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20年代英美关于国际贸易与投资市场的竞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战后,英美围绕世界贸易与投资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在国际贸易方面,美国凭借其在汽车、机电等新兴工业品中的优势,日益挤占英国在拉美、自治领等地区的市场;在国际投资方面,美国作为最大的债权国,对已经变成债务国的英国也具有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乡土小说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继承与延续,也是先贤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20世纪20年代乡土小说立足于中国本土,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深含强烈的悲剧意识,在表现手法上克服了"思想大于形象"的通病,真实的再现了20年代社会的风貌,开拓了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新路,不仅是五四运动以来的重要文学现象,也是现代小说不容错过的课题。它所创造的小说散文化倾向也为小说样式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人地关系也即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的人地关系为和谐社会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生存的空间.在历史上,独龙族商品经济极不发达,劳动力主要以刀耕火种农业和采集、狩猎的生产方式依附于土地.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科技农业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少部分独龙族剩余劳动力可以从农业生产中分离出来走向市场,在减少了对土地依赖的同时,由于经济利益趋动,乱砍乱伐和过度捕猎又加大了对动植物资源的索取.20世纪独龙族人地关系的变迁历程,是伴随着社会转型和社会文化变迁而来的.在这一变迁过程中,只有坚持人与自然持续和谐发展的理念,尽量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产生的负效应,才能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科学发展史上,没有任何一个科学家像达尔文那样受到了如此多的关注和批评,也没有任何一个科学理论像进化论那样在普通公众中间遭到了如此激烈的反对,以致于通过制定法律禁止讲授它。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反进化论立法高潮期间,先后有37个州的议会收到过要求禁止讲授进化论的议案,在俄克拉荷马州(1923年)、田纳西州(1925年)、密西西比州(1926年)、阿肯色州(1928年)获得通过并成为法律。这场反进化论立法运动对美国的进化论教育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从1920年后期到50年代末的30年中,美国中学生物学教材中有关进化论方面的内容不断地被削减、淡化甚至完全取消。诺贝尔奖得主赫尔曼·穆勒曾抱怨说:“100年没有进化论已经够了!”  相似文献   

5.
黄丹 《桂海论丛》2003,19(1):49-52
20世纪80年代 ,中苏两国都进行了举世瞩目的经济体制改革 ,然而改革的结果却迥然不同。这与两国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政治基础、策略方针、社会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重大差异息息相关。文章对此作了一些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6.
许静 《求索》2006,(12)
苏维埃教育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苏维埃区域局部执政的条件下,在经济文化极为落后的偏僻山区和异常严酷的战争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革命性与强制性、大众性与普及性、劳动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7.
胡素萍 《新东方》2004,(9):30-34
20世纪全球化发展的表现是多方面的。第一,世界经济一体化。最能反映经济一体化水平的是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20世纪世界贸易的连续性增长表明各国经济已经越来越依赖于国际市场,世界贸  相似文献   

8.
物联网技术通过对感知信息的汇集、分析、处理来提升现代警务实战能力和服务水平,满足公安安保实战业务的需要。以G20杭州峰会安保为例,分析业务需求,从整体架构、平台建设、技术实现等方面具体论述技术解决方案,最后展示了功能实现,以此介绍物联网技术在大型活动安保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熊泽成 《湖湘论坛》2000,13(2):65-66
社会主义运动在20世纪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第三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发展和低落。第三世界是指亚非拉以及其他地区100多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从50年代起,第三世界各种社会主义就逐渐成了强大的社会历史潮流。为什么是50年代起。而不是在30、40年代?这就是我们应当着力加以分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王河江 《前沿》2011,(10):163-166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女权运动,遍及美国的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工作场所,是六七十年代以来美国社会最基本的社会运动之一。这次运动的目标,是解放女性的思想,帮助她们获得自由、取得普遍平等的社会地位。它提高了美国公民的社会平等意识,是值得研究的一个社会运动。二战前后,妇女在就业竞争中的地位有一定的变化。肯尼迪时期,联邦和各州成立了妇女运动委员会。贝蒂.弗里丹的著作,促进了妇女的觉醒。60年代的社会运动,是妇女运动成长的摇篮。  相似文献   

