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些天一位“京味儿作家”很感慨地说,京味作品不大时兴了,在许多地方不大受欢迎,这是实情。其实,老舍先生当年也遇到过这问题,老舍先生早年的作品曾经写了不少地道的北京话,北京以外的、特别是江南的读者读起来就有些不大明白。他举例说,描写一个人从椅子上滑下来,他写成“出溜儿”下来,生动而且极具京味儿。可外地人不懂,他们不明白一个人怎样从椅子上“出”而又“溜”,结果,这生动与地方特色反而将一批读者拒之门外。毫无疑问,北京话是北京文化的重要内容,但不是全部内容。一个会说北京话的人,并不意味着他是一个北京文化的专家,或许他连…  相似文献   

2.
士方 《海内与海外》2006,(11):35-36
今年是茅盾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我忆起一些与茅盾先生有关的往事。粉碎“四人帮”之后恢复高考,1978年2月我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成为“文革”之后的第一届大学生(1977级),那年我已29岁。由于我喜爱文学和摄影,并有作品发表,校团委和学生会聘我为文化部干事。1978年7月有一天我  相似文献   

3.
《国际交流》2008,(1):26-27
应日本长野县日中交流协会邀请.交流协会代表文德盛先生于2008年2月20-23日赴日参加了在长野县举行的“日本浮世绘艺术珍品展总结会”。在东京期间,文德盛特意拜会了日本自民党众议员二阶俊博先生、小坂宪次先生和江崎铁磨先生的办事处,向他们介绍了2007年11月在北京成功举办“日本浮世绘艺术珍品展”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两千多年了,岁月悠悠,时光无情,然而,在易水岸边,人们还在等着,等着,等什么呢?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壮士的侠骨豪情永存天地,我们对精神不死的追求未了人间。听到陈坤炎同学曾经“回来”探亲访友的消息,不禁喜从中来。他1958年“回国”,回返第一祖国中国,1997年回返他的第二故乡马来西亚,也是他的第二祖国。对一个在马来西亚土生土长的炎黄子孙来说,他有两个祖国:一个是生母中国,不能忘本,这是从文化渊源的角度来说的。寻根探祖是一种崇高的品格。另一个是养母马来西亚,恩重如山,不能背叛。这是从国籍…  相似文献   

5.
时下,京城各美术场馆、博物馆举办的书法、美术等各种展览令人目不暇接,风起云涌,而规模不大的一个“书写和谐,守望家园——苏士澍金石书画求教展”,却格外引入注目。展出作品虽只60幅,却涵盖了全国政协委员苏士澍先生近5年来创作的楷、行、隶、篆、篆刻、绘画、自己责编的出版物等各个艺术门类的作品,彰显出苏士澍先生坚实的书法篆刻及诗文创作的深厚传统功力。  相似文献   

6.
缅甸人只有名字,没有姓。但人们在称呼对方时,往往按这个人的长幼、性别和社会地位,在对方的名字前面加上一个称呼。如宇努、宇奈温、宇山友、宇丹等(“宇”在中国译为“吴”)。他们并不是姓宇,“宇”是对年纪较大的人的尊称,意思是“先生”或者“伯、叔”。如果把宇字作为姓,称之为宇先生,就成了“先生先生”,那显然是错的。 缅甸人对平辈或青年人称“郭”,是“大哥”的意思。对  相似文献   

7.
秋色     
秋色,不同的人描写秋色,会写出不同的景色。有人把秋色写得很凄凉,萧条;有人把秋色写得悲壮,荡气回肠,“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写秋色最凄凉的我认为是宋代词人李清照的那首词《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咋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相似文献   

8.
把一生化为音符——记作曲家教育家郭祖荣先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建,有这样一位老音乐人:他在国内音乐家中绝无仅有两度进京举办个人音乐会;他的交响乐作品深受李德伦、殷承宗、韩中杰等大家的好评;他用他的交响乐作品“把福建提升到音乐的‘第二世界’”;他从事音乐教育数十年……但,在诸多荣誉面前没有人知道他经历了多少坎坷,付出了怎样的心血,他就是华人中创作交响乐最多的音乐家——郭祖荣先生。  相似文献   

9.
魅力永存   杨绛先生近年过得不容易。 1997年 3月 4日, 59岁的独生女儿钱瑗不幸病逝。钱瑗是北师大博士生导师教授,先前,每逢节假日,她都会回到爸妈身边,陪二老享受那充满温馨的天伦之乐。女儿病逝,“老年丧子”,甚是难过,痛苦之后,钱钟书先生便常常生病住院。更不幸的是, 1998年 12月 19日,钱钟书先生驾鹤仙去。更大的痛苦压迫着杨绛先生。   今年 90岁高龄的杨绛先生与她的丈夫钱先生一样学贯中西。她是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最令人感佩的是,她对名与利及其他身外之物,看得淡淡泊泊,始终与纸笔和书本…  相似文献   

10.
南山 《海内与海外》2005,(12):67-67
当代能草书者所见不多,董书民先生即擅之。近年声名鹊起,作品不仅见诸《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经济日报》、《解放军报》、《北京晚报》、《中国艺术报》等数十家报刊,且因日隆,海内外索书者络绎于道,亦被众多机构及个人收藏。今年11月,他书赠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常委、中国侨联华商会主席、世界福建同乡恳亲大会主席、澳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邱维廉先生联语:“细烟生水上,圆月在舟中”,又书赠澳洲华人传媒集团董事局主席陈锦忠先生诗句:“流水不曾怀昨日,桃花依旧到春时”,不仅墨气古厚,锋锷银钩,且抒慰…  相似文献   

