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贵州》2013,(18):57
最早酝酿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是李大钊和陈独秀,那是在1920年1月。1920年8月,陈独秀、李汉俊、沈宏庐、杨明斋、李达等人在上海发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当时的名称为"共产党",或"共产党临时中央")。不久,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以及旅日、旅法勤工俭学青年中建立了"共产党支部"或"共产党小组",后来根据中共"一大"给共产国际的报告中有"中国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张国焘是北京大学的学生,而李大钊则是北大有名的教授、图书馆主任。他们同是北京共产党小组的创始人,又同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作出过贡献。对于张国焘来说,李大钊无疑堪称恩师与引路人。但张国焘在1924年被反动军阀政府逮捕后,却出卖了李大钊。由于张国焘隐瞒了这段历史,所以直至1927年4月英勇牺牲,李大钊也不知道他所信任的学生曾经出卖过他。 张国焘1916年进入北大学习时,李大钊在留学日本3年后刚刚归国。1917年11月,李大钊经章士钊推荐,被北大校长蔡元培聘为教授,翌年1月,又担任北大图书馆主任。张国焘在《新青年》、《每周评论》等杂志上读到李大钊的文章时,还不认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发起90周年。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主持创建了中国的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取名为中国共产党,点燃了在中国大地上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星星之火。这个组织一经成立便成为了建党的活动中心,在其推动下,各地的早期党组织相继成立,从而为正式成立全国统一的中国共产党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4.
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张申府(1893-1986),原名张崧年,河北省献县人,1917年,北京大学肄业后留校任教。也就是从那时候起,张申府开始给《新青年》写稿,受到陈独秀的注意。1918年,张申府在授  相似文献   

5.
关于陈独秀与共产国际的关系问题,虽已研究多年,但至今仍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近两年,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翻译出版了一批俄罗斯公布的绝密档案,有关共产国际与中国关系问题的研究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本文根据新公布的档案。探讨了五卅运动之前陈独秀与鲍罗廷的合作与分歧,相信这对于深入研究陈独秀与苏联、共产国际的关系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 1920年4月,经李大钊介绍,魏金斯基一行来到上海,会见了陈独秀,商谈了在上海建党的工作。为了沟通中俄两国间的关系,他们决定在上海霞飞路新渔阳里6号(今淮海中路567弄6号)建立中俄通讯社(后改称华俄通讯社),由魏金斯基的翻译杨明斋负责。  相似文献   

7.
十月革命爆发后,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对十月革命重要性的认识和评价经历了旁观和关注思考、逐步认识并进行热情宣传和颂扬、将其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等三个过程.经过一番比较与思考,李大钊、陈独秀认识到了十月革命的历史地位及其对中国的重要意义,并驳斥了关于十月革命的错误认识.李大钊、陈独秀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十月革命观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8.
十月革命爆发后,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对十月革命重要性的认识和评价经历了旁观和关注思考、逐步认识并进行热情宣传和颂扬、将其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等三个过程。经过一番比较与思考,李大钊、陈独秀认识到了十月革命的历史地位及其对中国的重要意义,并驳斥了关于十月革命的错误认识。李大钊、陈独秀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十月革命观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1,(11):120-121
党史 长期以来,提起建党史,人们津津乐道的多是享有“南陈北李”之称的陈独秀、李大钊等党的重要创始人,而对诸如李书城、谭平山、李季、张伯简等人的贡献了解甚少。谭平山:提出建立新型政党的标准 谭平山(1886--1956)是中国近代史上颇有影响的民主革命家。  相似文献   

10.
资料库     
《军队党的生活》2008,(7):90-91
共产党名称的提出共产党这一名称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先提出的。1843年,恩格斯的《大陆上社会改革运动的进展》一文中第一次出现了"共产党"这个词。1847年年底,马克思、恩格斯在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  相似文献   

11.
李亚平 《党史纵览》2010,(12):30-34
1920年.为了帮助中国建立共产党.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来到中国.先后会她李大钊、陈独秀等人.讨论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问题。维经斯基的中国之行由张太雷担任翻译.张太雷精确的翻译和独到的见解给维经斯基留下了深刻印象。维经斯基叫到苏俄后.即通过李大钊推荐张太雷到共产国际东方局.  相似文献   

