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就“经典”社会学而言,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被认为是冲突学派的代表。从现代社会学角度看,达伦道夫可以作为具有象征意义的学者。冲突学派的学者们之间的观点具有极大差异。但是他们也具有共同的学术特点,那就是都用冲突来解释现代社会现象,都从冲突的视角来看待现代社会事件。马克思不仅将冲突看作是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而且将冲突视为解释人类历史的一把钥匙。他创立的剩余价值理论,就是用冲突的观点通览资本主义的理论。而他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也就是用冲突的眼光通观人类历史的理论。马克思以阶级斗争的冲突阐释,将人类历史解释为一…  相似文献   

2.
“市民社会”是社会政治学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社会发展演变的一个重要观察视角.由于时代背景不同,思想家在运用这个概念的过程中差异很大,其含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将市民社会的演进过程具体分为五部分,即古典市民社会理论、自由主义市民社会理论、国家主义市民社会理论、共产主义市民社会理论、公共领域市民社会理论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近几十年来,政治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发展极为迅速。这不仅是因为政治学研究对象的社会政治关系本身的发展和日益复杂化,成为人们更加关注的问题;同时也因为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从各个方面,特别从研究方法上深刻地影响了政治学的研究。关于政治体系的理论,在今天的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苏联的政治理论中,“政治体系”也成为一个非常通行的概念,我国政治学界也开始引进“政治体系”。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应当如何来看待这个理论?应当怎样站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立场上用系统的观点去分析政治生活?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对此,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4.
杨光斌 《政治学研究》2023,(5):154-168+211
一百多年来,中国政治学学科与各个时期的政治制度之间一直存在或隐或现的紧张关系,其根本原因在于政治学方法论具有塑造史观的功能,而外源性史观与具有高度历史连续性的中国政治之间存在着内在张力。政治学的传统的“三大方法”致力于“求变”:制度主义方法论和理性选择主义方法论塑造的史观试图改变“中国性”,阶级分析方法论起到拯救中国的作用但因放大其冲突论而曾招致政治动荡。“中国之治”是固本革新的产物,如何解释这一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是政治学的当务之急。本文主张在“找回阶级分析”并弘扬其整合性功能的同时,发掘基于中国历史文明和政治实践的“中国性方法”的历史政治学,以此在研究重大议程中重塑史观,回归政治学的“求治”之道。  相似文献   

5.
一百多年来,中国政治学学科与各个时期的政治制度之间一直存在或隐或现的紧张关系,其根本原因在于政治学方法论具有塑造史观的功能,而外源性史观与具有高度历史连续性的中国政治之间存在着内在张力。政治学的传统的“三大方法”致力于“求变”:制度主义方法论和理性选择主义方法论塑造的史观试图改变“中国性”,阶级分析方法论起到拯救中国的作用但因放大其冲突论而曾招致政治动荡。“中国之治”是固本革新的产物,如何解释这一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是政治学的当务之急。本文主张在“找回阶级分析”并弘扬其整合性功能的同时,发掘基于中国历史文明和政治实践的“中国性方法”的历史政治学,以此在研究重大议程中重塑史观,回归政治学的“求治”之道。  相似文献   

6.
政治哲学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政治哲学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反映了政治学的历史传统。在现代 ,政治哲学主要是一个比较性的概念 ,反映了科学取向的政治学对传统政治学的路径与方法的定位。“事实”与“价值”的分离是西方国家现代政治学的基础 ,同时意涵对政治哲学的贬抑。本文主张政治哲学的主要问题和范围与政治现象有永恒的和持续的相关性 ,它是人文性的 ,有“政治科学”不能取代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并初步提出政治哲学的诸多特征 :观念性、抽象性、价值性、规范性、合法性、传统性、意识形态性、实践性和自己的方法与真理性标准。政治哲学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关于政治的价值性范畴及其关系的探讨 ,在此基础上对政治合法性的论证和对于理想政治秩序的理论构建 ;二是关于政治价值范畴及其关系的元理论 ;三是社会政治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7.
政治冲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它的研究还很鲜见。本运用辩证分析的方法,对阶级冲突、政治发展冲突、政治冲突的功能取向、政治冲突的发展过程、整合政治冲突的制度性设计等,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释。  相似文献   

