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克先 《法制与社会》2011,(17):249-251
美国法学家凯瑟琳.麦金侬是提出性骚扰概念的第一人,美国是最早对性骚扰司法干预的国家。2005年8月我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将禁止性骚扰纳入了法律,但对性骚扰并没有界定。各地制定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办法中,对禁止性骚扰作了进一步的规定,如北京规定,禁止违背妇女意志,以具有性内容或者与性有关的语言、文字、图像、电子信息、肢体行为等形式对妇女实施性骚扰;用人单位、公共场所经营管理单位应当根据情况采取措施,预防和制止对妇女的性骚扰。本文认为,法律目前只调整对女性的性骚扰是可以理解的,建议对性骚扰的判断采取主客观相结合的标准,性骚扰应以侵权行为法调整,法律对职场性骚扰问题应有充分的考虑。  相似文献   

2.
近日,《济南市妇女权益保障若干规定》经山东省济南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规定提出,禁止以语言、文字、图像、电子信息、肢体行为等方式对妇女实施性骚扰。受害妇女有权向行为人所在单位、妇女组织或者有关部门进行投诉。有关单位或部门在查清事实后。应当依法对实施骚扰者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3.
民法典在第四编人格权篇第一千零一十条第一款新设了关于“性骚扰”的规定,强调违背他人意愿,以言语、文字、图像、肢体行为等方式对他人实施性骚扰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这一规定距“性骚扰”的概念最初被美国著名女权主义法学家凯瑟琳·麦金农在1974年提出的时间相隔45年;距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的时间相隔24年;距我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在2005年修订中第一次规定“禁止对妇女实施性骚扰”的时间相隔了14年。  相似文献   

4.
龙翼飞 《法学家》2006,(1):77-79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以下简称<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修改工作,经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重要的成果.2005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作出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决定>.从事婚姻家庭法学研究的学者们对<妇女权益保障法>的若干制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明确规定:“禁止对妇女实施性骚扰。受害妇女有 权向单位和有关机关投诉。”这是我国首次将性骚扰列入现行法律的框架内,令人鼓舞。但将性骚扰 列入现行法律的框架内,从自然到应然还需要更明晰的尺度和更详细的诠释,毕竟,缺乏可操作性的 良法很可能只是“纸上开花”。  相似文献   

6.
一年前修正的《妇女权益保障法》,首次增加了“禁止对妇女进行性骚扰”的条款,曾被乐观地认为是保护妇女权益的“护身符”。然而,修正案实施一年来,全国进入诉讼程序的性骚扰案不足10起。  相似文献   

7.
靳文静 《中国司法》2009,(5):100-103
一、问题由来 我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修正案规定:“禁止对妇女实施性骚扰”。这一规定说明:性骚扰在我国仅是作为男性对妇女权益侵害的一种违法行为,其立法基础是性别歧视。随着同性性骚扰行为在司法实践中被认定为侵权行为被追究民事责任的案例出现,这一法律规则被我国的司法实践所突破。同时,由于对性骚扰的认定标准、证据适用规则、处罚措施等方面规范的欠缺,使得该规定的效力和可操作性受到公众和法律界人士的质疑,  相似文献   

8.
12月1日,又有一批法律、法规、规章开始实施。其中主要包括:一、法律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决定要点: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妇女应当有适当的名额;各单位在录用女职工时,应当依法与其签订合同,并不得规定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的内容;禁止对妇女实施性骚扰。二、行政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要点: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出口商品实施检验的内容,包括是否符合安全、卫生、健康、环境保护、防止欺诈等要求以及相关的品质、数量、重量等项目;法定检验的…  相似文献   

9.
林建军 《法学杂志》2007,28(5):114-116
我国修改后的《妇女权益保障法》首次明令禁止"性骚扰",但何谓"性骚扰"没有明确,而概念是理论上被抽象认知和实践中被切实遵从的前提,本文结合不同国家、地区的立法例,指出性骚扰行为应主要依据被骚扰者的主观状态、性骚扰行为的性质以及骚扰者的主观状态等加以判断.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因性骚扰引发的纠纷日趋增多,如何对其加以界定成为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外立法的比较考察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前后该问题在我国司法与理论层面的现实变迁,提出应着力于司法层面,在明确行为构成要素基础上,构建一个评判行为的标准体系,并据此对性骚扰予以界定.  相似文献   

