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村社会治理是以乡镇政府管理和农民制度化参与相结合,以村民自治为核心,以实现农民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一种乡政村治发展模式。但在当前社会快速转型时期越级上访、群体申诉、直接对抗等大量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情况下,乡村治理所必须的政治文化环境和社会资本构建遭到严重破坏,乡村治理绩效的下降使乡村的发展陷入了困境。破解这一挑战,需要通过培育新型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文化,完善农民制度化参与机制,创造农民制度化参与的社会氛围,推动乡村社会自律以形成农民制度化参与的条件,来为乡村治理的良性运转提供和谐的社会环境和有效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2.
刘勇 《唯实》2010,(5):55-59
乡村社会治理,实质上是以乡镇政府管理和农民制度化参与相结合,以村民自治为核心,以实现农民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一种乡政村治的发展模式。但在农民越级上访、群体申诉、直接对抗等大量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情况下,当前乡村治理所必须的政治文化环境和社会资本构建遭到严重破坏,乡村治理绩效的下降给乡村的发展带来极大困境。破解这一挑战,需要通过培育新型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文化,完善农民制度化参与机制,创造农民制度化参与的社会氛围,推动乡村社会自律以形成农民制度化参与的条件,为乡村治理的良性运转提供和谐的社会环境和有效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3.
《求实》2014,(7)
农民的主体性决定了农民政治参与的形式、效能与基本走向。如果没有农民主体性条件的更新和优化,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目标是难以实现的。当前我国农民的主体性在现代政治参与活动中呈现出政治理性与政治盲从之间的矛盾、参与要求与参与能力之间的反差、法律意识与人治情结共存以及权利意识和搭便车心理并存等几个颇具时代性的特征。不断优化农民的主体性条件,必须通过建构符合农民需求的理性参与型政治文化,塑造与民主政治发展相适应的政治素质、政治人格、政治品质,从而夯实农民政治参与的政治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4.
彭小霞 《求实》2014,(3):84-88
被征地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狭隘性、极端性、分散性以及低效性等特征不仅威胁着农村社会的稳定、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极大地阻碍了我国的民主化进程。在分析被征地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政治文化传统成因、经济成因、制度成因与机制成因的基础上,探寻被征地农民由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向制度化政治参与转向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面对建国之初的严峻形势,结合新中国建设的需要和乡村社会的实际状况,党和人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整合和重构乡村政治。整顿乡村秩序,接管旧政权,废除保甲制度,初步建立农村基层政权;恢复和发展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农村政治组织;广泛的政治动员使农民的政治参与热情不断提升。它产生了很强的政治效应,对乡村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有着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政权扎根乡村社会,对农民进行了革命价值观的塑造,使阶级意识和革命观念成为乡村政治文化的主流。而且通过人民公社组织农民参与政治生活,使公社中一系列政治结构影响着农民政治行为倾向,强化了农民国家观念。  相似文献   

7.
在近三十年中国农村社会内部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强制性或诱致性影响下,生活在农村这一广阔地区的农民的政治文化也进入了重要转型期,呈现出明显的跨时代性特征,如政治关注的浅显性、政治角色的多重性、政治信任的多元性、政治参与的多样性、政治评价的趋理性.这些特征融合了传统与现代、进步与落后的双重性,既有向上的发展,也有向下的回归.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积极政治人格的形成,既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方面,也是其社会适应和社会贡献的基础性工程,是国家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社会主导—主流文化与青年亚文化的互动以及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进程,是当代大学生政治人格建构的社会境遇。大学生的政治人格建构应当以"先进性+独立性+创造性"的三维人格结构作为基本取向。政治人格是在多维社会生态影响下的社会过程中逐步建构起来的。除了通过常规的思想政治教育之外,校园"准政治"活动、网络政治参与、政治组织以及其他形式组织的加入及活动,是大学生政治人格建构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从历史分析的角度出发概括地把乡村政治文化分为三个阶段,即以保守、落后、封闭为特征的传统乡村政治文化,建国后应变、异化了的乡村政治文化和嬗变、选择下的当代乡村政治文化,指出乡村政治文化建设的未来指向和培育村民正确的政治认知、积极的政治情感和合理的政治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10.
现代农村政治文化的发展,对于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它直接影响着农村未来政治发展道路的选择和农民政治参与的热情。为此,要发展和巩固现代农村政治文化的物质基础;凸现政治的利益分配性特质和农民的政治生活主体性觉醒;强化农民的政治信任感,激发农民的政治热情,提高农民的政治本领。  相似文献   

