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宁  杨丽 《学习论坛》2020,(1):20-25
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特殊历史时期,分析了人民和领袖之间的关系,重申了人民在革命和建设时期都占有十分重要的主体地位。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认为凸显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必须以提高社会主义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为价值指向,并且认为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进而明确了改革和革命、建设之间的关系。邓小平人民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自我革命的精神品格,是对毛泽东人民观的继承和发展,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来源和发展思路,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2.
李正南  张赶 《求实》2003,3(11):7-8
人民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毛泽东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全部都源于人民观。毛泽东人民观的主要内容 :人民创造了历史 ;和人民打成一片 ;向人民学习 ;对人民负责 ;为人民服务。毛泽东人民观具有坚定的阶级性、鲜明的历史性和全面的真实性。在新的历史时期 ,毛泽东人民观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殿仁 《前线》2016,(9):31-36
毛泽东人民观是毛泽东思想的本质与核心,是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入门之学"。毛泽东人民观离不开"三大支柱",即群众路线、为人民服务、人民当家作主。新形势下,深入探讨毛泽东人民观的来源,从毛泽东同志的实践探索中积极挖掘毛泽东人民观的当代价值,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作为人民领袖.对“人民”这个词汇有特殊的偏爱,他常使用“人民群众”、“人民革命”、“人民军队”、“人民政府”、“人民共和国”等词汇,这些词汇与他的人民观紧密相联,充分反映了毛泽东同志对“人民”的思考及其深厚感情。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他形成了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共产主义人生价值观。他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建立在唯物史观的科学之上的。绝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和口号,而是有着丰富的内容。在今天,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同样要求我们必须继续学习和坚持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信访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是新中国信访工作和信访理论的主要奠基人,他的信访思想是我国政治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我国信访体系的构建影响深远。毛泽东的信访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信访问题是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机组成部分,信访活动是促进党的目标实现的方法,应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对待信访问题。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建设实践中,不断拓宽人民的范围,逐渐形成人民经济思想。研究认为毛泽东人民经济思想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增加财富;二是共同富裕;三是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8.
论毛泽东"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松  庄德水 《理论学刊》2007,4(10):11-16
毛泽东"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思想经历了一个萌芽、形成、成熟的过程。毛泽东"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思想包括三大理论基础、三大监督原则、一个监督核心、基本监督途径这样一些基本内容。毛泽东"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思想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中国革命政权建设的经验总结;就其形式而言,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监督理论,为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奠定了基础。毛泽东对"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的探索出现的偏差表现在四个忽视方面,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同时,也领导了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  相似文献   

10.
一叶 《党史天地》2006,(9):18-23
王宏坤(1909-1993),湖北麻城人。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在革命战争年代,王宏坤长期担任我军高级指挥员。60年前,是毛泽东亲自写信送他到抗大和中央党校学习深造;新中国建立以后,是毛泽东签发命令任命王宏坤为刚刚诞生的人民海军第一任副司令员。王宏坤跟随毛泽东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征途,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人民海军的建设事业贡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  相似文献   

11.
战争时期,红旗是革命的象征,它指引着革命者们披荆斩棘,所向无敌,走向胜利;建设时期,红旗是前进者的指路明灯,引领着建设者们焕发激越豪情,发挥聪明才智和冲天干劲,奋发图强建设新中国。毛泽东对红旗在引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体会至深,他在多首诗词中由衷地赞美红旗,他对红旗情有独钟。胸怀开天辟地建设一个新社会之壮志豪情的毛泽东,始终坚信"红旗一定能永远地打下去!"  相似文献   

12.
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也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同志终其一生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在政治建设方面,毛泽东把建立"民主的政治"视为中国革命的"头等大事",提出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必须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实现新民主主义宪政;他领导中国共产党主持制定了人民的大宪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建立了以人民民主主义为政治基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建立后,他继续为实现人民民主而不懈奋斗。他以"民主"和"社会主义"为原则,主持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领导党和人民建立起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他始终把如何防止执政党和国家政权的蜕化变质、防止党和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脱离人民群众、滋生官僚主义作为他领导的民主实践所要力求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十八大以来新的一届领导集体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人民观的内容和形式,全面践行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观。以改进作风建设为切入点,践行人民主体观;以顺应人民意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践行人民价值观;以民生建设为重点,践行人民利益观;以中国梦为奋斗目标,践行人民幸福观。新一届领导集体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把人民观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4.
夏远生 《湘潮》2013,(4):11-13
时人纷说“中国梦”,伟人毛泽东也有一个“中国梦”,那就是中国工业化之梦。革命战争年代,他在延安时指出:“要使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就需要工业化。我们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1952年,他又发出了“中华民族和人民要彻底解放,必须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号召。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中国人民多少年来的愿望,也是毛泽东一生追求的目标。毛泽东回湘,也特别关注湖南的工业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最终目的就在于人民,因此,党和政府必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这就是毛泽东的人民是目的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的思想博大精深。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从实现党的伟大历史使命出发,就全党乃至全国人民在经济建设中应当"学些什么"、"为什么学"以及"怎么学"等问题,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从而形成了他独具特色而又富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学习观。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一直十分重视德育工作,他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德育观,深刻地阐述了德育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一系列德育工作的原则和方法,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德育思想体系,为马克思主义的德育理论宝库增添了新内容。  相似文献   

18.
《党史博采》2013,(12):42-44
今年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版图上,从东海之滨到青藏高原,从南疆海域到蒙古草原,特定时空的革命和建设均与毛泽东有关。武安是革命老区,虽然没有毛泽东的足迹,但他的电稿或指示、亲笔题字和题词、著作的出版等均与武安直接联系在了一起。见微知著,从这些事件中,可看到毛泽东的伟大之所在。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青年时期的世界观,经历了从唯心史观到唯物史观的转变过程。青年毛泽东是一个在近代中国历史巨变中追求进步、追寻新式知识的旧式知识分子。毛泽东早期关于“大本大源”的看法,关于历史治乱循环的看法,关于“巨夫伟人”的看法,表明他的历史观是陈旧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历史观。1920年以后,唯物主义历史观是毛泽东历史认识的基本观念。毛泽东的历史观的最主要的内容,是他对历史发展前进方向的坚定信念。支持毛泽东历史观的两个最基本的观点是阶级斗争史观和人民史观。一切从人民出发的人民史观,对中国共产党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20.
赵士红 《学习论坛》2003,1(10):28-30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 ,就人民利益的地位、人民利益的主体、人民利益关系的处理、人民利益的实现等作了深刻的阐述 ,形成了系统科学的人民利益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