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齐桓公识宁戚杨子宁戚是春秋时卫国人。有一次,他在牛车下向齐桓公讨饭吃,敲着牛角唱了一首歌。齐桓公认为他是一个不平凡的人,准备起用他管理国政。一些大臣说:"卫国离齐国很近,应该先派人到卫国了解一下宁戚,如果他真是一个贤才,再用他也不迟。"齐桓公说:"去...  相似文献   

2.
为官者的座右铭○郭凤歧晏婴是春秋时代齐国的名臣,他在27岁时,就当上了齐国的卿大夫。此后,经历了56年的宦海生涯,历事灵公、庄公、景公三朝,其忠勇直谏、节俭奉公的人格深为同时代的孔子所称道。晏婴为官以“立德”为本,他有一句著名的座右铭:“富而不骄者,...  相似文献   

3.
李小红 《党课》2010,(2):78-80
晏婴,字仲,谥平,后世又称晏平仲,尊称晏子,夷维(今山东高密)人。他出身齐国高门贵族晏氏,是上大夫晏弱之子,继父位任上大夫,历任灵公、庄公、景公三朝,是名副其实的“三朝元老”,辅政长达40余年。  相似文献   

4.
赵玉平 《廉政瞭望》2012,(20):31-31
齐国军事家司马穰苴是在齐国处于危难时走上历史舞台的。齐景公时,晋国出兵攻击齐国的阿、甄之地,而燕国入侵河上,齐军吃了败仗。危急时刻,晏婴向齐景公推荐了司马穰苴。景公召见了穰苴,决定任命他为将军,带兵迎击燕、晋的军队。  相似文献   

5.
不沾光     
秋时期齐国的相国晏子是一位正直勇敢、不畏强暴、廉洁奉公的贤相。晏子为相,把齐国治理得非常好,然而一位堂堂的相国,家里却很穷。一天,晏子刚坐下来吃饭,齐景公派来找他商量国事的使臣到了。晏子听说使臣还没吃饭,就把自己的饭分一半给他吃,结果,使臣没吃饱,晏子也没吃饱。使臣回去就把这个情况告诉齐景公,景公很吃惊,说:“相国家里这样穷,我一直不知道,这是我的过错。”马上派人送去一千两黄金和一千石粮食,晏子说什么也不收,送了三次都被晏子谢绝了。又过了几天,晏子乘车上朝,半路上碰到齐景公出城。齐景公让人停车,…  相似文献   

6.
小吏为帅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10,(1):54-54
战国时,齐国首都临淄有一个管理市场的小吏叫田单,他治理市场很有才能,却得不到重用。这时燕昭王正雄心称霸,派遣大将乐毅伐齐,连破齐国数十座城,齐湣王从临淄逃往莒城。田单在逃出临淄之前,叫家人把露在车轮外的长轴头截掉,再在外包上铁皮,得以和家人顺利逃至即墨,此时燕军已席卷齐国的国土,  相似文献   

7.
石俊志 《党建文汇》2014,(11):47-47
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曾被人评价说“能力一般、长相一般、贪财好色、人品很差”.但他有一个优点:会带队伍,会用人才。齐桓公最重用的人才,非管仲莫属。史书上记载,管仲被齐国任用为相后,推行改革,齐国逐渐强盛,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  相似文献   

8.
汉朝很器重曹参,派他出任为齐国丞相,统辖齐国70座城池。当时天下方定,万业凋敝,百废待兴。曹参把齐国的长老和儒生召集起来,一起讨论安定百姓的办法。齐国儒生数以百计,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9.
战国后期,燕国被齐国所败,燕王哙被杀,导致国中大乱,国力渐弱。燕昭王继位后,一心想报国仇,却又苦于找不到贤才。于是,他向郭隗先生请教求贤的方法。郭隗给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古时有位国君,想用1000两黄金买一匹千里马,可3年过去,还是没有买到。有个仆从主动请缨去买马,花了3个月,找到一匹死了的千里马。仆从用500两黄金,买下了这匹死马。国君闻听后大怒:“我要的是活马,死马有何用?”仆从说:“死马尚且要500两黄金,何况活马呢?”果然,一年内招来了3匹千里马。郭隗接着说:“大王若要求贤,就先从我开始吧。”燕昭王大喜,为郭隗修建房舍,拜他为师,并在易山筑了一座“黄金台”,里面堆满了金子,专门用来招纳各方贤才。没有多久,许多有才能的人便纷纷来到燕国。28年间,在众多贤才的辅佐下,燕国由弱变强,于是,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联合秦、楚、韩、赵、魏等国共同伐齐,一举灭了齐国。  相似文献   

