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红亮 《前沿》2010,(10):130-132
汉魏之际是中国文学自觉的时期。曹植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诗歌创作表现出浓郁的丽文倾向,专注于对偶、炼字和声律等技法的锤炼,实践"诗赋欲丽"标准,从而推动了乐府民歌向文人徒诗的转变,并且为五言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汉赋对曹植诗歌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赋对曹植诗歌创作的影响邹树德曹植是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关于他的诗歌创作,黄节先生曾有一个非常中肯的评价:“陈王本《国风》之变,发乐府之奇,驱屈宋之辞,折扬、马之赋而为诗。”但在古典文学界,长期以来忽略了曹植“折扬、马之赋而为诗”的一面,从而影响了人...  相似文献   

3.
曹植作品存在诸多"矛盾",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这折射出曹植极强的自我中心意识,此意识源于其"高效能自我感"的自我概念,此概念之确立经由早期习得、遭遇冲突和后期固化几个时期。在此概念驱动下,曹植早期的儒家思想渐次内化为稳定的儒家人格。历史对曹植儒家人格的发现是一漫长过程,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对曹植的人格精神较少关注,故而对曹植作品的深刻内涵亦少挖掘。陈寿、裴松之、江淹、萧绎、王通等对曹植精神的不断发现,纠正了曹植形象接受的偏差,指引了曹植人格接受的方向,为唐以后对曹植作品的道德阐释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吴思增 《前沿》2004,(4):170-172
文人创作乐府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乐府艺术发生的汉代。古辞中如《折杨柳行》、《西门行》、《怨诗行》等,从所表现的意识来看,似是文人士子的吟唱,语言也比较文人化。建安时期乐府诗创作集中在三曹身上。曹操今存诗歌二十二首,包括作者有疑问的三首,全部是乐府诗,曹丕、曹植乐府诗都占他们诗歌创作的半数以上。他们的乐府诗多数是“依前曲作新歌”,利用汉代现成曲调,特别是相和歌中的清商三调,另铸新词而演唱。曲调的沿袭,歌辞内容的创新,构成了他们乐府诗的一个重要特色。《文心雕龙·乐府篇》云:“魏之三祖,气爽才丽,宰割辞调,音靡节平,…  相似文献   

5.
隋金波 《求索》2014,(5):70-74
作为陆象山的"高弟",杨慈湖的思想及其影响向来是与对陆象山学术的评价联系在一起的。在以往的评价中,杨慈湖往往被指责为"是禅"。实际上,杨慈湖本人对佛、禅基本持否定态度;杨慈湖"是禅"的言论或出于门户之见,或析理不精,未可视为确论;论定杨慈湖"是禅",非但对杨慈湖思想本身存在误会,在一般意义上对宋明思想史的研究亦无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洛神赋》描写了曹植与洛神浪漫的人神之恋,但终因人神殊途而惆怅分离的爱情悲剧.在序文中曹植讲述了《洛神赋》的创作缘起,分别是行至洛水忆起洛神传说和有感于宋玉的神女之事.一方面曹植有感于洛水之景,情随物迁感物而兴,通过人神的爱情悲剧来隐喻自己美好的政治理想和人生抱负不能实现;另一方面,宋玉关于神女之事的诗赋恰为曹植情感宣泄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抒情模式,因此《洛神赋》也可以看做是曹植对宋玉神女之事的重新认知和再创造.  相似文献   

7.
对内陆经济落后地区开发科技人力资源的战略思考相恒义二十一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世纪。这是因为,当今的世界已由过去动荡多变的"冷战"时代进入了所谓"冷和平"的时期。国际间的争夺,已由军事优势的争夺,转而为经济、政治尤其科技优势的争夺,简言之,国家之间的竞争...  相似文献   

8.
包得义 《求索》2013,(1):130-133
诗僧康宝月,知名于萧齐永明年间,颇得当时帝王、名臣之赏识;其通解音律,擅长作诗,梁钟嵘《诗品》中称其诗"有清句"。文章探讨了康宝月的生平及其在永明年间的行事,分析了其传世诗歌具有的模仿乐府旧题、表现艳情内容的两大特色,认为其诗风格清新流畅,与文人同类诗作相比也不遑多让。最后论述了其诗歌余韵波及后世,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9.
出通许县城东行12公里,就到了历史悠久的七步村。笔者怀着崇敬的心情赴该村凭吊了才高八斗的一代文豪———曹植。曹植(字子建),东汉末年三国时魏武帝曹操的第五个儿子,魏文帝曹丕的同母兄弟。曹植生于公元192年,卒于232年,享年40岁。曹植32岁时被封为...  相似文献   

10.
在曹操的晚年,接班人的问题被提到了议事日程;曹丕、曹彰、曹植等人的夺嫡之争也异常激烈。为此,曹操甚至不惜制造冤案和血案。但令人费解的是,拥戴曹丕的崔琰被赐死,拥戴曹植的杨修也被杀,曹操究竟要立谁为接班人呢?  相似文献   

