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陈福季 《各界》2013,(4):2-2
1998年5月14日杨绛在《人民日报》及《文汇报》等许多家报刊同时刊出了《吴宓先生与钱钟书》一文,其中说:“钱钟书在《论交友》一文中曾说过:他在大学时代,五位最敬爱的老师都是以哲人、导师而更兼做朋友的。吴宓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  相似文献   

2.
一个叫吴庚舜的年轻人,写了一篇关于白居易《长恨歌》的论文,登门求教钱钟书先生。钱先生给予了热心帮助,一字一句地斟酌修改。  相似文献   

3.
《民主》2016,(7)
正钱钟书先生是公认的大学者,他学贯中西,长期以来,秉承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所倡导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追求真理,淡泊名利,博学多才,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研究钱钟书成为一门学问,时称"钱学"。有人称钱钟书的一生是一部大书,值得我们长期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4.
我国著名学者、作家钱钟书先生已于1998年12月19日静静地闭上了双眼,驾鹤西去了,终年88岁。我在深深的哀思中勾起了不少如烟的往事。我有幸在青年时代亲聆钱先生的教诲。抗战胜利以后,我在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继续求学,当我读到四年级时,听说系里有一位颇有名气的教授名叫钱钟书先生,要给我们开一门新课。  相似文献   

5.
湘绯 《瞭望》1993,(29)
钱钟书先生的名字早就如雷贯耳,孤陋寡闻的我,一直以为钱先生是一位训诂学专家。及至读了《围城》,才知道先生还是一位小说家、语言大师、幽默大家。自从看了《钱钟书研究采辑》(一),才对这位学贯中西的钱先生的为人治学,以及他在文学领域和学术上的成就,有了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对《管锥编》、《谈艺录》、《围城》等巨著有了较确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一个叫吴庚舜的年轻人,写了一篇关于白居易《长恨歌》的论文,登门求教钱钟书先生。钱先生给予了热心帮助,一字一句地斟酌修改。文章发表前,这位年轻人过意  相似文献   

7.
张恒 《民主》2005,(7):43-43
钱钟书先生以望九高龄驾鹤西去已经几年了,中国学界失去一位巨子固然人所共知,而更应该遗憾的是,华夏士林或许从此断绝了一种精神。不才如我,和许多人文学子一样,曾受过先生学养的深深感召。读先生书,每每宛若春风坐人,也一似醍醐灌顶。而先生人格。则更是“高山仰之,景行行之”,实非一般学界闻人所可企及。  相似文献   

8.
自知·自胜     
宏图 《瞭望》1991,(33)
鲁迅先生“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钢弊常取类型”,因此,梁实秋先生即以“恶辣”、“著名的‘刀笔’”品评他的散文。显而易见,此系梁氏之“偏见”,忽视了鲁迅先生的另一面——更重要的一面,即“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历史每每重演。钱钟书先生学术力作《谈艺录》、《管  相似文献   

9.
2016年5月25日凌晨,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夫人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本文系《人民周刊》在杨绛先生生前所刊发的文章,原题为"105岁的杨绛先生",文章为我们呈现了一位性情如兰、钟爱读书、淡泊名利的传奇女性。  相似文献   

10.
《党政论坛》2012,(16):51-51
幽默是睿智和机敏的表现。钱钟书先生认为“幽默减少人生的严重陛,决不把自己看得严重”。英国人用幽默增加风度和开展外交,美国西点军校可以凭幽默录取新生,美国总统靠幽默赢得选票……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幽默的国度,从《史记·滑稽列传》到《古今谭概》、《笑林广记》,无一不体现中华民族特有的幽默。  相似文献   

11.
裴毅然 《各界》2010,(7):1-1
钱基博(1887—1957)先生乃钱钟书之父,近代著名国学大师与教育家。钱穆先生晚年说平生所见治学最勤用力最劬的学者便是钱基博。1930年代初,钱基博执教于上海光华大学(大西路),任国文系主任。一次,他批给穆时英“基础国文”一科的分数为59分,需要补考。穆时英去求钱基博加分,钱不买账,坚持原立场,气得穆时英啼笑皆非。  相似文献   

12.
《党政论坛》2013,(24):4-4
钱钟书年轻时就饱读诗书,而且聪慧过人,被时人誉为“民国第一才子”。也正因为如此,钱钟书颇有些自负,甚至恃才放旷,他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就曾多次让自己的老师吴宓难堪。  相似文献   

