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进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它要求企业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只有坚持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原则,客观确认和计量会计要素,如实披露会计信息,才有利于解决虚盈实亏等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进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它要求企业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只有坚持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原则,客观确认和计量会计要素,如实披露会计信息,才有利于解决虚盈实亏等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3.
英国在1936年IBCv.DukeofWestminister案中,确立了著名的Westminister税收原则。1982年英国上议院又确立了反避税的Ramsay原则。Ramsay原则是经历了一次次法院对避税案的审理和判决后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强调在判断是否避税时“实质重于形式”。  相似文献   

4.
实质课税原则在德国以"经济观察法"的形式出现后,成为实现税收公平正义的重要税法原则。我国虽然没有直接在有关税收法律中确立实质课税原则,但从法律赋予征税机关合理调整纳税人某些行为的应纳税额的权力看,这就是实质课税原则的具体体现。实质课税原则的适用界限包括两方面,即防止税收行政权力滥用之界限和纳税人权利保障之界限。  相似文献   

5.
以“加名税”案例为切入,通过文义分析、历史分析、法律分析等方法进行考察,指出财税主管部门作出的税法解释存在合法性难题,在逻辑上难以自洽;在法律可税性上并不满足税收法定主义的要求,存在着课税要素与课税程序瑕疵。税务机关课税权扩张的理论根源在于实质课税原则的滥用,而实质课税原则的适用必须经历严格的限制。税权治理实践中税法应保持谦抑性,尊重家庭成员意思自治空间,达致维护社会稳定与促进公共利益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会计核算的一项基本原则,它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要求,更是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实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贯穿会计运行的各个环节;它涉及企业内外部的各种经济事项;它还扩展到了与会计相关的各项业务中。  相似文献   

7.
税法公平原则是税法应遵循的一项首要原则,但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法并没有明确把它确立为的一项基本原则。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法非但没有起到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分配的积极作用,反倒使得工薪阶层成为个人所得税的主要征收对象,“富人不纳税”现象随处可见。鉴此,按照该原则的要求重新审视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法并加以完善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8.
鉴于税法上对归责原则规定的缺失,文章从税收法律关系的特定性出发建议建立税法上的归责原则,即过错责任原则,并认为过错责任原则是保护纳税人合法权利,保障税务机关公正、迅速处理税收违法行为,体现法律教育与引导功能的合理原则。  相似文献   

9.
领导培训形式变革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自然人和社会人的存在,个体人的成长需要遵循一些自然和社会的规律,在教育学中就存在自然适应原则,以及有关社会适应的教育教学观,也可概括为社会适应原则.领导培训教育也应遵循这样的两个原则.作者试图从教育理论中的自然和社会适应原则出发,以世间万物的自然生长和社会制度的持续发展为拟喻,阐释了在领导培训中所存在实质与形式间的关系,即不变与可变间的关系,并强调在不变中存在可变的因素,以及在可变中存在不变的因素,并既而提出了实质课程和形式课程的概念,以及形式变革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0.
实质重于形式核算原则的运用促进了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但在实际运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不断完善会计制度 ,加大监管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11.
建设法治政府不仅需要形式法治的实现,更需要实质法治的确立,建设法治政府的关键环节是要实现依法治权,而要实现依法治权就要做到合法行政与合理行政,合法行政的核心内容是法律保留原则,合理行政的精髓是比例原则。法律保留原则是从形式法治角度来考察法治政府建设的,比例原则是从实质法治的意义上考量法治政府建设的。  相似文献   

12.
知识产权确认不侵权之诉是知识产权领域中的特有制度。现行法律和司法解释对这类诉讼中涉及的法律适用问题缺乏明确规定,导致在司法实践中争议很大。要确认不侵犯专利权的判定标准,应从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两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3.
论实质课税原则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探讨实质课税原则在适用上的若干法律问题 ,重点是分析非法所得或非合法所得征税问题。通过引入经济行为的概念 ,阐释经济行为法律性质与税收法律关系的确立之间的关系 ,最后笔者得出结论 :对于任何一种经济行为及其产生的经济利益 ,应优先根据税法考虑税收法律关系的确立 ,一旦其符合税法所规定的课税要素 ,则就应依法首先强制该经济行为的当事人履行纳税义务 ,其后再依据其他法律判断经济行为本身的合法性 ,并再根据其行为的法律性质进行调整或者更正 ,并说明其在实际适用中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网络环境下二手数字作品转售行为合法与否关键在于“首次销售原则”是否适用其中,针对这个问题各国的态度莫衷一是。其中,美国Re Digi案的判决否认了数字作品在网络环境中转售行为的合法性,进而提出首次销售原则在网络环境中适用存在诸多困境。文章从发行权是否延及网络环境、网络环境下数字作品首次交易行为的性质及“上传+删除原复制件”技术是否合法这三方面进行探讨,认为“首次销售原则”可以适用于网络环境,网络环境下二手数字作品转售行为具有合法性。  相似文献   

15.
商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商法所确认的商事主体在商事活动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根本准则.在我国,对商法基本原则众说不一,难以界定.本文从效益价值、安全价值以及公平价值三个角度分析,认为商法基本原则包括促进交易简便迅捷原则、确认和保护营利原则、强化商事组织原则、维护交易公平原则、维护交易安全原则.其中,促进交易简便迅捷和确认保护营利原则是商法基本原则价值权衡中最首要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基本权利限制在法释义学理论上有外在限制理论与内在限制理论之分。在接受外在限制理论的前提下,基本权利限制的合宪性考量遵循三阶段分析框架:首先确定基本权利的保护领域,其次认定干预行为是否存在,最后考量干预行为是否合宪。从比较法的角度观察,基本权利限制的合宪性考量包括形式合宪和实质合宪,前者包括法律保留、个案法律禁止及正当法律程序等考量要素,后者则包括比例原则、本质内容不得侵犯和三重审查基准。  相似文献   

17.
在构成要件的解释领域有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之争.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之争本源上是罪刑法定原则之争.一般而言,形式解释论维护罪刑法定原则的形式侧面,而实质解释论不仅维护罪刑法定原则的形式侧面,也维护罪刑法定原则的实质侧面.相较于形式解释论,实质解释论更注重刑法目的合理性,更能够实现刑罚的妥当性.  相似文献   

18.
香港刑法在法律渊源上属于普通法系。遵循先例是普通法系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香港的《英国法律适用范围条例》规定:“普通法和衡平法的原则均在香港有效。”可见,香港现行刑事法律是奉行“遵循先例”原则的。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权回归祖国,香港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管辖下的特别行政区。根据中英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行政诉讼中确立“成熟原则” ,有利于行政机关正常地行使行政权 ;有利于法院正确审理行政案件 ,有效地裁判纠纷 ;有利于切实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降低解决争议的成本。成熟的标准可以从实质和形式两方面进行把握 :从实质上 ,看行政行为是否给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产生了实际不利的影响 ;从形式上 ,看行政行为是否形成最后决定  相似文献   

20.
听证制度最早产生的法理基础是英国普通法确认的“自然公正”原则 ,后美国的“正当法律程序”、德国的行政法治原则也相应为其确立听证制度奠定了法律根据。我国的依法治国方略以及宪法确认的民主原则为我国确立听证制度提供法律根据。立法听证制度有为立法机关收集信息、实现直接民主体现民意、促进良法、协调利益关系、进行立法宣传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