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报告勾勒出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和谐社会的蓝图,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在加快社会建设的实践中,应正确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就是要进一步牢固树立民本意识,落实工作责任,健全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以民生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抓住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牛鼻子"。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5.
程梅芹 《工会论坛》2008,14(5):44-44
工会是具有多种社会功能的综合性群团组织。发挥工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作用,完善工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机制,推动企业工会建设,是工会组织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摘要:河南省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促进“三化”协调发展为重点,以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为抓手,大力推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但是,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差、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基本省情,依然是制约河南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短板。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实施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关键一年,转变社会发展方式、大力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推进社会公平,努力破解社会发展瓶颈,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将是河南实现科学发展,加快推进社会建设面临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是我们党在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报告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论述精辟,科学回答了我们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管理等六大民生领域,单列一章详细阐述,首次系统提出了改善民生的理念和政策取向,描绘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景,为我们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两型”社会建设对社会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建设,既是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又能对“两型”社会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极端重要性,指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体目标要求,即“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按照“五个湖北”建设的总体部署,扎实推进“幸福湖北”建设。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七个方面取得显著进步。民生建设"七有"目标的提出是基于民生建设与人的生命历程关系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深刻把握,也与我国传统"大同"社会理想一脉相承,并借鉴了发达国家社会政策建设的经验启示。以生命历程理论观照新中国社会政策发展演变的历程,分析现阶段我国社会政策建设取得的成效与面临的挑战,立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推进社会政策创新发展,显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生内涵的多层次性决定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复杂性和系统性。民生改善是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目的。要切实改善民生,增进社会和谐,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深刻认识民生改善与社会和谐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13.
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是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改善民生的迫切要求。近几年来,珠海经济特区根据广东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积极进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先行先试,在加强社区民主自治、发展社会组织、推进社工、义工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凸显了珠海特色。进一步深化珠海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应当统筹谋划,整体推进,特别是要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着力拓展社会组织承载力,促进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形成。  相似文献   

14.
面对新时期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新需求和对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的新要求,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将势在必行。珠海作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城市,应基于基层社会管理的实际,在增强祉区居民的自治意识、推进睦邻计划、积极培育社会民间组织、形成“三位一体”的社区管理新体制等方面,深入推进珠海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基层公安机关如何着眼于改善和保障民生,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公安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理清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强化工作举措,从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改进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是当前公安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民生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民生理念和民生举措,在解决民生问题的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治;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坚持科学发展;深化改革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强大动力;制度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加快推进社会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许多地方正在通过派驻“第一书记”的方式开展包村帮扶活动。从实践情况看,包村帮扶活动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成效非常明显。但目前的包村方式存在着重视基础设施建设轻视村庄综合治理、资源利用不够充分的问题。党的十八大要求“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相似文献   

18.
社会转型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历史进程,因此,国内外学者从转型的视角对我国社会建设问题展开了较为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相对而言,国内研究此问题的目的较为单一,那就是为了推动转型期社会建设更好更快的发展;而国外的研究则倾向于对该问题的"认知和理解"、"先入为主"的观念较为明显,有时甚至将此问题意识形态化。鉴于研究目的的不同,二者在研究方法、研究深度、问题的关注点以及所得出的结论、存在的不足等方面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党的一切奋斗目标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加快以推进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沐川县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加快民生建设步伐,激发社会活力,着力改善民生,化解社会矛盾,强化干部培训,完善应急管理,在社会管理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