12.
中共党史上有"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之佳话。"陈"是指陈独秀,"李"是指李大钊。"南陈北李"之并称,彰显了陈独秀和李大钊在当时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力。两人的姓前之所以冠之以"南"和"北",并非单指陈为安徽安庆人,属南方,李为河北乐亭人,属北方,而主要是指建党时期陈独秀在上海、广东,而李大钊在北京,从事一项共同的伟大事业:两人一南一北,交流往来,研究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名称、纲领、组织筹备等问题,最终建立起了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3.
一1928年,莫斯科。在暴风雨般的掌声中,中共代表瞿秋白走上讲台,向苏联同志作《中国革命与共产党》的演讲。瞿秋白在演讲中说:"党孕育在‘五四运动’中,以1920年为其开端。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的创始人。"1945年4月21日,初夏的延安。中国共产党七大预备会  相似文献   

14.
点燃共产主义之火友好的合作必然产生双赢的结果.得益于维经斯基的指导,陈独秀也加快了建党的步伐.1920年6月,陈独秀在自己的寓所里召开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会议,参加者有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陈公培,会议决定在中国成立共产主义的政党,名为社会共产党,还讨论起草了党纲、党章、党的纪律等,并且一致推举陈独秀为党的领导人.陈独秀在征求李大钊意见后,决定采用共产党来命名中国共产主义政党.  相似文献   

15.
1928年4月,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陈毅领导的部分南昌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两军会师后,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井冈山会师,壮大了井冈山的革命武装力量,对巩固扩大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推动全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党建》2012,(10):38-38
陈望道是第一个把《共产党宣言》翻译成中文,把这一著作全文传入中国的人。他是浙江义乌县人,1915年留学日本,1919年6月回国后,任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教师,积极从事新文化运动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活动。1920年6月,他参加了陈独秀等成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他于1919年底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工作,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公开出版。  相似文献   

17.
怀抱救国救民志向,自觉介入近、现代中国社会变迁过程的毛泽东,一开始,就把创立和建设一个能够引领这一变迁过程的"组织",置于了自己一切活动的首位.因而,当1920年8月蔡和森在信中提出,要通过"俄式"革命道路改造中国与世界,就"先要组织共产党"①的时候,毛泽东当即表示,"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②.终其一生,毛泽东都坚持了这样一条变革中国、建党为先的正确道路.继承、发展他在这一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对于我们在今后继续领导这个变迁过程,保证它始终沿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方向前进,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学术界对于"中共旅欧党团组织筹建"的研究,侧重个别人物在其中的贡献或影响,较少涉及其筹建过程以及多方力量的互动.中共旅欧党团组织的筹建过程是多方力量互动与博弈的必然结果:考察勤工俭学生的赴法动机、勤工俭学实践的发展状况、法国政府对勤工俭学生的态度、共产国际的救济与引导、个别"布道者"的组织协调等,这个历史现象显示了中共早期组织发展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9.
“太行奶娘”,特指一群在太行山上抚育过革命后代的根据地妇女,她们以英雄母亲的形象为大家所敬仰和追寻。硝烟炮火中,她们冒着身家性命的危险,接过来自革命队伍的认识或不认识的“奶孩”,以朴素的阶级感情和圣洁的母爱,艰难地哺育他们成长。“奶孩”长大了,革命成功了,生活在太行山僻壤穷乡的她们依旧默默无闻,甚至有些已然逝去。仰望巍巍太行,呼唤“太行奶娘”。《人民日报》高级记者段存章说过:我们追寻太行妈妈是在“追寻一种精神,追寻一种在和平年代我们难以体会到的情谊”,这是一种“我们和人民在艰苦岁月里结下的永远不能忘记的爹娘般的情谊”。2013年,本刊将陆续刊载一系列有关这些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奋力战斗和付出过的革命干部及其后代与太行奶娘之间的故事,试图重新唤起那个早已离我们远去的年代里最真切的回忆和感动.而这些承栽着理想与信念的鱼水深情,正是铸就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血肉长城的基石!  相似文献   

20.
宋学民 《党史博采》2014,(4):59-59,61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唐山是李大钊的故乡,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那里度过的,他人生的许多重大节点都和家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唐山市委党校王艳萍著、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李大钊与唐山》,从李大钊的家乡说起,研究和宣传李大钊的思想、风范,视角新颖,出版发行后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