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有七百四十多万,约占全省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其中主要的少数民族有苗、布依、侗、水、彝、仡佬、回、壮、瑶、满等。由于各民族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历史、自然环境的差异,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俗习惯。然而,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在苗、布依、侗、水等民族中,又有大致相同的“不落夫家” 的习俗。这一习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些民族的历史、经济、文化和心理素质。正如  相似文献   

2.
在福建省惠安县东部沿海的崇武、净峰、涂寨、东岭、山霞六个公社的农、渔村中,至今为止还流行着一种“长住娘家”的婚俗。所谓“长住娘家”,亦即我国两广、川黔等地些民族存在的“不落夫家”习俗。惠安县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当地“长住娘家”的婚俗流传时间很长,据老一辈人说,这一习俗“很古”了,至少在明清时期在这里就很流行了。当地习俗,新婚女子在出嫁三天之后必须返回娘家长住,直至怀孕临产才能回归夫家落户定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对提高少数民族经济水平、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响应党和国家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都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虽然我国在保护少数民族权益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因此对我国少数民族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进行浅析,将更加有利于保护少数民族的权益.  相似文献   

4.
壮族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多采的文化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有些传统的风俗习惯,至今还在他们的生活中有着一定的作用和影响,直接关系着当前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发展。 沙黎区壮族解放前后盛行的早婚、“不落夫家”等有关婚姻习俗,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问题,迄今尚未解决,纠纷还时有发生。现据此探索其婚姻和家庭发展的历史,并剖析其在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中的影响,以就教于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5.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状况非常复杂,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一方面,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少数民族居住;另一方面,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也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居住。例如,藏族和蒙古族居住虽然比较集中,但藏族除在西藏居住外,在四川、青海、云南等地也有聚居区;蒙古族除在内蒙古外,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也有聚居区;回族居住状态更加分散,几乎全国各地都有;维吾尔族虽然集中居住在新疆,但在新疆境内聚居和杂居着哈萨克、柯尔克孜等13个少数民族。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  相似文献   

6.
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少数民族古歌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功能。它记录着各少数民族的发展史,反映了各个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生活,蕴含着民族信仰,体现着民族精神,具有规范各民族人民道德、整合凝聚各民族心理、调控各民族与生态环境关系等功能。虽然不同的少数民族古歌仍保留许多自身的文化特质,但在文化特征、生态伦理意识和文化传承功能等方面存在很多相同之处,是贵州独特地域文化赖以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国双语教育的发展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双语教育”是指多民族国家或地区实行的少数民族语言和主体民族语言这两种语言的教育,是指少数民族语文和主体民族语文相结合的语文教学形式。马克思列宁主义虽然没有直接使用这两个术语,但却强调了少数民族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概括说来,就是:(1)少数民族学习主体民族的语言文字具有重要意义,但这种学习只能自觉自愿,不能勉强和强迫。(2)应该赞助、扶植少数民族使用并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 19世纪以前,少数民族语言在传统教育体制中几乎没有任何地位。19世纪至20世纪初,出现了一些转机。  相似文献   