8.
张树平 《政治学研究》2022,(1):142-155+160
历史政治学是中国政治学学科主体自觉和方法论反思的结果。在中国政治学方法论多元化以及由此引起的方法论之争的背景下,围绕如何更为有效地理解中国、解释中国,历史政治学逐渐成长为一种具有理论雄心和学科抱负的方法论主张和学术潮流。历史政治学的学科属性决定了其研究起点在于经验,经验的时空属性预置了社会科学理论建构中的“历史研究”路径。对于包括历史政治学在内的政治学理论研究来说,经验-历史基础上的逻辑呈现是社会理论建构的关键。经验、历史与逻辑的关系决定了历史政治学作为批判实证社会科学的研究进路和学术定位,同时也决定了其可能的成就与可能的风险。三年来,历史政治学在政治学概念创制和政治学议题拓展上取得了明显成就,但在实现(历史)政治学理论建构中“批判的自我呈现”一面尚待进一步努力。历史政治学发展中潜藏的风险源自于历史政治学与其经验基础的剥离,所以,从方法论上防范历史对经验的疏离以及逻辑对历史的疏离,重建经验世界的完整性、历史世界的统一性和逻辑世界的自洽性成为历史政治学后续发展的关键。从恢复和重建历史政治学理论建构与其经验基础的方法论通道的角度来说,“古典政治学”和“进程政治学”是历史政治学未来发展中较具...  相似文献   

9.
周平 《政治学研究》2020,(1):32-44,M0003
突破中国民族话语中以“民族”概念专指少数民族的思维的限制就会发现,人类历史上的“民族”概念最早形成于欧洲,指的是具有国家形式的人群共同体。这样一种与国家结合在一起的民族,具体表现为国民的共同体,是在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民族形成后便将形成过程中经历的人口国民化、国民整体化等蕴涵于自身,使其成为蕴涵一系列社会政治机制的人口组织形式,并为欧洲现代社会、现代国家和现代政治的形成奠定基础。在“民族”概念的使用范围拓展以后,不具国家形式的各种历史文化共同体也被以“民族”概念来指称和描述,从而使民族的种类迅速增加。这样的民族共同体又对民族国家的统一、稳定和治理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国内和国际政治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如此形态多样和影响深远的民族现象,政治学者不能漠然视之,而必须积极主动地关注和研究。由此形成的民族议题,既是政治学理论和知识体系构建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也是解释中国现代国家的构建和发展及政治学知识体系完备和创新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0.
跨界治理视角下社会冲突的形成机理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科层体制的管理模式与社会冲突的跨界特征之间正在形成强大的结构性张力。深入研究社会冲突的跨界特征和形成机理,以实现对社会冲突的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和动态治理,已经成为中国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领域亟待破解的一项重要议题。通过引入跨界治理理论,并运用案例研究方法,笔者发现区域问的公共政策差异、政府部门间的"碎片化"管理、行政体系内信息的纵向控制、利益补偿中市场机制和公民参与的缺失是中国社会冲突形成的重要原因。建立中央政府层面的跨区域利益协商和平衡机制,搭建地方政府间的经常性对话机制,形成层级政府间的授权和信息共享机制,构建跨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合作式治理模式是社会冲突跨界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发生在18世纪的两次革命——工业革命和法国革命,具有浓重的经济与政治色彩,赋予了现代社会以典型的"两面性"特征,从而为"应得权利"与"供给"这两个概念及其关系提供了思想渊源。作为社会理论与社会科学常用的概念,"应得权利"与"供给"及其辩证关系,孕育了现代社会各种矛盾与冲突的萌芽,构成了达伦多夫社会冲突思想的理论基石。达伦多夫的社会冲突思想,对于重新认识和审视转型时期当代中国基层社会的矛盾与冲突,对于建立和健全相应的疏导机制,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对社会矛盾或冲突根源的解释不同(一)西方社会冲突理论关于社会冲突的原因西方社会冲突论者都把韦伯的财产、权力、声望的三维分层标准作为分析冲突原因的根据,认为社会资源的稀缺性及其分配不公是引发社会冲突的最终根源,但各家学说强调的重点不同。达伦多夫认为一个社会之所以能够把不同的群体整合到同一结构中,依靠的是权威的强制。拥有权威的人要求维持已有结构,而没有权威的人则要求改变原有的权威关系,对权威这一稀有资源的争夺成为社会结构内部固有的冲突原由。由权威关系决定的利益是客观的,不论人们是否意识到它,不过当人们没…  相似文献   

13.
张劲松 《学理论》2010,(21):168-169
在电影艺术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冲突”和“悬念”在电影的拍摄中、情节的处理中,一直是导演们增强电影故事性、吸引观众的有效途径。“冲突”:设置好各种矛盾冲突是影视作品情节的基础。影视文学或作品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是社会生活中矛盾冲突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艺术体现。“悬念”:一方面,迎合了受众的好奇心理,吸引住受众的注意;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受众对事件的后续发展关注的角度和思考的深度。  相似文献   

