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技术成果入股与提成行为,鼓励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进步,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技术成果持有人、职务技术成果完成人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进行技术成果入股与提成,适用本条例。第三条本条例所称技术成果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二)技术秘密;(三)计算机软件;(四)其他技术成果。第四条本条例所称技术成果入股,是指技术成果持有人以技术成果作为无形资产作价出资企业的行为。本条例所称技术成果提成,是指职务技术成果完成人从…  相似文献   

2.
目前,企业之间的横向经济联营活动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热点。国家为了促进企业横向联营和给予这种联营以法律上的保护,已制定了一些法律和法规对联营作了原则性的规定。财政部1983年《关于国内联营企业若干财务问题的规定》中,对企业哪些财产可作为联营投资项目作了比较明确的规定,其中第三条第二款规定:企业可以用先进的技术成果、商标权、专利权作价作为联营投资。这条规定就为企业将自己的工业产权进行联营投资投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本文所要讨论的工业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包括批准一系列科技产业发展计划,建立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鼓励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支持科技人员兴办民营科技企业等。在这些措施激励下,科研机构、高等学校、民营科技企业正在逐步成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力量,涌现出如北大方正、联想、华为等一大批新兴高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但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1.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的科技成果中,已成功实施转化的为数不多;要环境条件制约,…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技术合同法中技术成果的一些基本概念及其分类,并提出了目前我国关于技术成果的权力归属与技术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技术成果的研制与开发对投资、仪器设备和群体间的合作要求越来越高,企业正具备了这些研制和开发技术成果所必需的客观物质和技术条件。因此,目前绝大多数技术成果是企业(或其他单位)职工作出的,这些技术成果的完成往往在客观上与企业存在着种种的联系,企业的各种物质技术条件对技术成果的完成也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如技术成果与职工职责方面的联系,与企业的物质技术方而的联系。这些联系和企业的作用,是企业对职工完成的技术成果主张权利的基础。由于这种联系的多样性,因而在技术成果的权利归属和利益分享原则问题上,应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以求得双方在权利义务上的平等。  相似文献   

6.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必须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的手段。1999年3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等7个部门《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原文见本刊1999年第一期活页资料)就是一个新的法律举措。围绕这一规定,讲三个问题:一、《规定》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具体化。1996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以下简称《转化法》),明确规定了各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措施。《规定》中的有关核心内容,是这一法律有关措施的具体化。(一)关于对职务技术成果完成人奖酬金问题。这是…  相似文献   

7.
科技体制改革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开放我国的技术市场,实行技术成果商品化。技术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缩短了作为潜在生产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物质财富的周期,促进了科技成果的推广和交流,并且为运用经济手段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盗窃重要技术成果问题管见余庆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1992年12月11日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中规定,重要技术成果可以成为盗窃罪的犯罪对象。但如何认定盗窃这种特殊形式的无形财产,《解释》未...  相似文献   

9.
SECI框架下的企业知识转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知识转化能力已成为企业获得持久竞争优势的源泉。在提出知识的四种基本类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SECI框架下以知识共享和知识应用为目的的层级间知识转化和基于个体学习和组织学习的组织间知识转化,并对企业的知识管理实践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1999年6月15日,北京市海淀区“148”法律服务专线正式开通。两年多来,海淀区“148”专线运用各种服务形式共解答各类法律咨询47666件,约占全市咨询量的30%。在做好接待、解答工作的前提下,还向市、区领导和有关部门报送信息76篇,其中经区委、区政府和市局领导批转的有9篇。另外,还编写典型案例200余篇,发放各基层单位,指导人民调解工作。  相似文献   

11.
技术合同是技术成果开发和转化为商品的法律形式,因此,正确审理好技术合同纠纷案件,对于推动科技进步,进一步完善技术市场的法律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下我根据有关法律政策的规定和审判工作的实践谈谈审理技术合同纠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代理人认为被告没有违约,理由妃下:一\波音用技术成果出贸人股是对该技术成果的使用,行使的是使用权,不是转让权。被告以该技术成果出资人股与另外两家企业共同成直通德设晋联营企司,是以生产经营为自的对项技术成果的使用,方便的是使用权。首先,被告人S另外两家企业签U的是联营台同而不是技术转让台同。被合自他人联啻的回的是为了精该技术成果四用于生产经营从而实现技术成果的经典效益和社会效益。被青罡一家研究所,本自杆不易言亘接使用颌技术成果从而获得利益的条件和能亢,R何与企业合作有能实现技术成果的使用们f酉。因…  相似文献   

13.
国防科技成果能否顺利转化为工业产品是影响军队综合实力、未来军事潜力和军事武器装备实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战争的胜利 ,更多地依赖于高科技 ,更多地依赖于技术装备及其相关的战略战术。看得见、震撼人心的胜战 ,往往是在不被人们注重的实验室、铸造厂、机械厂中赢得的。二战后科技力量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众多关于促进、规范科技成果转化的专门政策法规在世界各国迅速建立、完善起来。促进国防科技成果迅速、高效地转化为军事实力和社会生产力 ,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因此 ,探索国…  相似文献   

14.
咨询业是伴随经济增长和科技进步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知识产业,近几十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已成为社会经济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达程度已成为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程度的一种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5.
商标的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的21世纪日益凸显,已成为企业最具价值的无形资产。以商标权作为投资手段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并成为企业总体战略的重要内容。因此,研究企业如何将自己的商标从无形资产转变为有形资产,并在转化过程中运用商标权资产投资策略,不仅可以扩大产品市场的份额,提升商标的价值,而且能取得商标使用的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16.
海淀区人民调解工作在北京市司法局及海淀区委、区政府和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支持下,在司法助理员、广大人民调解员的共同努力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党政中心工作,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为我区的稳定和发展保驾护航,为中关村科技园区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专利权质押贷款作为一项先进的金融理念,既可以为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提供一条新的渠道,又可以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专利产出,帮助小微企业把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资产,也是推动知识产权商品化、向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方式,目前已在全国多个城市试点,却由于多种原因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专利权质押贷款的困境,并尝试破解。  相似文献   

18.
目前,随着科技法实践和理论的不断扩展和深入,我国科技界和法律界特别是科技法学界对科技法基本理论问题的争论焦点已由独立性转向调整对象质的界定和量的划分。肯定或倾向于认为科技法已成为或即将成为我国现行部门法体系中新兴、相对独立的重要组成部分,或创新地认为科技法属于新型领域法的呼声,远远压倒关于科技法属于综合性法律部门或经济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 告  《福建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已经福建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 2000年 9月 2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 2000年 11月 1日起施行。   2000年 9月 27日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  第二条 企业应当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鼓励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科技人员与企业联合,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条例。  鼓励境外省外企业、科技成…  相似文献   

20.
王启超 《江淮法治》2014,(17):18-19
蚌埠市中小工业企业已成为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之一,对扩大城市就业、增加财税收入、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中小工业企业在经营中也面临着工资增加、贷款利息偏高、市场开拓困难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困难。为促进中小工业企业发展,蚌埠市人大常委会就此开展专题询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