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角度出发,探讨斯大林模式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启示,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从本国国情出发,要始终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处理好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是同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区别之一。正是由此,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强调经济体制改革必须遵循的一条根本原则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体,并且把这一基本思想反映在国家宪法上。虽然如此,社会主义公有制还是时而不断的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其前景并不一帆风顺,仍然处于资本主义的包围和威胁之中。如果不一如既往高举社会主义的旗帜、坚定不移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当代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阶级阶层结构等各领域的新变化。文章指出,新变化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要及时、正确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坚信资本主义终究要被更高级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制度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并且还指出,社会主义经济同资本主义经济的区别不在于商品经济是否存在和价值规律是否发挥作用,而“在于能否在全社会的规模上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是对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 ,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20多年来在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指导下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还不够完善。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同样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 ,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国家理论体现在他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批判之中,其蕴含三个方面的伦理向度,即在对资本主义国家"虚假共同体"的批判中提出了国家正义的伦理向度;在对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异化关系的批判中提出了国家自由的伦理向度;在对资本主义国家权力异化的批判中提出了国家民主的伦理向度。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超越,包含这三方面的伦理向度。当代中国的国家建构是马克思国家理论最生动的实践,国家也要有道德,并履行好道德职责,这是公民爱国主义的国家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批判了拉萨尔的庸俗社会主义观,精辟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观。两种社会制度和阶级斗争的规律决定了各种异化的社会主义思潮不会自动退出舞台,批判工作不可能一劳永逸。在后资本文明时代,既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原则不动摇,又不搞单一按劳分配和不讲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多元分配;既要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雇佣劳动制度,又要允许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的适度发展;既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当家作主,又要批判民主社会主义背离科学社会主义的企图。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苏联不仅对传统社会主义进行了反思和批判,而且对现代资本主义也进行了重新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构想和塑造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他们把这种不同于传统社会主义,也不同于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理论叫做“现代社会主义”。 (一)“现代社会主义”这一概念是怎样提出来的? 1987年1月,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在中央全会上正式提出,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使社会主义具有最现代的社会组织形式”。当时他认为,社会主义应当是“具有最先进的经济、最广泛的民主、最人道的崇高道德的社会”。此后,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雅科  相似文献   

9.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企业主的来历、原始资本的来源、企业利润的去向三个方面 ,可以判明今天的非公有制经济不同于马克思所批判的资本主义初期的私有制经济。因此 ,不能用当年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眼光来对待今天的非公有制经济。今天私营经济的作用和特点 ,即促进国有经济发展、维护国有经济主体地位 ;私营经济是逐步走向资本社会化的 ,是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相统一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并不违背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后勤基本上走了一条“学校办后勤”的计划经济的路子,形成了“大而全”的学校自我服务体系,要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就必须冲破计划经济的封锁,打破自我封闭的格局。高校伙食改革是高校后勤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因为社会化从根本上讲,是要高校伙食从计划经济、供给制、福利型中解脱出来。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视察南方重要讲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计划、市场都是手段。’他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从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11.
去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发表后,在我国又一次掀起了改革开放的大潮,使全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邓小平同志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之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党的十四大根据邓小平同志的这一科学论断,总结十四年来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明确地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丈市场经济体制。这既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也是现阶段最大限度地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然选择。它必将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更加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反化的优越性。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了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即:党的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  相似文献   

12.
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它作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型是马克思用来批判资产阶级国家和意识形态的。它表明资产阶级国家并不是什么伦理的国家,它提出的平等、自由、权利的学说也不是为了全体人民利益,而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经济关系不仅决定了国家和意识形态,而且还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使整个社会"物化",商品拜物教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就是经济关系在社会生活领域发挥作用的结果。卢卡奇和哈贝马斯虽然都吸收了韦伯的思想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物化现象,但是,卢卡奇否定经济在社会历史中的决定作用,并因此把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韦伯化;而哈贝马斯关于系统入侵生活世界的观点则从经济系统对文化领域的决定作用这一维度说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文化危机,并使韦伯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马克思化。  相似文献   

13.
孙永春 《理论前沿》2003,2(14):37-38
我们党走过了82年的历程,领导亿万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华民族走上了复兴之路,逐步实现着强国之梦。尤其是改革开放25年来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业绩斐然。这与我们党大胆地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包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认真学习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的经验有着极大关系。正确地总结我们党认识资本主义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今天继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党对于资本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史过程。无论在认识上还是在实践中,都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一)“急于求成”中…  相似文献   

14.
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的关键原因在于解放思想的重心长期没有转入政治领域,以致至今未像经济体制改革那样确立起明确的目标模式。思想观念的变革是改革的先导。中国已历30年的改革全面启动于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的思想解放运动,其间的大突破都有着相应思想观念的变革为先导。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就是“南方谈话”引发思想解放运动出现又一轮高潮的直接成果。政治体制改革要突破困境,也需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模式。这就要真正利用好解放思想这个法宝,掀起新一轮解放思想的高潮,像破除市场经济只限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传统观念一样,坚决破除把西方国家取得的政治文明成果一概视为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传统观念。这样,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才不会流于形式与空谈。  相似文献   

15.
列宁从俄国国情出发提出青年要批判地吸收资本主义文化,利用资本主义文化的有益成分来为共产主义建设服务。在列宁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当代青年要在正确认清资本主义文化实质的前提下,按照“吸收与批判并举,更重批判”的基本原则来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文化,促进青年迅速地成长、成才,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面对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客观地认识民族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正确地同他们处理好关系,这是决定党的政治路线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认识和对待中国私人资本主义经济问题上,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目的是通过改革开放,加快经济的发展,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因此,在改革开放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毫无疑义的。从这一点看,分清姓“社”和姓“资”也是必要的。问题在于,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用什么标准衡量和判断姓“社”、姓“资”?姓“社”  相似文献   

18.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四大报告提出:要”下决心进行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这是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迫切需要,所作出的战略抉择。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结合部。把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作为突破点。使政府的决策更加科学、运行更加协调,行政更加高效,将为经济的发展、为经济与政  相似文献   

19.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行政体制经历了四次大的改革 ,取得了巨大成就。其基本经验是 :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要体现中国特色 ,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发展和稳定大局 ,要与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配套进行 ,要着眼于民主政治建设 ,加强领导 ,上下联动 ,循序渐进。改革的总趋势、总目标是 ,建立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配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这是我党在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特别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惨痛教训和中国建国后的经济建设实践经验后所作的重大决策,也是我党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这一思想解放的重要成果告诉我们,继续采取单一计划经济体制,中国不仅不能赶上并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且也影响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