10.
晏城,是山东齐河县县府所在地,春秋时为齐国所属,乃宰相晏婴之封地,并因此而得名。千百年来,它宛若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九曲黄河这条美丽的玉带上。晏城虽小,却因晏婴而名留千古;晏婴虽殁,却在黄河岸边点亮了一盏千古不灭的明灯! 司马迁在《史记·管晏列传》中说,晏婴,齐国“莱之夷维(今山东高密)人也”。他是齐国贵族晏弱的后裔,世袭父位,做了卿相。后因相国有功,被  相似文献   

11.
奸人害相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07,(4):45-45
我国春秋初期的政治家管仲,自幼聪颖好学,满腹经纶。在慧眼识才的鲍叔牙大力推荐下,管仲当上了齐国的上卿(宰相)。他充分施展才华,在官吏使用上选贤任能,在经济建设上改革创新,在国家治理上顺乎民意,使齐国很快走上繁荣昌盛之路,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和巧妙的外交策略,成为第一个称雄中原的霸主。  相似文献   

12.
正《荀子》是战国末期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子的著作。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史记》曾详细记载了荀子的生平。荀子五十岁的时候开始到齐国游历讲学。在齐国,荀子先后三次以宗师的身份担任稷下的祭酒,德高望重。后来齐国有人毁谤荀子,他就去了楚国,被春申君任命为兰陵令。春申君死后荀子便被免职,在兰陵定居,后又到秦国游学。李斯、韩非子都是他的学生。晚年,荀子又回到齐国,直至去世。他一生游历过赵、  相似文献   

13.
尊虎获龙     
夏爱华 《求贤》2011,(10):53-53
燕昭王是战国时期雄才大略的君王.他招贤纳士的风范,名垂青史。昭王的父亲燕王哙在与齐国的争战中战死,昭王继位时国政是一个烂摊子.尽管他雄心勃勃,想振兴燕国,报父之仇,但国力衰微,谈何容易!  相似文献   

14.
闲说孟尝君的养士吴子胜孟尝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曾以“养士”著名。北宋王安石有一篇《读孟尝君传》,把他说成“鸡鸣狗盗之雄耳”,其实,孟尝君的某些思想、言行,尤其是他广招能士的做法,还是可以肯定的。孟尝君的父亲田婴是齐威王的小儿子,乃齐国贵族,厚积余藏。...  相似文献   

15.
顺势化人     
曹俊杰 《廉政瞭望》2012,(13):47-47
有一年,燕国入侵齐国。田单挺身而出,率领齐国人在即墨城大破燕军,一举收复失地。击退燕军后.齐国人都怀疑田单会自立为王.结果最后,还是由襄王即位,田单出任丞相。  相似文献   

16.
晏婴的“利禄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晏子春秋》,晏子的人格魅力让我深深折服。晏子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他身为春秋时期齐国的国相.食禄百万,在别人看来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然而.他常以高俸厚禄救济穷人.自己却穿一身黑布衣.吃糙米饭.出行的车驾也极寒碜.上朝时总是驾着两匹劣马.  相似文献   

17.
廉政格言     
《党课》2012,(1):76-76
【原典】怀与安,实败名。——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注译】留恋妻室和贪图享受安逸,是会毁坏功名的。 【解读】这是晋国公子重耳的妻子姜氏劝夫励志的千古佳话。重耳因家庭之乱流亡到齐国后,齐桓公为他娶了妻子姜氏,还送给他20辆马车。重耳一时安于逸乐,忘记了复国大志。姜氏知道后,就以上面的话劝重耳,并同重耳的随臣一起把重耳灌醉,送出齐国的都城,让重耳踏上了复国之路。  相似文献   

18.
宫春科 《前线》2013,(3):88-88
《资治通鉴·周纪二》载有齐王与魏王比宝的故事:公元前355年,齐威王和魏惠王打猎时在郊外相遇,魏惠王说:“寡人国家虽然很小,但有十枚直径一寸、能照亮前后各十二辆车的明珠,您齐国那么大,有什么宝呢?”齐威王回答道:“寡人当作宝的和您的不同。我臣有檀子,让他守南城,则楚人不敢来犯;我臣有盼子,让他守高唐,则赵人不敢到我河流中捕捞;我臣有黔夫,让他守徐州,  相似文献   

19.
存贵  王凤 《先锋队》2011,(19):60
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齐国有一个负责齐桓公烹饪的厨师易牙,他厨艺精湛,善于逢迎,很得齐桓公的欢心。但其"烹子适君",并参与发动政变,被后人唾骂,给世人深深的启示。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桓公对易牙的烹饪厨艺十分欣赏。作为国君,齐桓公久居宫中,什么珍馐佳肴、山珍海味都吃腻了。  相似文献   

20.
晏婴是春秋末期的齐国宰相。有一次,他正在家中吃饭,突然齐景公派人到他家来了,他得知这位大臣还没有吃饭,便将自己的饭分出一半请客人吃,结果客人和他都没吃饱。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