11.
也说曹植对继承权的争夺高飞卫关于曹植与曹丕争夺魏王继承权问题,有学者认为,曹植“为了取得曹操的欢心,寻找一切可能利用的机会显露自己的才华学识,并与丁氏兄弟、杨修等人串通一气,营私舞弊,以求一逞”。‘但是,另一种观点与此截然相反,认为曹植非但没有与曹丕...  相似文献   

12.
贺方彬 《前沿》2010,(22):8-12
后危机时代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具有两个基本的表象性特征,它既是一个危机得以缓和与不稳定、不确定相互混杂的时代,又是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宽广的时代眼光,正确地剖析了后危机时代的时代特质,科学、全面地把握了后危机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危"与"机",并以果敢的改革精神积极的化"危"为"机",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和论断,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视阈、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取向,从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3.
《春秋》2001,(2)
东阿县政协文史科编辑的《东阿王曹植》专集,最近由山东省友谊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约40万字。以此书的出版为契机,经县政协提议,县委、县政府批准,将在2001年3月底,在东阿县城举行“曹植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4.
张志斌 《求索》2010,(10):202-204
先唐民间诗歌叙事传统主要显现于《诗经·国风》与汉魏六朝尤其是两汉乐府之中。"寄居"是先唐民间诗歌叙事传统的主要存在方式。叙事的灵活与逐渐清晰的人物形象则是先唐民间诗歌叙事传统最为显著的特征。先唐民间诗歌叙事传统以其鲜活的文学力开启了中国古典诗歌叙事的大幕并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叙事进程中的重要一源。  相似文献   

15.
郑芳 《长江论坛》2011,(6):73-77
古代北魏乐府民歌《木兰诗》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价值观,而据此改编的美国动画片《木兰Ⅰ&Ⅱ》则为"美国梦"的忠实代言人。可以看到,从《木兰诗》到《木兰I&Ⅱ》,叙事的侧重点发生了重大改变。美国式的花木兰与现代社会中的独立女人息息相关,形成一种符号化的象征。与《木兰诗》不同的是,花木兰在征战过程中面临了女性身份的暴露,由此才得以引发诸种戏剧冲突。但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共同存在的依旧是花木兰走不出的性别困境。  相似文献   

16.
傅炜莉 《求索》2012,(4):129-131
乐府诗的音乐文学特性决定了研究乐府诗应做到文学层面和音乐层面的全面考察。近年来的乐府研究正是在这一点上取得了突破,提出了"乐府歌诗"的概念。吴相洲先生"乐府学"概念和研究思路的提出,更为乐府研究指明了新方向。曹魏乐府"歌诗"曲调和演奏特点对曹魏乐府诗的曲辞创作和"悲歌慷慨"的诗风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发现有力地说明了乐府诗研究中音乐特性和诗歌内容并重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诗品》上品曹植条昭示出了钟嵘丰富的诗学理论。钟氏认为曹植诗"源于《国风》"、"情兼怨雅"而"骨气奇高",正是其所推崇的充满"性情"而兼具"风力"之说;钟氏评价曹植诗如"鳞羽之有龙凤"、"音乐之有琴笙",符合其自然"直寻"的诗学追求;钟氏认为曹诗如"女工之有黼黻"而颇具"滋味",符合其诗学理论的"诗之至"理想。  相似文献   

18.
钟嵘撰写《诗品》的现实原因是借此扭转"永明体"追随者片面推尊鲍照、谢朓而出现"庸音杂体,人各为容"的创作倾向,批判武器是确立以曹植诗歌为代表的审美典范,主要批评方法之一便是"追源溯流法"。现实原因促使钟嵘贬低"永明体"相关作家,忽略他们与曹植的联系,为他们寻找一个成就一般的源头。这种主观意图破坏了方法论的彻底性,也放大了"追源溯流法"的理论缺陷,导致后人广泛的质疑。  相似文献   

19.
张筱南 《求索》2012,(8):136-138
元散曲又被称为"大元乐府"。"乐府"之名既反映出元散曲灵动自由的世俗形式特点,又展现出元散曲基于现实、出于心声的雅正精神本质,是元散曲乐府精神与雅正特质的精准表达。元散曲的乐府精神体现在声律的音乐性、形式的自由度及内容的现实性上。其雅正特质表现于题材选择所展现的志士情怀和散曲意境所崭露的文人韵味。这种乐府精神与雅正特质的呈现,与元代曲家的尚雅意识和他们意图复兴儒家正统文化的士人心态有着密切关联。本文论析元散曲乐府精神与雅正特质的呈现方法及成因,用以探讨元代士人借俗写雅、以曲自鸣的深层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0.
在众多的巴蜀文学作家中,苏辙是性格最丰富,也最为多才多艺的一个。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队。与其父苏询、弟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在中国文学史上,父子、兄弟、叔侄并称的著名例子不少;如汉末三国时期的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王曹”,三国后期的阮籍与其便阮成并称“大小阮”,西晋的陆机与其弟陆云并称“二陆”,潘岳与其侄潘尼并称“两潘”,明代公安派的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会称“三袁”,等等。就整体水平和社会影响而言,三苏父子无疑是最高的。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