11.
侯宝林先生的相声作品中,有一部《歪批三国》,其中说刘备在逃亡的路上,看到有人“弹剑作歌”,为什么弹剑呢?因为不知道那个年代有什么乐器,所以用剑代替;唱的什么歌?汉代古歌;怎么唱的呢?“春天里来百花香,啷里咯啷里咯啷”,因为这个“啷里咯啷”呀,很像宝剑声.  相似文献   

12.
1998年2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联合举办的《中国世纪书法大展》上,吴玉如先生的“炎黄子孙盼统一,遥寄张大千”作为唯一一件有众多名人题跋的作品,成为大展的热点,引起轰动。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开幕式的消息,电视画面上展示了吴玉如先生的这件作品。2月15日,江泽民等中央领导参观了大展,当晚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作为头条新闻播发,电视画面上再次展示了吴老这一手迹。  同年9月,经文化部批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海峡两岸名人名家书画作品展》上,吴先…  相似文献   

13.
《玛雅文化》一书由胡春洞先生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7年 6月出版。除“前言”“文献代号”“结束语”“参考书目”“译文表”外 ,正文共 4章。全书共 172页 ,14.9万字。胡春洞先生是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教授。多年来 ,他对玛雅文化研究情有独钟 ,曾发表过《光辉灿烂的玛雅文明》等论文。本书的副标题是“论玛雅与华夏文化同源”。作者经过 2 0年的探索和研究 ,得出结论认为 :“玛雅、华夏同根的证据是全面的、成系统的 ,而不是孤立的、零散的 ,因此 ,可以说是科学的、可信的。”作者还认为 ,炎黄近支亲系抵达美洲已有 50 0 0年 ,对此 ,应加…  相似文献   

14.
前言陈嘉庚先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一生为祖国、为人民、为华侨社会、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毛泽东同志赞誊他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周恩来总理赞扬他“为民族解放尽最大努力,为团结抗战受无限苦辛,诽言不能伤,威武不能屈”;胡耀邦同志赞颂他“对中国人民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陈嘉庚先生也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兴办教育事业是他一生爱国主义的重要表现。最近李先念主席题词“学习陈嘉庚先生为发展祖国教育事业而奋斗的精神”;原中侨  相似文献   

15.
我回忆与陈立夫先生最近一年里的几次书信来往结下的情谊,使我对两岸和平统一更充满了信心。 陈立夫先生目前在台湾身居要职,是国民党中央评议团主席、“总统府”资政,还是孔孟学会理事长、中华国医馆理事长。最近几年,先生以九旬高龄之身,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而呼号奔走,受到海内外中国人的欢迎与尊敬。1990年,先生毅然发  相似文献   

16.
1947年,旅美爱国华侨领袖司徒美堂先生与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曾在南京见面。那时,司徒雷登正要同蒋介石订立中美条约。司徒雷登请美堂先生吃饭,并话以“半个中国人”的资格来欢迎“半个美国人”(美堂先生旅  相似文献   

17.
我们听到过许多关于“赌石”的传说,下面我们来看一段真实的故事……在严禁“黄、赌、毒”的中国,只有一种赌博是合法的,这就是“赌石”。据北京各大报讯:“世界迄今为止体积最大,重量最重的翡翠艺术作品近日在京问世!”“这是继国家收藏的玉雕作品‘四大国宝’之后的又一件国宝级稀世珍品”。寥寥数语的背后又有谁知“稀世珍品”的主人乔立君先生七下云南,五进缅甸,身历山洪暴发、泥石流侵袭、车祸、匪劫、数次失误、几被欺诈的种种艰辛磨难?单是那三次“豪赌”所承受的考验便足以令闻者动容。在严禁“黄、赌、毒”的中国,只有一…  相似文献   

18.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侨联副主席、党组书记陈彬藩先生是位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茶文化专家,当我采访他时,见到他家挂有两幅墨宝。一幅是方毅同志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国务院副总理时书写赠送给陈先生的。“美酒干杯难成知己,清茶一盏也能醉人”。另一幅是国民党元老陈立夫93岁时在台湾看到陈先生所著《茶经新篇》、《古今茶话》、《茶叶王子》三本书后,欣然挥毫题诗“赏心悦目诗书画,煮泉品茗色味香”赠送给陈先生的。我也是个茶文化爱好者,触景生惰。围绕茶字这个主题与陈彬藩先生展开了热烈的交谈——  相似文献   

19.
当我们把审美的目光射向中国指掌画家协会常务副会长肖增烈先生创作的现代指掌画时,那别开生面的作品令人叹为观止。 现代指掌画是肖增烈在承继前人和总结今人指画基础上,根据自己多年不断探索、反复揣摩而形成独具一格的新画种。 他创作的技法为:摸、擦、推、拉、点、压、滚、扫、弹、勾、吸、流、喷,诸法交错,他总结出“意先、墨惦、手疾、连结”的创作要诀。 肖增烈创作的作品,有长达数十米的大型壁画,也有小只盈尺的  相似文献   

20.
晚清社会的剧变与开放, 导致民族主义思潮兴盛, 也促使一些小说家将视野转向异 域历史, 创作了一系列演绎外国历史、尤其是表现西方国家重大历史事件的作品。这些作品与日趋 高涨的民族主义思潮纠葛在一起, 向国人传播了现代意义的“民族国家”观念, 表达了对社会变革 和民主政治的向往, 展示了一代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心路历程。他们那种借“他国历史”喻“家国 现状”的文化情怀与艺术手法, 值得后人细细品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