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宫廷杂剧虽然成就不高,范围狭窄,缺乏艺术个性,但它追求形式上的整饬规范,对杂剧创作规范化的贡献很大。而它注重舞台性,排场热闹,砌末辉煌,作品的娱乐性和观赏性都是宫廷杂剧能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明代宫廷杂剧总体特征可概括为:程式性、舞台性、宫廷化。  相似文献   

2.
林明  向广宇 《新东方》2010,(1):21-24
明代海禁自朱元璋始,“明祖定制,片板不许下海”。不许私人出海贸易,甚至渔民出海捕鱼也在禁止之内,对官方的贡舶贸易也实行严格的限制。洪武年间又大力整饬海防,打击海上贸易。明成祖时期,官方进行了大规模的“下西洋”行动,这样大规模的对外行动史无前例,但在当时的背景下,政治意味浓厚,且完全是官方性质,这对海上经济贸易并无太大的意义,私人海上贸易仍然受到很大的限制。嘉靖年间,海禁加严,私人海上贸易受到更加严格的限制,许多商人、渔民铤而走险,下海成为海盗。隆庆之后,海禁有所松弛,私人海上贸易得到发展,形成较大规模的海商集团。  相似文献   

3.
略论清代前期西北边疆的"因俗而治"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前期在西北边疆地区所实行的"因俗而治"政策,实际上是根据少数民族的历史传统、社会情况、风俗习惯等所制定的、目的在于加强对西北边疆民族地区的有效管理,实现西北边疆地区社会稳定的治边政策.  相似文献   

4.
何理 《传承》2011,(30):76-77
歌谣是原始文化艺术中较早问世的艺术之一。它是对普通民众生产、生活的反映,一个时代的歌谣总是反映出这个时代的特点,通过以明代为背景来说明当时的社会情况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明代的孝养     
百善孝为先。为了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终,明朝政府制定了许多相关的政策,在行为上要求人们对老年人要尊敬、孝顺。朝廷的养老政策与社会中的养老行为互相影响,社会中的养老传统敦促了朝廷养老政策的出台,而朝廷对社会上养老行为的表彰则促进了养老政策的落实。正是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之下,明代社会中的各个阶层都能够对老年人生尽孝,死尽哀。  相似文献   

6.
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承担的年度科研项目“中国社会福利政策研究”进入前期实施阶段。5月21日,中心主任办公会根据中心科研人员申报参与各子课题研究的意向,对每个子课题的主持人和参与人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并规定5月25日为各子课题主持人向项目组提交开题报告的截止日期。  相似文献   

7.
明代是公案小说创作空前繁盛的时代。这一时期的文言公案小说和拟话本公案小说,继承了唐宋文言公案小说和宋元话本公案小说的优良传统,反映社会生活的面比以往更为广阔,对司法腐败现象的揭露也更为深刻。其中拟话本公案小说代表了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公案小说的最高成就。明代中后期还出现了中国小说史上第一批书判体公案短篇小说专集和传记体公案小说。它们标志着公案小说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显示了公案小说专集的文学性逐渐增强、并向长篇公案小说过渡的演进趋势。  相似文献   

8.
边奋勇 《传承》2010,(27):80-81
进入明代,中国社会各方面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为歌谣的大量产生提供了社会基础。明代歌谣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浓厚的生活气息,集中反映在对政治的关注、民生的重视和品评人物等三个方面。明代歌谣对当时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研究明代歌谣,对我们了解和正确看待明代历史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明代对回政策与回族民族特征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对回政策既宽容优待,也强制同化,客观上有利于回族民族特征的形成.民族特征是以文化认同为基础,文化要素基本上等同于民族构成中的客观因素,明代中后期回族文化认同体系已经形成,这就表明回族的民族特征随之形成.回族文化的本土化进程在明代中后期已经使这个人群有了区别于其他人群的自我认同体系,这时回族成员的客观认同和主观心理归属都得到了确立.  相似文献   

