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刘蓉 《传承》2012,(17):54-54
红色经典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它的大众化、模式化以及高扬的集体主义精神、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无不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演进。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并且是世界上唯一文明传统没有中断过的古国。这使得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历史文化得以传承,并以传统经典的形式得以保存至今。这些传统经典经过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成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精华的浓缩,是精华中的精华。中华传统经典虽然寥寥数笔,但却能道出宇宙人生的大道,值得我们深入学习、深刻领悟,对提升领导干部的修养具有一定的价值。传统文化典籍数量上相当庞大,可谓汗牛充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世界新格局正在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英译工作面临良好机遇。2011年10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扩大文化影响力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包含着许多融合、和谐、平和的思想和观念。传统文化经典的英译是西方世界了解中国的一面镜子,也是扩大中国文化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内容。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英译的历史,把传统文化经典英译当作一个系统工程,一项产业来经营,统筹规划,使其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对于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具有积极和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小康》2007,(6)
于丹认为,中国的文化经典在于折服人的心灵,自己做的只是唤醒大家对经典的关注。其结果是,她在大众层面掀起了经典热。  相似文献   

5.
读书最好读经典何谓经典?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要读经典》中说: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他们对读过并喜爱它的人构成一种宝贵的经验。每一次重读经典,就像初次阅读一般,是一次发现的航行。读书是中华民族的一种自觉行为。古人有一  相似文献   

6.
陈静 《理论月刊》2010,(7):142-144
文学传统和文学经典是文学传承和发展的前提与基础。西方无数理论家和批评家站在时代的角度对此各抒己见,尤其是19世纪以来,以艾略特、韦勒克、荣格、弗莱、布鲁姆等人为代表的文艺理论批评家就此命题产生分歧和争议。本文系统的梳理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有关文学传统和经典的相关理论的流变和发展,以期全面认识文学传统和经典在当代文化语境中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经典诵读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下,被赋予了新的要求与内涵。它已从最初古老、传统、简单的"见字出声"的诵读方式,演变为一种需要艺术化加工的、以艺术化的技巧和手段传承传统文化经典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化的技巧和手段就是经典诵读技巧的运用。经典诵读技巧的运用作为经典诵读研究的核心部分,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下,通过对诵读状态、声音控制和表达技巧等技术化手段的探究,使青少年热爱中华传统文化,掌握有声艺术运用手段,营造经典诵读文化氛围,再现传统民族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8.
我与经典     
书法经典是当代书法创作的主要参照。如何理解经典、承续经典、发展经典、超越经典是书法家们不可回避的不二之途。经典有其时代性,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书法当然是经典,但它在魏晋时代就不是经典,甚至连“正统”都不是。“王字”之所以成为书法的“经典”,是因为它为魏晋以降的行草书发展(从技巧到风格)提供了“范式”。徐渭书法,是对明以前书风的反叛,作为“风格”的一种典型代表,它同样成为明以后的书法经典。  相似文献   

9.
正袁行霈王仲伟陈进玉主编中华书局出版定价:128.00元为传承中华民族的历代文化经典,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为构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助力,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特编纂本书。选入的101篇经典作品,包括先秦诗歌、辞赋及历代论说、语录、史传、奏议等文体,不仅涉及哲学、社会科学,还涉及科学技术、中  相似文献   

10.
单永军 《前沿》2009,(4):179-182
文学经典是当今文艺学领域的热点话题。我们这里主要探讨的是文学史中的经典建构。本文首先梳理了文学经典和文学史的涵义,而后就文学史和文学经典的关系出发,探讨文学史中经典建构的原则与问题。文学经典对文学史具有重要的意义。文学经典构成了文学史的骨架,对文学史创作都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文学史在经典的选择、确立和承传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当代,经典面临着危机和重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王文华 《创造》2008,(6):82-84
“大经典”内在品质和外包装均传承红塔山品牌的优良基因,与“经典1956”、“经典100”等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2.
记忆经典     
红色经典是否能成为人人都认知的艺术经典可能还需要时间的考验,但无疑已成为一代人的记忆经典。令人感动的不只是作品本身,还有一代人对记忆的执著。《红色娘子军》首演已过去了几十年,但当剧中女主角吴琼花扛着红旗出现在舞台时,观众仍会不由自主地鼓掌。  相似文献   

13.
郭大勇 《求索》2011,(5):194-196
对文学经典的讨论是当下文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文学经典在中文语境中主要指承载文学之"至道"和"鸿论"的各类文学典籍,而在西文语境中其含义稍显复杂,本文主要探讨艾布拉姆斯和佛克马对文学经典的界定。文学经典的建构是由经典的自律和他律规则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建构过程也离不开政治意识形态和文化权力的影响。文学经典之争主要是指本质主义经典观与建构主义经典观之间的论争。本质主义的经典观认为,经典是由于具有内在的本质性特征使其成为经典;建构主义的经典观则关注性别、种族、地域等因素,考察经典形成中的权力因素。  相似文献   

14.
李继洪 《创造》2009,(6):111-113
在红塔山经典1956和红塔山经典100(硬包)成功成为国内卷烟同价位强势产品基础上,在昆明市场隆重推出红塔山经典100(软包),延续着红塔山品牌的经典传奇。“红塔山经典100(软包)与经典红塔山一脉相承,延续了红塔山经典100(硬包)的经典元素。”  相似文献   

15.
2009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为《读点经典》系列丛书作序,由此掀起了巴渝大地诵读经典的学习活动。随后,市委宣传部就此发出通知,做了具体的学习安排与要求。读点经典,对于提高重庆干部素质的意义重大,对于优化重庆社会风气的影响深远,对于每一个经典的阅读者来说也是终身受用。  相似文献   

16.
读点经典     
近来,重庆市委组织的"读点经典"活动,掀起了上至官员下至小学生的全民阅读的热浪。一种薄薄的只有80多页、三四万字的小册子,被称为"口袋书"的《读点经典》在重庆几乎人手一册。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在为《读点经典》作的序言中说,"生命有限,知识无限。  相似文献   

17.
红色经典热的出现不是孤立的现象。它是多种因素合力的结果。对于红色经典热我们应该抱着理智的态度,既应看到它可喜的一面,又注意它的负面影响。对于红色经典的改编应慎之又慎,要以正确的立场与态度入之。改编之外,我们的影视人要注重创造自己时代的经典,树立新时代的英雄。  相似文献   

18.
《创造》2006,(3):100-103
“经典1956”的经典造型,有如陶瓷、家具上古典的外形,可以唤回人们往昔的记忆,让消费者能够将其从喧嚣速朽的时髦品中区分出来,在低调与安宁的气氛中沉醉于时空记忆中的经典。“经典 1956”的经典技术,体现在红塔山品牌在配方上淋漓尽致展现出的烤烟型典型气质,在几代消费者记忆中印象深刻。两层含义碰撞到了一起,就成为了“经典见证的经典”。  相似文献   

19.
经典和我们     
我的读书旨趣,第一是把人文经典当作主要读物,第二是用轻松的方式来阅读。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因而是人文性质的,同时其影响得到了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典性质的。我们把这些著作称作人文经典。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人文经典构成了一种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无法忽视其存在。  相似文献   

20.
林长红 《前沿》2005,(9):189-192
本文立足文学经典,透过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思想层面和在古今中外的深远影响,提炼出传统思想文化的现实教育意义。针对高校学生的实际状况,从内容、特点、方法等方面阐述了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思想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