14.
论价值冲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价值冲突杨发价值冲突,处当代社会发展历程中始终存在的重大实践难题,更是价值哲学研究中无法回避的基本理论课题。只有对人类社会价值冲突的本质内容和具体形式进行深入的探讨,才能为当代人们构建健康积极的价值观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一、价值冲突是人类社会实践中...  相似文献   

15.
政治决策冲突是萨托利冲突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填补了冲突政治学理论体系的空白,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萨托利认为研究政治决策冲突问题必然要涉及外部政治风险、决策成本、决策体制、多数原则、选择强度、政治透明度等问题,而这些因素同时也都是政治冲突理论的基本问题,搞清楚这些冲突与这些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于深化对政治冲突理论的理解具有重要价值。不仅对萨托利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总结,更主要的是通过对这一理论的深入和系统的分析使其更趋完善,使其明确化、理论化、体系化。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阶段的公共冲突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健  李婷婷 《理论探索》2012,(6):103-107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公共冲突也以新的方式表现出来:产生于各个领域的众多方面,跨领域转化或扩散,利益诉求往往伴随着情绪的发泄,发生于现实世界的冲突事件往往被互联网助推,一阶冲突往往会升级为二阶冲突。公共冲突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有:维持表层平静,缺乏常规管理,长期的冲突化解不足,较少进行理性的对话,社会组织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互动平台不足。公共冲突的治理思路是:以深层稳定为主导目标,使冲突管理从"应急式"走向"常规化",更加注重冲突化解策略,使用协商对话的方式,使各种不同类型的组织载体互为补充,发挥和放大表达渠道和互动平台的正面效用。  相似文献   

17.
网络与民意——从两会看我国政治参与的新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参与是政治学理论中政治行为研究的重要内容。政治参与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政治现象,是解释一个社会权力分配与公共政策形成的关键性因素。从政治发展的意义上讲,政治参与的状况反映着一个社会政治体系的内容与质量,同时也是该社会政治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今年闭幕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政协会议中,网民们通过互联网积极地和两会代表沟通,参与国事讨论,提出自己最关切的社会问题,表达自己的意志,成为这次两会期间的“亮点”。这一现象表明网络已经成为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手段。一、网络扩大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文旅资本下乡是目前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而文旅资本下乡中产生的冲突也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对于文旅资本下乡过程中所产生冲突的解释,必须从文旅资本下乡“田园幻象”需求下的动因、地方政府在“晋升锦标赛”的压力下推动出发,理解文旅资本下乡在乡村和城市舆论场中冲突的根源在于城乡二元下现代性的差异。这些差异造成了乡村场域中“外来者的困境”和城市场域中“乡村的他者化”两种社会现象。而化解冲突方法的根源在于推动乡村现代化,减少城乡差异。具体化解途径可通过扩大村民创收途径、提升文旅项目持续期,促进村民与消费者良性互动、构建复合治理体系,推动乡村现代化的三个维度展开。  相似文献   

19.
当前社区冲突在社会发展中普遍存在,为实现平安社区、和谐社会的建设,研究社区发展中产生的冲突问题尤为重要。学者立足于对社区和冲突初步概念的把握,分析社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及表现,并提出应对措施,第一,以政府为主体对社区冲突进行有效治理;第二,通过相关法规制度途径等外在手段对社区冲突进行控制;第三,建立良性冲突机制来使社区冲突处于一个平衡位置。  相似文献   

20.
社会冲突触发因素的政治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社会冲突正进入频发、高发期,性质复杂,治理任务艰巨。引起社会冲突的根源庞杂而多样,不同学科的学者给出的解释框架和分析方法不尽相同,论说的出发点和侧重点也各有千秋,但系统性建构还有待深入,政治学界在此领域的研究更显薄弱。从政治学的视角就诱发社会冲突的根源及其动力做多维系统分析十分必要。目前,触发我国社会冲突的七大主要因素有:(1)经济因素:城乡、地区及社会主体间的利益差距与不均;(2)政治因素:政治认同的式弱、递减和背离;(3)文化因素:传统参照、知识差异与心理惯性驱使;(4)社会因素:内生性力量抗争与外部性力量策动;(5)自然因素:边界性问题使然和政治应力点薄弱;(6)媒介因素:信息失真与信息失灵交错;(7)国际因素:多重效应传导与多种方式浸渗。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决定社会冲突演化方向的环境合力,并在不同的个案中呈现不同的效用。为此,在面对社会冲突时既要系统把握又要注重个案分析,采取多维而立体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