10.
宗族义庄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族赈恤组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在对义庄的认识上,学术界长期存在着对苏州范氏义庄偏重的现象。但实际上,由宋元至明清,士大夫们共同推动了传统社会中义庄的发展,其他义庄的历史贡献也不容忽视。明弘治年间内阁大学士徐溥创设的宜兴徐氏义庄,是江南地区的著名义庄,曾被最高统治者树为典型,是义庄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根据新见手抄本《徐氏三百年义庄条约》,可知徐氏义庄章程在明代中后期至少两次增修,使得其运行准则愈发完善。宜兴徐氏义庄为明代中后期的士大夫们提供了一个可以效仿的当代典范,带动了江南地区的义庄兴办之风。总体来看,明代江南地区的宗族义庄在传承宋代范氏义庄的做法之外,具备了诸多新的时代特征,发挥了上承宋元、下启清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明代云南的儒学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究其原因,明朝以前云南的儒学教育为其发展奠定了历史基础、明统治者对儒学教育的重视以及明代出现了汉族人口迁入云南的高潮,形成了发展汉文儒学教育的社会基础。这三方面的原因促成了明代儒学教育的空前繁荣。  相似文献   

12.
李海林 《求索》2012,(11):76-78
明初,明廷为了加强对大同镇内部各卫所的有效管辖,于此地设置东、中、西三路。至嘉靖年间,大同成为明蒙交战的核心地区,明政府为了加强防御,增强军镇内部的策应救援能力,打破长期以来的东、中、西三路分区防守体系,在此基础上重新划分各路,最多时达十路。大同镇各路的分化演变,反映了在明蒙对峙关键时刻,明朝通过对整体防守区域实行细化分割政策,来增强区域防守应援能力,进而提升整体防御力量,达到抵御蒙古部族的战略目的。  相似文献   

13.
段建宏 《求索》2008,(6):224-226
城隍信仰起源较早,唐代张说、张九龄、杜牧皆有祭城隍文,但唐以前有关城隍的史料并不多。宋元时期祭祀城隍者日渐增多,有大量史料记载,真正在全国范围内祭祀城隍,应在明初加封以后。清代定鼎,沿用明制,对城隍神崇祀有加,城隍庙的规制更加完备、突出,使得城隍信仰成为地域社会中的重要内容。研究城隍信仰,对揭示明代社会经济、文化心理和社会习俗有着重要的考据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杜志明 《长白学刊》2014,(4):103-106
民壮是明代民兵中最主要、最普遍的一支武装力量。在军事组织上,民壮是卫所制度、营兵制与地方里甲、保甲组织相结合的产物,总甲和小甲既是民壮基层管理者,又是民壮组织的基本单位。在武装建制上,民壮主要效法卫所旗军制和营哨制,同时又因地而制宜,以战斗力之强弱为准则。这充分体现了民壮作为国家常备武装后备力量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陈典 《理论月刊》2005,(10):65-69
明末清初,四川地荒丁亡的情况十分突出.清初顺治年间至乾隆年间,清廷在政策上对移民入川进行鼓励,形成了"湖广填四川"的历史现象.清廷对移民入川的政策导向,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政策效应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青年社会组织逐渐从社会结构的边缘位置走向中心,成为共青团主导的青年工作格局中的重要一员。在实践中,共青团在扶持和培育青年社会组织方面仍存在合法身份、角色定位、不确定性、工作能力等问题。共青团必须遵循社会组织的逻辑,加强与社会组织登记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为青年社会组织的发展赢得更为有利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8.
陶道强 《求索》2011,(11):235-237,241
有明一代,巡按御史对宗藩的监控分三个层面:一是宗室成员,二是仪宾等异姓宗藩成员,三是王府官员等王府从属人员。巡按御史对宗室监控的司法权并不完整,基本只能举奏其违法行为,大致扮演了信息传递员的角色;对仪宾和王官,虽有较完整的举奏和惩处权力,但他们并不是宗藩的主体。整体上讲,在明代“亲亲、尊尊”的原则下,巡按御史对宗藩的监控无法全面发力,不可能根本解决宗藩的违法问题.其监控效果值得怀疑。  相似文献   

19.
刑事政策制定中的民意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意是作为非政府的社会公众对与其相关的公共事务或现象所持有的大体相近的意见、情感和行为倾向的总称。刑事政策作为一种国家与市民社会做出的公共刑事选择,其合法性源于民意从实质理性和形式理性两个层面的参与及影响。同时,规范化的发现民意、归纳民意、引导民意的反映机制是刑事政策制定中民意作用彰显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言官在明代开创期、腐化期、调整期和衰弊期所起的不尽相同的积极作用;分析了皇权、社会风气、言官个人品行等因素对言官作用发挥的影响和制约。认为在整体上,明前期的言官发挥了较好的作用,至明中后期则作用日微,最终难以挽救明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