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邓小平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进行了科学认识和评价,提出总体上要充分肯定改革开放以前的历史时期,要肯定"文化大革命"以前十七年的历史。在改革开放以前的历史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重要基础。要正确看待改革开放以前历史时期的失误,善于化害为利,把失误变成一种财富,要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改革开放以后历史时期继承和发展了改革开放以前历史时期的积极成果,同时,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以前历史时期的教训。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要坚持向前看,分清主流和支流,不断总结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倡导者和设计师,他不仅开创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也开创了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在他的改革宏伟蓝图中,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在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中同样具有重要地位。他多次指出,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不能把经济体制改革推向前进,就会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在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内容中,  相似文献   

3.
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的政治发展观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大局出发,提出了政治发展的新概念,解决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定位问题;从追求稳定的立场出发,提出了政治发展的新目标,指明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正确前进方向;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跨世纪的较量着眼,指定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战略。  相似文献   

4.
徐文涛 《世纪桥》2013,(8):55-56
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研究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新时期提高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供了理论资源和具体启示。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南方谈话"在极其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下。在国际上,苏联、东欧发生剧变,导致周边地区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反观国内经济体制改革也到了关键时期,部分人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产生质疑,人们禁锢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著述,不敢跨"雷池"一步。邓小平"南方谈话"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大胆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实现了思想领域的大解放;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计划和市场作为经济手段的确定,实现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转折。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命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探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对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推进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的风险性特征和中国社会加速转型期的高风险性,迫切需要加强对风险的研究.在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邓小平不仅敏锐地预见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必然存在着风险,而且指出了对待风险的科学态度以及防御风险、战胜风险的基本策略.学习和研究邓小平风险思想对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邓小平的政治智慧来源于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自信。躲闪,画地为牢,把自己封闭起来,让出阵地,与他的性格和勇气是格格不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探索选择了我们自己的道路。在不断学习、借鉴和继承的同时,如何防止因学习而把我们自己的意识形态解构掉,确实是一门不浅的学问和艺术。在这方面,邓小平是当之无愧的大家和高手。他把两者巧妙结合,为我国既坚持社会主义、又突破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围堵杀出了一条血路,赢得了时间和空间。在这个领域里面,邓小平可以说是挥洒自如,充满  相似文献   

9.
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个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邓小平理论,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邓小平在探索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对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兵 《党史文苑》2013,(2):45-48
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个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邓小平理论,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邓小平在探索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对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宁  杨丽 《学习论坛》2020,(1):20-25
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特殊历史时期,分析了人民和领袖之间的关系,重申了人民在革命和建设时期都占有十分重要的主体地位。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认为凸显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必须以提高社会主义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为价值指向,并且认为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进而明确了改革和革命、建设之间的关系。邓小平人民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自我革命的精神品格,是对毛泽东人民观的继承和发展,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来源和发展思路,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论,是邓小平政治发展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的重要论述,对于指导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具有深远的意义.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极端重要性的思想,集中反映在"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这个他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的著名论断中.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想,是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历史定位的理论前提.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本质属性的论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指针.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推动党的两大历史课题的正确解决,是实现党的伟大历史转折,成功开创中国道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汪永兴 《新长征》2014,(9):60-62
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理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破解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政治体制问题进行的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刻思考,是一个内容完整且正确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在中国发展的又一个丰硕的理论成果。深入学习和科学实践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理论,对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程就是解放思想的过程,没有解放思想。就没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邓小平的“解放思想”理论内涵丰富、意义重大,它的内容主要体现为改革开放、变革僵化模式、由政治主导走向经济主导、发展市场经济等几个方面。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现在回顾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对于我们民族的振兴和现代化建设的良性运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政治发展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方面.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不仅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规划了一幅美妙的蓝图,而且对新时期中国的政治发展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探讨邓小平的政治发展观,对推进21世纪我国政治文明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地位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提出了系统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并付诸实践。他对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主要内容、评价标准、基本原则等方面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邓小平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作出了巨大贡献,其政治体制改革思想至今仍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60年代初,面对当时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严重困难,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著名的“猫论”.这一思想主张不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原则,体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根本要求,而且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标准和人民性立场,运用矛盾分析法,对于促进思想解放和观念创新、推进改革开放以及确立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实现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这是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报告对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中历史地位和贡献的定位和肯定,也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以“总设计师”来称谓邓小平。这一生动而富有概括力的提法,成为对邓小平在新时期贡献的通行表述.  相似文献   

20.
关于如何总结经验,邓小平曾概括为四句话:“对的要继续坚持”, “不足的要加点劲”, “不对的赶快改”, “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这四句话指明了总结经验的四个具体“抓手”;昭示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要彻底贯彻实事求是的有效途径;体现了站在历史高处追求真理的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反映了在总结经验时应该尊重和掌握的历史发展客观逻辑.从根本上说来,这四句话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进规律,即在坚持“对的”过程中深刻地发展新认识,在弥补“不足”的过程中睿智地完善新理论,在改正“不对”的过程中勇敢地做出新决策,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敏感地做出新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