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邓敬雷 《世纪桥》2007,(3):21-23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我们党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不懈的奋斗和努力,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努力促进人与自然界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真正地解决,在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和进步的基础上,努力促进每个人自由全面地发展,形成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社会主义生命力和优越性之所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活力的重要源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2.
正一、构建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是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政治和社会意义十分重大而深远。实践证明,在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进程中,量大面广、铺天盖地的民营企业扮演了重要角色,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谐的劳资关系,完全根植于我国社会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运动过程中,脉系于我国社会形态的结构中,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劳资关系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爱萍 《求实》2006,(8):47-49
和谐社会需要各种社会关系的协调与稳定,劳资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劳资关系协调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目前,在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当中,存在着诸多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而且长远看,我国劳资关系中的突出问题,不在原国有企业的下岗工人与国有企业的关系,而在非国有企业雇主与新生的产业大军之间的关系。新生的产业大军进入市场并劳作于企业的全程,几乎都存在劳资矛盾的隐患,劳资关系不协调,甚至恶化的现象构成了当前社会发展中一个令人忧虑的重要问题。因此,认真研究劳资关系的现状和主要矛盾,探寻具有中国特色时代内涵的新型劳资关系,是目前亟需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提出的重大战略目标,也是促进我国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和小康社会顺利实现的重要保障。怎样从我国实际出发,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解决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克服前进中的矛盾,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是我们面临的重大现实任务。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基础是唯物辩证法中的矛盾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和谐是相对于不和谐即矛盾而言的。克服不和谐,矛盾双方取得相对平衡,处于相互…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劳资关系,是当前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考察吴江企业劳资关系基本情况,对现阶段吴江企业劳资关系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可行性措施,对于保证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加快乐居吴江城市建设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共同富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华松 《探索》2006,3(2):17-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共同富裕的社会。共同富裕的实现程度影响着作为和谐社会主体的人的自身的和谐、影响着人与人和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合理调节、规范收入分配,才能在推进共同富裕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中,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中,中国政治文化究竟如何发展,如何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政治文化,这是当代中国人必须回答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发展史研究的新领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系统地研究社会主义和谐政治文化,能够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是一个和谐合作的社会,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公有私有并存和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应坚持发展和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坚持效率优先注重公平;把"三农"问题放在重中之重;构建作为社会细胞的和谐社区、和谐单位; 在有劳资关系的企业里实行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政策;在整个社会中开展和谐教育.  相似文献   

10.
杨超 《求实》2006,(12):5-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理论和伟大实践,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一、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看,体现了党的最高纲领和基本纲领的有机统一 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突出特征就是"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形成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增强社会和谐基础。这是我们党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要论断。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对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入,人们必须对大量的价值现象作出思考,价值问题普遍存在。和谐社会中价值问题的核心是人的价值问题即人与其自身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得与失、义与利,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发展价值与稳定价值是和谐社会中重要的价值关系,处理好这些关系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社会公正问题日益凸显,已经引起党和国家高层的高度关注。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实现社会公正的若干关系,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需要,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江淮》2008,(4)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当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社会建设滞后。主要是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住房、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比较滞后,不能满足人民的要求。二是发展不平衡。改革  相似文献   

15.
不断全面深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在带来国民生活水平和国家综合国力持续上升的同时,也遭遇生态恶化、利益分化、德性失落等社会问题的挑战。为化解社会发展中人与自然之间、社会阶层之间、人际之间的关系失调,中国共产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基础上,将"和谐"理念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这为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精髓的现实转化提供了新的文化空间,而传统和谐观中蕴含的天人合一、包容差异、修身正德等思想智慧和伦理能量,也会在重获生机中拓展社会主义和谐价值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6.
申林 《世纪桥》2007,(11):56-57
社会和谐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新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体现和保证。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精神,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的民营企业劳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资关系的稳定和谐,不仅关系到企业发展,还关系到社会稳定。因此,正确处理劳资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一些民营企业劳资矛盾比较突出,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当前民营企业劳资关系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对劳动力具有强大吸纳能力。非公有制企业在其发展壮大过程中,资本的逐利本性决定了其和劳动者之间可能会出现利益的冲突,如果没有劳动者权益的伸张以及政府的约束,必然出现劳资关系的不对等、不和谐。1.民营企业劳动合同不规范。目前在民营企业中雇主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的现象有一定的普遍…  相似文献   

18.
正宗教工作是我国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指出,"宗教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关系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关系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因此,如何做好新时代的宗教工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内涵之一。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宗  相似文献   

19.
社会公正与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个不同向度的价值取向。社会公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的价值取向和制度属性,没有公平正义就没有社会主义。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为核心的价值理念,是评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兴衰成败的根本准则。以人为本内在要求实现社会公正,只有公正的社会才能为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保障。社会公正的根本价值取向在于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历史主体地位,调节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人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二者相互规定、相互制约,共同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和评价的实证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晓度并不高,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却表现出较高的认同度;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度高于其他理论和社会思潮,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总体上认识清晰正确,但有少数学生存在着模糊认识,大学生对社会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公平正义表现出更高度关注,而对党的领导的重要必的认为吸待于进一步提升。应加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力度,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晓度,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与对社会思潮的批判结合起来,加强大学生对社会思潮的引领力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活动中要更好地彰显促进社会和谐和公平正义的内在价值,科学说明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