8.
汉唐王朝的纳质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所说的纳质制度,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羁縻统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是封建政府向与之建立宗藩关系的少数民族索受人质。这一制度形成于汉、完善于唐。作者对汉、唐时期封建政府在对质子的纳送、管理、待遇、影响等方面作了较全面的论述,指出,由于质子较多地接受了中原先进文化的熏陶,归回继承王位或执掌要职后,一般能和中央王朝保持比较友好的民族关系。历史上的纳质制度虽然有一定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色彩,但客观上起到了加强和巩固中央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联系的作用,有利于内地与边疆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生活在这片辽阔富饶的国土上的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灿烂的文化。各民族团结、平等、共同繁荣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我党依据这一基本原则,针对我国民族众多且大杂居、小聚居的状况,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伟大创举。五十多年的实践表明,这一制度在解决民族关系、化解民族矛盾,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维护国家统一,保证少数民族自治权的行使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勿庸置疑,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中国政治生活中所表现的巨大的优越性已载入了共和国的史册。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也要随着国内、国际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变化而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许勇 《前沿》2011,(16)
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和谐、政治稳定、各民族之间团结互助,已经建立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制度与民族关系,但个别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政治稳定形势依然严峻,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国际恐怖组织势力仍采取各种形式,制造分裂舆论及恐怖活动,以破坏社会安定,个别地方还发生了严重的暴力恐怖打砸抢或群体性事件。因此,研究民族问题与政治稳定这一问题在当前具有紧迫性。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后,苗族的婚姻习惯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制度在苗族地区的深入,苗族的婚姻习惯也受之影响,那些不利于自身发展的习惯被简化了,但云南苗民至今还保留着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婚姻习惯。尽管部分这些习惯与我国现行《婚姻法》基本原则存在冲突却依然被保留着。法律尊重少数民族婚姻习惯与《婚姻法》的施行之间的矛盾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而我国《宪法》和《立法法》为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苗族地区变通实施我国《婚姻法》提供了法律基础,列宁关于处理民族问题的论断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浅谈我国无效婚姻宣告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效婚姻,即违反婚姻成立的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而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婚姻。无效婚姻制度,是规定无效婚姻的构成原因、认定、宣告程序及法律后果,调整无效婚姻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制度,是一个国家婚姻家庭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1980年婚姻法虽然规定了结婚的必备条件、禁止条件和结婚应履行的法定程序等,但却未设立无效婚姻的宣告制度。2001年4月28日在《婚姻法》的修正案中,对无效婚姻宣告制度有所涉及。笔者就在司法实践中经常见到的无效婚姻的问题,对无效婚姻宣告制度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从婚姻习俗上看民族杂居地区的民族法律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婚姻习俗上看民族杂居地区的民族法律冲突蒋莹由各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经济、道德、宗教等演变而来的习惯法,在很大程度上引导或制约了少数民族的文明进程。与执行本民族习惯法相对应,法律冲突现象自古至今一直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婚俗是少数民族习惯法中最具特...  相似文献   

14.
女真作为历史上曾经雄踞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他们积极学习汉族文化,以儒治国,促使南方儒学得以顺利北传。北传的儒学文化不仅使战后荒颓的中原学术得以恢复,还使儒学文化在地广人稀的东北少数民族地区得以普及。从整个中国学术思想史的角度来看,虽然金代儒学无法与两宋媲美,但站在少数民族立场上,女真民族在这方面的确做得优秀,难怪后来拥有共同族源背景的满清王朝贯以女真文明教化,礼乐兴邦为榜样而累世尊崇。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我国少数民族在诞生、成年、婚姻、丧葬等重要人生阶段所体现出的丰富习俗,着重从舞蹈的角度进行了叙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我国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改革,是少数民族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必然要求。本文试图就改革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如何改等问题,作一初探,以求教于诸位行家。 一、改革的必要 (一)民族风俗习惯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客观需要。 所谓民族风俗习惯,是指少数民族在服饰、饮食、居住、生产、婚姻、丧葬、节庆、娱  相似文献   

17.
民歌在南方少数民族传统婚姻习惯法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首先,南方少数民族将歌唱才能作为重要的择偶标准和条件,以此来考量结婚对象的人品与素养;其次,歌唱成为南方少数民族缔结婚姻关系的必经程序,从而形成了"以歌为媒"、"依歌为聘"的独特婚姻习俗;最后,民歌艺术是南方少数民族结婚礼仪中必需的环节,聘金的交付、教育双方婚后的权利义务均由民歌来完成。因此,尊重和发扬这一艺术形式在少数民族婚姻中的地位,对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云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优美的自然风光,是活态的民族文化博物馆,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近年来,云南省以创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为契机,有力地推动了云南民族地区经济繁荣、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云南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认识不到位、目标不统一、机制不健全、监管不到位、社会参与不足、民族文化彰显不够等问题。因此,从统一思想认识、明确任务目标、完善发展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强化工作管理、引导社会参与、营造舆论氛围、突出民族文化元素等方面做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促进少数民族村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婚姻契约视角下我国婚姻法的缺陷与建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新新  刘洁 《求索》2010,(3):161-163
本文从现代婚姻契约本质的角度出发,分析我国2001年婚姻法在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离婚损害赔偿、探望权、共同财产分割等问题中的不足,提出完善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制度,健全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设立亲权制度,改善夫妻个人特有财产制度,以及增加保护第三人合法权益规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张心亮 《人民论坛》2012,(11):34-35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分类指导,具体表现为进行民族识别,推进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等。这一探索启示我们,要从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调动民族地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坚持试点,点面结合,安定团结是分类指导有效实施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