦。中国梦的三个维度中:国家富强是人民物质幸福的基石;民族振兴是人民精神幸福的依托;人民幸福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提供有不竭的源泉和动力。时下,正值改革攻坚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科学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梦的内涵,有助于消弭价值冲突,凝聚民族向心力,激发国民爱国、爱党热情,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三个自信,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相似文献   

15.
陈培永 《桂海论丛》2013,29(5):21-24
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必须辨识并处理好三对内在矛盾,即社会主义理想价值与现存社会现实的矛盾,民族国家奋斗目标与人类社会历史普遍进程的矛盾,一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矛盾。解决这三对矛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应致力于推进社会主义理想的现实呈现,更好利用资本主义而不是被其同化,努力开辟出具有世界意义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6.
提问和回答:关于六个“为什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个为什么,不是新问题,也不是新事物。中国革命的历史事实,有力地回答了:在中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人民公社化和文化大革命的曲折发展,证明建设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不行的。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已经对六个为什么作出完整而正确的回答。现在重提六个为什么,是因为:国内外对社会主义的疑问仍然存在,国际上意识形态的斗争仍未停息,国内资本主义化论调甚嚣尘上,国内纯而又纯理论仍有市场。要做到科学回答,必须做到:要从理论高度解释清楚六个为什么,要从历史角度重新申明六个为什么,要从特殊背景明确回答六个为什么。  相似文献   

17.
自信是一种底气,也是一种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源于这一制度体系的科学性,并集中体现在它形成过程的科学性、结构内涵的科学性及其为实践所检验并证明了是正确的制度体系。这一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坚强保障和动力支撑。  相似文献   

18.
唯物史观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内在统一的。邓小平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所提出的一系列论断 ,既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也对丰富和发展唯物史观作出了重要贡献。研究邓小平对唯物史观的发展是深化研究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李永杰 《桂海论丛》2011,27(2):22-26
公民社会的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方面,这需要理论予以自觉的研究与论证,唯其如此,才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民社会。公民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因为公民社会伴生于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公民社会也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公民社会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