11.
带着各种期待,20国集团领导人4月2日再度聚首英国伦敦,共商全球经济如何走出金融危机的泥沼。会议在金融监管、刺激经济、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等方面达成了多项共识,似乎以“完美”的方式落下了帷幕,但这是各方迫于当前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而拿出的妥协方案。作为G20最重要的三股力量,美国、欧盟和新兴经济体应对危机的着眼点可谓和而不同,博弈态势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12.
张婷 《求索》2010,(12):196-198
自"五四"发端,在新文化运动思潮的推动下,女性作家作为女性群体的文化代言人登上历史舞台,女性从此走上了价值理想的群体性觉醒。从混迹于男性启蒙神话中的女性觉醒到与政治话语的纠结,再到以身体写作寻觅女性的价值和出路,20世纪中国女性写作历程无疑是女性主体性的建构历史,本文拟以此为线索述评20世纪中国的女性写作,以探寻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主体性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30年代是川西阿坝地区自然灾害发生的最高峰期,加上连年战争,社会经济出现严重危机,给百姓生活带来严重灾难,导致民不聊生。为此,国民政府为了维护统治与力集抗战主力,采取免税、赈济、帮助灾民恢复生产、施医、资遣客籍灾民回籍等一系列赈济措施。对减轻社会灾害,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民生和促使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作为抗战大后方的西南民族地区的赈灾活动与意义显然不在于活动之本身,其战略与政治等意义非同寻常。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50年代的乡村社会变迁超越了乡村传统的循环,荡涤了中国社会的乡土性,重塑了国家与乡村社会的关系。一方面它是国家主导的对乡村社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强制安排过程,另一方面也对党和国家政策的制定产生了较大影响,对新时期农村社会的变革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50年代初期,通过"派下去,请上来",办好事、办实事等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措施,西南各少数民族群众不断觉悟,纷纷倡议订立民族团结公约,自动消除民族之间或民族内部的纠纷与隔阂。这是盟誓这一西南少数民族中的古老习俗在新形式下的新发展,也是西南各民族对共产党领导、倡议的民族平等团结政策的内心回应,推动了建国初期西南的民族团结工作。  相似文献   

16.
侯典芹 《理论月刊》2012,(4):186-188
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美国倡议召开20国央行行长和财长会议,并迅速提升为G20峰会。经过华盛顿、伦敦两次G20峰会之后,匹兹堡峰会决定把G20峰会转为机制化安排。G20峰会机制化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长期斗争的产物,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迅速上升的结果,同时,G20峰会机制化也向发展中国家提出挑战,要求发展中国家必须加强相互间的团结与合作,进一步巩固G20峰会机制的成果,继续推动世界经济秩序的变革。  相似文献   

17.
蔡军 《创造》2001,(5):45-46
当代西方思想文化的发展变化,自始自终伴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历史进程。科学技术的革命,不但促成了经济结构、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更带来了价值观念的更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现代科技革命,不但给人类带来了物质生活上的进步,同时也造成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给人类的自由和幸福带来负面的影响,而且还会危及人类的生存。“人的问题”在现代西方社会中的凸现,引起人们去思考科学技术革命的负面影响。人们开始从人身上寻找问题的答案,力图通过人性的剖析来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本文将对 20世纪…  相似文献   

18.
李淑敏 《求索》2013,(2):124-126
中国哲学观影响和制约着中国哲学的发展,20世纪20-30年代,文化保守主义、西化主义、马克思主义三大思潮均有一定程度发展。在中国哲学发展与重构的过程中.三大思潮均有各自较为明确的中国哲学观,它们彼此斗争、相互影响,共同推进着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因此.单一去评判某一思潮的中国哲学观是片面的。本文以20世纪20—30年代为背景,将三大思潮的中国哲学观进行比较综合.阐明其中国哲学观的特质及其历史价值,以期对当今文化多元时代背景下中国哲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资源借鉴。  相似文献   

19.
考察20世纪60年代初中期的中国社会全貌,其间经历了在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局部性变迁,体现为向建国初期社会的某些表证的复归.之后,在国民经济深入调整过程中,逐步暴露出来的党内分歧和中苏交恶等因素刺激影响下,社会停止了复归的步伐,呈现出转瞬即逝的态势,随后转化为恶性的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20.
杜寒风 《思想战线》2000,26(1):56-61
王国维美学对20世纪中国美学有重要的影响和启示.在社会变革的历史关头,主流美学占据主导地位,不等于非主流美学没有自己的一定地位,它们都在发生影响,只是影响的范围、程度有别.把20世纪中国美学的开山大师与其后的美学家比照,我们就会发现美学在中国发展中的起伏轨迹,尤其是非主流美学家命运的悲剧性,这种悲剧性是学科本身的必然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