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华 《理论与当代》2004,(12):59-60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整个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特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目标,是要着力解决好五个主要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文章围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这一新观点,就“政治文明”概念的提出及其创新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以及总体目标的确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范畴的划分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构成要素及其规范运行原则,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要着眼于政治发展等问题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政法机关是人民民主的专政机关,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责任。政法机关应着重从四个方面入手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即从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的深刻认识中增强推进建设的内动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去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应突出司法文明这个重点去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坚持从不断改进和加强政法工作中去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4.
论政治文明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宋海庆 《唯实》2003,(1):38-40
政治文明在人类的全部社会生活中占有不可替代和不可或缺的地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必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 ,处理好若干重要关系 ,积极推进政治文明建设 ,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党的领导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保证。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6.
蔡庆芬 《唯实》2004,(2):53-56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个内容广泛的系统工程。因此 ,积极稳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四种关系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关系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的关系 ;坚持党内民主和发展人民民主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立足本国国情,借鉴人类文明成果,从培养公民政治文明意识、构建政治文明行为和建设政治文明制度入手.  相似文献   

8.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我们必须明确政治文明概念的科学含义,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有效途径,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断努力。  相似文献   

9.
政治文明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之一,又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保障.深入分析当前我国农村政治文明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探索全面推进我国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对于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政治文明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之一,又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保障。深入分析当前我国农村政治文明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探索全面推进我国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对于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政治文明作为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和人类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文明成果,是一个以制度建设为主干,包括政党政治、民主政治、法治政治的完整体系。其实质就是要实现政治结构、政治活动和政治制度的法治化。因此,政治文明的发展必然会推动和促进法制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党文明建设略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涉及政治思想、政治制度、行政管理、法制建设等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一个关键性的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政党明。政党的产生和发展、政党政治与民主政治的深刻关联,使政党明构成了人类社会政治明的关键性内容。中国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明。  相似文献   

13.
民族本土性与全球性:邓小平政治文明理论的双重视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博大精深的政治文明理论具有民族本土性和全球性的双重视界.既立足于民族本土政治状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特质,又着眼于借鉴、吸纳和有机整合全球政治文明的积极成果,使邓小平的政治文明理论具有强烈的科学性、前瞻性、开放性、包容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阐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研究和把握“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同研究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结合起来,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人类政治文明成果的关系,从而深刻理解这个命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们必须弄清政治文明的科学内涵和全面小康的深刻含义,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有效途径,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全面实现小康目标而努力。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着重加强制度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明是社会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明建设要从制度建设入手,因为加强制度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总结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历史经验所得出的基本结论,是社会主义政治明建设的本质要求,与此同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要充分借鉴人类政治明的有益成果,要与本国的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经历了三大历史性转变.这三大转变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基本前提,推动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制度化建设进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党内民主建设的关系体现在:政治文明的主要表现是制度文明,政治文明的核心或载体是制度建设;政治制度建设的核心是政党制度建设,对执政党的研究应该把政党制度研究放在首要的地位;共产党处于多党合作的核心地位,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规范化制度化关键在共产党,强大的、具有民主精神的执政党是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新加坡政治文明的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经济的腾飞,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较快、较好发展,和其政治文明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政治文明对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至关重要.考察研究新加坡政治文明的特点,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