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武汉,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是白云黄鹤的故里,是全国建城最早的特大城市,是中部地区的工业、金融、商业、科研和文化教育中心,是现代"中国光谷"高科技光电技术产品生产的发源地。近年来,中共武汉市委教育工委、武汉市教育局切实加强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办党校,定期培训学校党务干部;成立党建研究会,提高学校党建工作水平;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激活党建工作活力。该市创造性地做好学校党建工作,富有特色,卓有成效。本刊特此摘要发表武汉市教育战线党建研究会2005年度优秀论文一、二等奖文章,以期广大读者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学习借鉴武汉市学校党建工作的经验和作法。  相似文献   

2.
王音  许晓敏 《党史纵横》2005,(10):44-4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主动提出来的,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一个重大成果,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构建和谐社会,发展是基础,稳定是前提,公正是关键,文化是支撑。  相似文献   

4.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我们要研究的问题很多很多,而各种问题对于执政党来说,就是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要认真面对在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大量社会矛盾,努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我们的理论工作,应该关注这些问题,研究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无产阶级政党始终坚持的一个重要的建党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要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奔小康,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使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构建和谐社会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政治保证和坚实的政治基础.我们必须正确把握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6.
和谐是一种关系。社会和谐是指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的发展是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及其关系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这种深化的结果是人的需求得到不断地满足,利益得到不断地实现,能力得到不断地开发,与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不断地得到改善,最终在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中,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不断地化解和消融各种矛盾和冲突,使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贯穿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7.
张玉梅  刘志伟 《新长征》2006,(11):24-25
党的十六大在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明确提出要使“社会更加和谐”,《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从论述和部署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五大主要任务之一,从而在党的正式文件中明确提出和使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此后,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也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提出一项战略性任务.因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理应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为此,对党应具备哪些能力才能胜任这一使命的探讨,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它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目的就是为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提供思想基础,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铸就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1.
井岗 《奋斗》2005,(4):22-22,4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通过反复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党是一个有着56年执政经验、  相似文献   

12.
《广东党史》2005,(6):1-1
胡锦涛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我们正面临着并将长期面对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  相似文献   

13.
迟晏宇 《党史博采》2008,(2):21-21,2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和拓展,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科学把握,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的执政使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我们党抓住重要战略机遇,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是我们需要着力探索的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14.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关于我们党的建设的一个重大的、带全局性的、根本性的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的历史性任务。党的执政能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因此,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带领全国人民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5.
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列入五大执政能力建设,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样,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我们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反映了全国人民在新世纪重要战略机遇期继续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家长治久安的强烈愿望,指明了新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需要我们党长…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推动发展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又一重大战略构想,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政治智慧、历史眼光和理论创新勇气。而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服从服务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它为思想政治工作开辟了新的领域和新的天地,也为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作为我们党的传统政治优势,思想政治  相似文献   

18.
王勇 《党史博采》2008,(4):41-4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强调以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并首次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五大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重大理论创新,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和拓展,是党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的执政使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如何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全面营造一个维稳、改革、发展的大好局面,是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而维护稳定的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我们党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和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关键时期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而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是我们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又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充分体现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开拓精神和理论勇气。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贡献,准确掌握这一最新理论成果,有助于我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切实做好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