11.
性骚扰法律规制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新宝  高燕竹 《法学家》2006,1(4):65-76
禁止性骚扰写入<妇女权益保障法>是性骚扰立法迈出的第一步,但对于规制性骚扰显然是不够的,如何构建规制性骚扰的法律体系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明确了性骚扰的概念、基本类型及价值基础.作者认为,性骚扰是一复杂的社会现象,构建全面综合的性骚扰法律规制体系是解决性骚扰问题的关键.文章对如何构建这一体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长足进步和妇女权利意识的初步觉醒,对妇女实施家庭暴力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以下简称《妇女法》)增设了有关禁止对妇女实施家庭暴力的规定。这一规定的贯彻执行,有利于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  相似文献   

13.
对《妇女权益保障法》基本原则的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建军 《法学杂志》2004,25(3):52-53
《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基本原则是该法的核心和灵魂,是准确认识和理解该法的基石。修改《妇女权益保障法》,应对其基本原则重新进行思考,并确立保障妇女人权、性别平等以及禁止一切形式性别歧视三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2008年6月四川省成都市某人事经理因“性骚扰”被以强制猥亵妇女罪判处刑罚。此案是2005年12月1日新施行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对‘性骚扰’首次立法后,国内第一桩因‘性骚扰’而被处以刑罚的案件。性骚扰违背了性权利的自主性,存在着一定的社会危害性。性骚扰可能成为“性犯罪”的预备行为。国家立法对性骚扰的规制,既利于保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预防犯罪的发生,特别对性骚扰的遏制起到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了市人民政府提出的《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修正案(草案)》,决定对《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作如下修改和补充: 一、第二十八条修改为:“机关、团体、企业、  相似文献   

16.
庄嘉 《检察风云》2023,(5):13-15
<正>近年来,我国愈发重视妇女事业的发展,持续完善妇女权益的法治保障。目前,我国已建立涵盖100多部法律法规在内的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体系,先后制定实施3个周期的妇女发展纲要,性侵、虐待未成年人、拐卖妇女儿童等犯罪行为受到了有力惩处。不过,在执法司法实践中,性别歧视处置、家暴维权、性骚扰处置、被拐妇女救助等领域仍需完善。因此,修订妇女权益保障法既是回应社会关切的现实需要,也是夯实妇女权益救济渠道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正>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已于1992年10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保障妇女权益的重要法律,是国家的基本法律之一。《妇女权益保障法》既规定了全社会对妇女合法权益的保障责任,又明确指出:“国家鼓励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笔者仅就女性“四自”精神与保障妇女权益的关系谈些看法。一、“四自”精神是现代女性必备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8.
反家庭暴力法立法和反家庭暴力工作,并不能全然画上等号。不管有没有立法,反家庭暴力应该是全社会共同的认识,也是各相关部门的分内之事。反家庭暴力要落到实处,执法恐怕比立法更重要。首先,家庭暴力早已为法律所禁止。《妇女权益保障法》第四十六条明确规定:"禁止对妇女实施家庭暴力。国家采取措施,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公安、  相似文献   

19.
飞雪 《政府法制》2005,(21):50-51,53
她是一位漂亮的女教师,在校长频 频的语言、行为、短信等骚扰下,她苦不 堪言,不仅遭受到了同事的非议,丈夫也 因此与她产生了隔阂,婚姻也陷入了危 机,她患上神经衰弱症…… 2005年8月,这名漂亮女教师以 “侵犯人格尊严权”将校长告上法庭。8月 28目,《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正案》通过全 国人大审议,性骚扰首次写入现行法律。 此案也成了性骚扰写入法律以来全国首 例性骚扰案件,因而倍受社会各界的广 泛关注。 难言之隐:这个校长喜欢 “吃豆腐” 1979年,文静出生在重庆市巴南区 跳石镇的一个普通人家。1995年6月, 文静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庆市幼儿师  相似文献   

20.
关于完善妇女权益保障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方从以下几方面论述了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完善问题:尽快建立健全妇女权利保障机构;规定人民代表大会中女代表候选人的比例;在劳动用工制度中不得歧视女性,加强女职工劳动保护立法和执法;将保护农村妇女责任田、口粮田的规定具体化并加强法律责任条款;全面设定侵害妇女权益的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扩大行政处罚的运用范围;拓宽对权利受侵害的妇女的救济途径;以法律解释扩充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内容,适应维护妇女权益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