13.
钱之俊 《各界》2013,(11):25-27
钱钟书虽然成名很早,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前也经历了一段很艰难的岁月。抗战期间,被困上海,迫于生活压力,他竟也做起了家庭教师,以贴补生活之需。这在钱钟书的几种传记中都鲜有提及。  相似文献   

14.
刘继兴 《各界》2014,(3):1-1
钱钟书早年就读清华大学时,因其超人的才华,有“人中之龙”之美誉,后更有“民国第一才子”之称。殊不知,当时还有一位很牛的清华学子,名叫张荫麟,此公是位与钱钟书比肩的人物,也是位与夏鼐、  相似文献   

15.
被誉为中国“文化昆仑”的钱钟书先生走了。没有花篮花圈,没有挽联换掉,没有哀乐悼词,没有长长的告别队伍,也没有留存骨灰,只有他人生的伴侣和思想的同行者杨锋先生为他送行。从停止呼吸、对遗体进行病理解剖到火化完毕,只用了不到三天时间。一代国学大师就这样静悄悄地走了。开丧葬仪式改革的先河,实行真正的“丧事从简”,体现了钱先生人格的高度净化。人有生老病死,事有婚丧嫁娶。怎样面对和处理这类问题,犹如一面镜子,能照出各种人物的心态,反映出各种人物的灵魂。钱先生学贯中西,自成一家,饮誉海内外久矣。他生时淡泊名利…  相似文献   

16.
宏图 《瞭望》1991,(22)
一九七九年七月二十日,茅盾先生《致钱钟书》云:“忆有《宋诗选注》,似出先生手笔。近来有何著作?欣逢明时,想必精神畅快。” 十多年来,钱先生陆续整理、出版了《管锥编》、《谈艺录》(补订本)、《七缀集》等学术专著,又修订、重印了《围城》、《人·兽·鬼》、《写在  相似文献   

17.
刘继兴 《各界》2014,(9):6-7
在20世纪30年代,我国有四位国学大师:太仓唐文治,余杭章炳麟,吴江金松岑,无锡钱基博。今之世人,多知钱钟书而不知其父钱基博。其实,钱基博的国学造诣在儿子钱钟书之上。古今父子皆为大师者十分罕见,无锡走出的这对父子就是这样的佼佼者。那么,钱基博是如何教育儿子钱钟书的?钱基博,字子泉,号潜庐,生于1887年,与弟基厚孪生,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古文学家、文史专家和教育家。他自幼聪明好学,5岁由长兄子兰授课,9岁读完《四书》、《五经》和《古文翼》并能背诵。10岁时由伯父仲眉课以《史记》和唐宋八大家文选,并教其学习写作策论。  相似文献   

18.
文人种菜     
钱钟书的太太杨绛女士1973年在河南息县五七干校里养猪种菜。她想让钱钟书到菜园班来帮她种萝卜,可是组织不批准,让钱钟书做司炉工。钱钟书本事比较大,他一次次跳槽,先后做过保管员、邮递员、通  相似文献   

19.
李洲良博士所著《古槐树下的钟声/钱著管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版,以下简称《古槐》)一书在钱学研究领域取得可喜的成绩。本文拟从以下两方面试作评介。一、亦史亦论论从史出《古槐》阐释钱著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把钱钟书放到特定的历史时期加以评述。亦传亦论,传论结合,以论为主,属于论从史出的写法。关于传,已有美国学者胡志德的《钱钟书》、大陆学者孔庆茂的《钱钟书传》、张文江的《营造巴比塔的智者:钱钟书传》等;关于论,则有臧克和的《钱钟书与中国文化精神》、胡范畴的《钱钟书学术思想研究》、陈子谦的《钱学论》等。而亦传亦论…  相似文献   

20.
宏图 《瞭望》1989,(38)
小说是假的。清人陶家鹤序《绿野仙踪》云:“世之读说部者,动曰:谎耳!谎耳!”然古今中外说梦之痴人,钩沉索隐,迷不知返。《围城》迷竟然感动了“确也手痒”的杨绛先生,一篇《记钱钟书与〈围城〉》,拆穿了钱先生笔下《围城》的“西洋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