11.
民主化进程中农民政治冷漠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政治参与对于乡村治理和基层民主意义重大,但在农民高参与率的背后伴随的却是农民的政治冷漠。农民们虽然也进行了投票选举,但大多并没有权利自觉,多为被动参与,而且对于宗族和贿选现象也都持默认态度,参与质量并不高。这主要原因在于传统思想影响深远,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参与成本高于收益,利益表达渠道不畅,农民整体素质偏低等因素有关。因此,化解农民的政治冷漠心理,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完善基层制度建设,培育参与型公民文化,提高农民自身素质,从而提升农民政治参与的质量和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2.
乡村治理中的农民政治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政治参与有力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促进了乡村治理的变迁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前,农民政治参与存在的种种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农民政治参与制度构建与运行诸环节上的缺失与缺陷。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建设,通过构建科学的制度体系,并付诸实践,使农民政治参与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是臣民性和依附性、专制性和人治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传统政治文化正由臣民政治文化向公民政治文化、由依附政治文化向参与政治文化转型。有些地方政府官员没有顺应这一变化,其治理理念中尚存的专制性和人治性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内在因素。消减群体性事件必须实现政府治理理念向民主服务型和法治型转变,加强民众参与机制供给的数量和可操作性并使其制度化。  相似文献   

14.
农民政治参与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和推动政治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农民表达和维护自身政治权利的重要途径。现阶段,农民有序政治参与受到经济、制度、组织、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发展缓慢。通过经济发展、制度改革、组织构建、文化营造等途径,不断保障和落实农民政治参与权利,推动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扩大农民政治参与是构建和谐农村的题中之义。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政治参与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促进了乡村治理的变迁和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当前,农民政治参与存在的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农民政治参与制度构建与运行诸环节上的缺失与缺陷。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建设,通过构建科学的制度体系,并付诸实践.使农民政治参与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从而推动农村的政治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6.
传统社会中国农民政治心理呈现出对皇权疏离和对族权依附的状态,相对保守、守旧、孤立、狭隘;近代社会农民开始有了国别意识,产生了爱国情感,民主与自由的意识开始启蒙;当代社会农民逐渐聚合于国家制度化的权力周围,农民的政治人格走向独立,政治视野逐渐开阔,政治感情逐渐理性。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政治参与行为极大促进了农村民主的进程。但是,在农民政治参与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农民政治参与的目的主要是维护经济利益、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大量存在、发展不平衡等。现阶段,制约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主体原因,即农民政治素质较低;二是制度原因,即没有形成健全的政治参与民主运行机制和程序;三是环境原因,即农村经济文化水平落后并缺乏良好的政治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8.
陈松友 《探索》2011,(5):58-62
农民的制度化政治参与是农民根据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制度和程序参与政治生活和影响政治过程的行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农民的制度化政治参与水平总体较低,存在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衍生并扩大、政治参与不平衡、参与主体分散等问题。因此,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通过以下途径来完善农民的制度化政治参与:加强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增强农民政治参与的物质基础;建设新型农村政治文化;培养和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9.
土地革命深刻改变了苏区乡村社会的权力结构、阶级关系和政治关系、社会组织,大大提高了广大农民的政治参与水平,使苏区乡村社会的政治形态发生了近代以来不曾有过的重构与变迁,从而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随着村民自治的深入发展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少数民族农村基层政治参与的总体水平在逐步提高,但是,由于受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乡村权力关系和传统文化等负面因素的影响,其现实状况仍不容乐观。为此,应加大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公共物品的供给力度,奠定政治参与的物质基础,激发村民政治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应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强政治参与的内源动力;应建立健全村民自治制度,提供政治参与的制度化保障;应更新观念,转变职能,减少并逐渐消除压力型体制对政治参与的负面影响;应拓宽和疏通各种政治社会化途径,培育民主的政治文化,从而不断扩大少数民族农村基层有序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