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耿晓云 《唯实》2014,(2):79-81
<正>从试点阶段算起,新农保制度已经在江苏省全面实施了近四年,其推进情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是否起到了预期的作用?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组织开展了新农保工作专项调研活动,为进一步完善和推进新农保工作、完善我国社会保险制度体系提供参考。一、新农保悄然带来深刻变化从2010年6月开始向年满60周岁农村老年  相似文献   

2.
李琼 《求实》2015,(5):45-51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倡导、多方筹资、农村劳动者自愿参加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新农保制度,由中央财政发放基金养老金直接增加了老年农民的收入,其实质起着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作用。同时,建立和健全新农保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市场初次分配带来的不公平,有助于缩小日益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使全体国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汪敏 《理论建设》2010,(5):48-52
2009年,中央重拳推出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安徽省和县作为国务院批复的全国首批新农保试点县,在工作推进过程中,作出了可贵的努力和创新,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能回避的问题。这些都将为今后新农保制度的全面铺开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完善问题已经成为政府和理论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对河南省五个新农保试点地区的抽样调查,文章侧重从制度需求层面对农民的养老意愿和参保能力,以及农民对政府养老作为、集体养老作为、养老金待遇水平的期望进行研究,最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农保制度的实施,对于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别,确保城乡老年居民的晚年生活,具有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但是在新农保政策实施过程中,也显现出一些问题,反映出新农保制度亟待完善的方面。本文将通过对辽宁省新农保制度实施以来所取得经验的回顾,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对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2010年1月起浙江省,包括宁波市实施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是在合并原有的新农保、老农保、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制度基础上建立的,它首开了打破城乡身份限制、实行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养老保险先河,在我国社保制度改革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宁波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模式和特点,进而把该制度与其它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比较,并对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有效性、可持续性进行了评估,在此基础上得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推进的若干问题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基数大、农村人口占多数、农业剩余劳动力规模大、人口年龄结构失衡、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偏高、抚养系数增大、城乡区域发展差异显著增大的老年型国家里,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十分迫切.本文提出了在新时期构筑与发展"国家新农保"制度,应当关注七大理论、实践与方法问题;并根据相关定量分析,提出了实施"国家新农保"制度推进实施的最佳全覆盖的政策时间是:第一类农村地区在2012-2013年、第二类农村地区2015-2016年和第三类农村地区在2017-2018年.本文建议尽快创造条件,构建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理事会或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政策银行.  相似文献   

8.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是我国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新农保合意替代率是指新农保的平均待遇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合意比值,是制度有效性评价的关键指标。本文利用新农保合意替代率模型实证分析出1990-2009年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合意替代率水平,并预测出2011-2030年新农保合意替代率区间。  相似文献   

9.
黄玉君  鲁伟 《求实》2016,(6):87-96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新农保制度实施以来,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取得较大成就且日趋成熟,但仍存在诸多制约因素,突出表现在养老保险制度存在法律缺陷、财政支持力度不足、基金保值增值困难、保障体系单一等。以国际比较为视角,研究了国外典型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状况及其有益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法律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实现社会化管理和基金保值增值以及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发展最快的时期。随着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农民工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保、城镇居民生育保障试点等一系列制度的设计出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保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1.
从社会哲学的视野看制度的本质、现代转型及功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贾英健 《理论学刊》2001,1(4):51-54
制度问题是近年来理论界关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热点问题。人们从不同角度对制度进行了具体而全面的探讨和研究 ,涉及经济学、政治学、法学、文化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等各个学科。本文认为 ,要推进制度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 ,必须在概括和总结制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从社会哲学的高度对其进行反思。本文立足于当今现实实践 ,对制度的本质、制度的现代转型及功能等问题作了哲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速览·中国     
基本药物制度正式启动;破产国企退休人员将获医保补助;新农保将使农民“养老不犯愁”;  相似文献   

13.
新政点击     
《当代党员》2014,(4):17-17
1城乡居民养老将不再看“身份” 2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提出“十二五”末,在全国基本实现新农保和城居保制度合并实施,并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2020年前,全面建成公平、统一、规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相配套。  相似文献   

14.
《求实》2014,(Z1):177-180
<正>"新农保"试点工作自2009年逐步在全国展开,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讨论。大多数学者从宏观及微观层面对新农保问题展开了研究。宏观视角的分析把新农保试点地区的现状及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分析,主要集中在农民的参保意识、缴费能力、地方财政的扶持能力、养老金的保值增值能力等方面,并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找出合理的政策建议。微观视角的分析,主要是利用问卷调查,访谈和统计资料对新农保的实施情况进行研究,部分学者  相似文献   

15.
预期理论视阈中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政策的推行,是一个基于农村特定社会政治生态,农民与国家进行有效互动,并做出理性选择的过程.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农民,对于新农保政策的推行态度和行为取向,从根本上取决于农民自身对新农保政策做出的预期评估.而造成农民对新农保政策预期评估不高的逻辑因素在于,农民自身素质的局限,难以对政策信息做出有效解读;基层干部公信力的下降,难以对村庄进行有效动员;新农保政策内在激励机制的缺失,无法对农民形成有效刺激.这一切都导致了农民对新农保政策的预期评估不高,进而表现出观望的态度和低档次参保的行为倾向.  相似文献   

16.
李晋 《学习月刊》2012,(6):105-106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简称环评制度),是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和监管措施,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报批的法律制度。其目的在于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经济、  相似文献   

17.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关乎所有农民的福祉,要使这一制度取得更好效果,实现新农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政策评估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8.
劳动教养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晓东 《世纪桥》2006,(5):87-88,110
劳动教养制度在维护国家政治稳定和社会治安安定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历史的变迁,现行劳动教养制度的弊端日趋显现。但是,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合理性依然存在,当务之急是确立其法律地位并对其从制度上进行前瞻性的改革,将司法程序引入劳教制度,确立司法化与行政化混合的制度理念。  相似文献   

19.
我们今天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研究,便于了解把握中国古代社会的政府管理体制、人员录用制度,尤其是从中汲取经验。这将对当今中国的政府公务员的选拔和任用有一定的启发。文章拟简要介绍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其对当今人才选拔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丁俊萍 《探索》2015,(1):65-71,2
在党的建设研究领域,"党的制度""党的制度建设""党的建设制度""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多个词汇相继使用,有时甚至并用。这些不同表述中都包含有"制度"二字,显然有其共通性,但其内涵有其各自侧重点。在主要考察党的制度的内涵及其特点、党的制度建设的内涵及地位和作用、党的建设制度化历程、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内涵、重大意义以及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部署和实施等基础上,加深对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这一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