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记者 《思想战线》2001,27(4):136-138
20 0 1年 1月 2 5日~ 2 6日 ,云南大学中日民俗文化研究中心、《思想战线》编辑部、日本丽泽大学国际研究中心联合召开“中国西部大开发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存和发展”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有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学院、云南省社科院、楚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及日本丽泽大学国际研究中心、日本都留文科大学文学部的数十位中外专家学者。一西部大开发 ,不是简单地上几个大项目 ,抑或是西部脱贫的权宜之计 ,而是要对西部进行全面开发 ,推动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提升 ,逐步缩小西部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 ,最终实现西部地区包括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2.
《时事资料手册》2005,(2):41-41
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今年初向媒体披露了一组数据:我国的化学耗氧量(主要是水污染物)、二氧化硫、消耗臭氧层物质排放量居世界第一,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量居世界第二。我国单位产值的排污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几倍,我国每万美元产值消耗矿产资源是日本的7.1倍、美国的5.7倍、印度的2.8倍。我国1/3的国土被酸雨侵蚀,  相似文献   

3.
"绿色GDP"与中国环境会计制度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本文阐述了"绿色GDP"理论的国际研究背景,回顾了中国"绿色GDP"理论的研究与实践,总结了资源环境核算的基本模式,分析了中国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总体影响.  相似文献   

4.
20世纪末,日本的平成年代由最初的"平成景气"演化为"平成恐慌",不仅使日本遭受了沉重打击,对东亚乃至世界经济都带来了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平成恐慌"有其经济、金融、政治背景和原因.中国虽然与日本不同,但防止经济、金融、政治层面某些非健康因素的滋生及其可能导致的危害和影响,同样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理解日本"是当代中国人面临的一个大难题:日本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邻居? ·作为一名有历史感和良知的中国知识分子,又应当如何应对中日之间的历史鸿沟和现实冲突呢?  相似文献   

6.
"复华党"作为一个自发的抗日组织,其斗争历史鲜为人知。为此,笔者走访了当年的亲历者,得到许多珍贵的史料,并将初步研究结果整理如下:1."复华党"的秘密成立"复华党"是由一些爱国青年学生在日本殖民统治极其严酷  相似文献   

7.
年仅32岁的国务院经济技术社会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风波,留学日本时曾以出色的研究成果轰动日本经济理论界。去年学成归国后在我国宏观经济领域里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已发表和付梓论文20篇、专著2部。列入国家“七五”重点科研项目的“中国宏观经济研究”,由他担任课题组长,总体负责这项研究工作。他撰写的系列研究报告《中国宏观经济分析》已完成7个分报告。应本刊之约,张风波欣然为本刊来稿,这里发表的是他撰写的《中国宏观济经分析之二》(之一见《经济研究》1987年第2期)。  相似文献   

8.
正张慧婧博士的《名古屋华侨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名古屋华侨社会—その历史と现状》,ISBN:9784864761086)一书,已于2013年4月在日本发行,该书的出版获得日本名古屋大学国际学术交流基金资助。中国与日本比邻而居,两国经济、文化交流历史悠久,几个世纪以来,相互之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世纪中期,中国和日本先后打开了国门,这不仅加速了两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而且激活  相似文献   

9.
胡颖 《小康》2005,(3):54-54
留学日本:日本政府曾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提出接纳10万留学生的计划,据资料表明,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总数占全部留学生的60%。数以万计的上海人奔赴日本留学,在当时成为了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0.
"新人类"一词不仅在日本几乎家喻户晓,在中国及其它国家也广泛流传.人们的初步印象是:"新人类"是日本现代社会中新出现的一批青年群体,这批青年与老一代的日本人有许多差异,他们的行为正日益严重地影响着日本社会.在去日本考察访问之前,我就听到看到了不少有关"新人类"的材料,而且大多是持贬意和担忧的态度.然而在到日本之后,听了日方安排的爱知教育大学稻田雅洋教授的讲课,他对日本的"新人类"提出了新的见解和评价,这种见解与原来在中国所接触到的材料完全不一样,由此,引起了我对"新人类"这一已经不新的话题的新兴趣,于是,我借这次随中国青年考察访问团赴日的机会,在日本对"新人类"作了一些实地调查.一个月的时间,通过座谈、闲聊、听介绍、看材料,对当前日本"新人类"的了解有了一个大致的轮廓.对于"新人类"的  相似文献   

