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求实》2013,(12)
社会主义消灭了"土地私有制",并不要求消灭"地租"。已有研究关于马克思地租理论现代价值的探讨,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马克思地租理论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内涵解读";一是马克思地租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指导意义"。现有研究多从马克思地租理论的效率视角展开,考虑更多的是地租理论的效率功能,而忽略了地租理论的公平价值。我们应该把马克思地租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挖掘社会主义地租的"公平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以特殊的逻辑发展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历史发展,了解理论逻辑与历史发展的关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发展和创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原创含义出发,论证了发展和创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发展和创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底线是“价值创造一元论”,基本任务是深入研究创造价值的劳动的性质。  相似文献   

4.
劳动价值论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支柱,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适用于一切社会的商品生产。百年的争论表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无论是“多余论”,还是“要素价值论”,都反驳不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们要结合新情况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研究地租理论时发现,广大的农产品的消费者购买农产品不是以价值量为基础,然后认为农产品的价格是由购买者的需要和支付能力决定。他研究地租理论首先从供给的角度出发,碰到理论逻辑矛盾后转向需求的角度。从供求双方的角度研究自然水资源价值的决定,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6.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面临新时代的挑战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在批判地吸收了古典经济学价值论基础上创立的系统、严谨的劳动价值学说 ,是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理论中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它在人类发展史和经济学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建立在商品生产、市场经济条件下 ,关于商品生产、实现、分配等规律的科学理论。该理论认为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只有劳动产品才有价值可言 ,“劳动创造价值” ;劳动量决定价值量 ;劳动量是以劳动时间特别是所谓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度量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进步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鉴于问题所在,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内涵的理解和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情况的分析,指出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准确领会和运用,务必结合市场经济的实际和我国国情,充分做好劳动与市场经济的动静结合,全面拓宽价值论在新领域、新形势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8.
文章概述了经济学说史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和争论.来自意识形态的挑战一是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能解释现实世界中的价格和利润;二是试图以边际效用价值来取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三是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已经过时.来自社会经济现实的挑战一是如何解释生产过程自动化价值创造的源泉;二是收入或其它要素是否决定商品的价值;三是知识经济提出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浪潮正以不可抗拒之势席卷全球,并使各国的经济运行发生了巨烈的变化,这对100多年前马克思创立的劳动价值理论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浪潮正以不可抗拒之势席卷全球,并使各国的经济运行发生了巨烈的变化,这对100多年前马克思创立的劳动价值理论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和挑战。面对这种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本文根据当代现实实际以及发展趋势,重点对价值来源、价值创造、价值决定、价值分割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六个方面与时俱进的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伦理思想是建构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基础上的无产阶级伦理观.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科学深刻地揭示了人的社会性本质,回答了个人与社会、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关系等根本性意义的伦理问题;马克思关于异化的思想蕴含着深厚的伦理意义,异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异化实质是阶级利益的对立;马克思恩格斯的伦理观念与方法贯穿于<资本论>始终,劳动价值、剩余价值、积累、分割等理论,都有对传统(资产阶级)价值观、伦理观的批判和全新(无产阶级)价值理念、道德理念的构建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而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农村人口的非农化和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本文着重探讨了加快云南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异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这一范畴在马克思思想长河中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准确并历史地把握异化理论嬗变的逻辑才能把握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马克思主义科学异化理论的发展是经历了政治异化、劳动异化之后才最终创立的。只有使马克思异化理论嬗变的隐性逻辑浮出水面,才能呈现马克思科学异化理论的原像。  相似文献   

14.
西方一些学者认为在国家干预经济的资本主义时代 ,马克思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理论不再适用于社会和国家的分析 ,或认为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这种两分法事实上是一种错误的模式 ,并提出重构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这是一种误解。从政治经济学角度看 ,无论政治的经济功能怎样增强 ,但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地位仍是可以确定的 ,上层建筑总会保持相对独立性。  相似文献   

15.
农村劳动力素质全面提高创收能力明显增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全区农村经济蓬勃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全面进步,劳动力素质全面提高,就业能力明显增强,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加大。  相似文献   

16.
对政府公信力的现实思考——以扬州卖地事件为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社会,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是提高政府诚信度的重要保证。然而。扬州市政府却因扬州卖地事件损害了自己的公信力。究其原因,主要是政府在此次事件中缺乏以民为本的理念。依法行政的观念淡薄,科学发展的意识欠缺。因此,增强地方政府公信力,地方政府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行政理念,大力推进政府法治化进程,建立政府诚信监督机制及民众与政府良性互动机制,完善政府诚信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劳动力供求矛盾尖锐,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影响我国充分就业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相关制度环境。由于我国劳动就业的相关制度不健全、不完善造成大量隐性失业和隐性就业,劳动力资源或浪费或闲置,失业问题更加严重。因此,应健全我国劳动就业的相关制度,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促进我国就业市场化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消除一部分失业,缓解我国当前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认为,现代化的生产需要较少的人,这是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的一般原因;而人多、地少,特别是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这是中国农村劳动力剩余的特殊原因,为此,要建设大批以乡镇企业为依托的小型新型乡镇,就地消化劳动力。依据邓小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想,就要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业,建设以乡镇企业为依托的小城镇,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消除对农民的就业“歧视”,制定向农村和农民倾斜的政策,从而更多地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