11.
由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妇女发展研究中心、南京师范大学妇女/性别研究培训基地主办,韩国梨花女子大学韩国妇女研究院、日本东海性别研究所、日本国际基督教大学性别研究中心、日本高龄者生活研究所协办的"全球化与亚洲妇女、亚洲妇女学国际研讨会"于2007年11月23-24日在南京师范大学召开.  相似文献   

12.
中国第一     
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是《日本第一》一书的作者,现在他又撰文说:中国第一。他提醒日本,必须适应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强国的崛起。中国有可能继续比日本更迅速地增长,并在亚洲获得比日本更大的政治影响力。用不了很多年,中国经济或许将取代日本经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中国经济有一天可能取代美国经济,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相似文献   

13.
我童年时代,在日本铁蹄的蹂躏下生活过一段时光。而对每一个人来说,童年的岁月又是无法忘却的,因而每到日本投降纪念日“八·一五”,总会在心中荡起历史的回光流影。特别是战后的日本,从未做过忏悔,更引发了我的愤愤之情。近日阅读《20世纪大全》史料,日历牌告诉我21世纪的第一个“八·一五”又临近了,便引发了这篇文章。记得上个世纪之末我出访过日本时,有一次喝日本的“清酒”喝得多了一点,便斗胆对日本友人说了个自撰的寓言。我说: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镜子的人,是个伟大而聪明的智圣。之所以如此,在于人们无法自知其形影之时,给人们一个自  相似文献   

14.
日经BP社社长吉村久夫,对中日经济素有研究。他给日本制造业对阵中国提出7条“秘诀”。 吉村久夫认为,中国制造业力量崛起令世界注目,日本对阵中国要掌握“秘诀”:  相似文献   

15.
"防震圈"、自治秩序与基层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3月,日本发生千年一遇的大地震.这次大地震有两点给世人以深刻印象:一是大地震没有造成楼房的大坍塌;二是大地震没有引起社会的大恐慌.前者得力于日本建筑物下面有一层橡胶垫圈,可以防震,在地震时起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二战为分水岭,日本战前的中国学研究在战后被日本学界视为战争的幕后推手而彻底抛弃,战后的研究是在批判东洋史研究的基础上重新开始的一门新学问。从源流来看,日本的当代中国学研究有东洋史和区域研究两个系列四个学派;从思考框架来看,存在回归传统、"中国就是中国"、普通的近代化、东亚型四种模式。与欧美国家相比,日本的中国学研究在中国的近现代历史和经济研究领域最为活跃,引领世界前沿。面对当前日本中国学研究停滞不前的状况,鉴于中国发展的实际,三元结构论、制度化、相对化可作为推进研究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17.
日本动漫传播和中国的动漫亚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敏 《新东方》2007,(9):62-64
一、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和兴旺日本是世界文化产业第二大国,日本国民十分喜爱漫画,漫画文化非常发达。据日本三菱研究所的调查,日本有87%的人喜欢漫画、有84%的人拥有与漫画人物形象相关的物品。日本有一个著名的口号:"让三岁到八十岁的人都有漫画看",由此可见漫画在日本受欢迎的程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2月19-21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美国康奈尔大学冷战史项目和美国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国际冷战史项目联合主办的“冷战转型:1960-80年代的中国与变化中的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海内外冷战国际史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50余人云集上海,就冷战最后20年历史进程中的重大议题进行了学术讨论。其中国外学者来自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美国康奈尔大学、纽约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日本新澙大学、北海道大学,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等著名学府。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香港大学等高校的冷战史专家与会;《历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探索与争鸣》等杂志编辑部和上海社科院也派代表列席了会议。专家们分别就下列问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情结与利益:日本与台湾关系的"虚"与"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日本曾占据台湾达半个世纪,战后日本又以美国在东亚的核心同盟者的角色继续卷入.1997年9月,日本与美国签署了防卫新指针,赋予日本通过后勤支援等方式直接参与军事行动的职能.其后,又相继通过了"周边事态"法、反恐怖对策特别措施法,并积极试图制定"有事"事态法,日本军事安全战略与日美安保体制的变化,增加了未来日本在军事上卷入台湾问题的可能.可以预见,未来日本角色将较现在更活跃,更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0.
安倍政府开创了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最长时间的日本经济复苏局面,但是其依然没有实现年通货膨胀率2%的重要预定目标。安倍政府实施的宽松货币政策和大规模财政刺激措施,在本质上就是向经济注入更多流动性因素,使得借新债还旧债的资本循环得以持续下去。长远来看,只有真正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日本经济才能走出经济低迷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