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企改革表明,搞活一个企业需要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从整体上搞活国有企业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企业经营者队伍。去年以来,宜宾市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企业经营者队伍为目标,全面加强国企领导班子考核建设。企业经营者素质明显提高,部分困难企业扭亏为盈,走出困境。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我市在经营者队伍建设上存在着三个突出问题。1.部分企业经营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差。在国有企业走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各国,企业家都是一种稀缺资源。企业家职业化表明了企业家由企业管理官员向独立的、专职从事判断决策和管理的企业经营者角色的转变和取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实践证明,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和才能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国企改革攻坚阶段,我们不仅要重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完善,更要重视企业家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国有企业要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建设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队伍,培育…  相似文献   

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作为企业领导班子的龙头,其重要作用日益明显。据有关部门对国有企业亏损原因的调查发现,近80%的企业亏损都是由于经营者管理不善造成的。所以,振兴企业,关键在于企业经营者,在于建设一支优秀的企业家队伍。 加强现代企业家队伍建设涉及到国家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笔者认为以下几个问题是要着重考虑的:  相似文献   

4.
郑余辉 《求实》2001,(4):42-44
现代企业家队伍建设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重要环节。目前企业家队伍建设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企业家的行政化管理 ,缺乏竞争机制 ;企业家职业化程度低 ,缺乏激励机制 ,企业家的承包经营 ,缺乏约束机制 ;企业家培训手段落后 ,缺乏提高机制。加快现代企业家队伍建设 ,一是要确立现代企业家的基本标准 ,为企业家职业化创造条件 ;二是要建立企业家资格认定制度 ,健全企业家人才市场制度 ;三是要把企业领导人的考核任命从行政干部中分离出来 ;四是要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 ,促进企业家队伍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议》指出:“国有企业要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建设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队伍,培育一大批优秀企业家”。实践证明,企业要发展,就要有一批强有力的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企业家作为企业的领头雁,其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命运和前途,决定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成败,因而,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是搞好国有企业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十多年的国企改革表明:搞活一个企业需要一个好的领导班子,从整体上搞活国有企业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企业经营者队伍。去年以来,我市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企业经营者队伍为目标,全面加强国企领导班子考核建设,企业经营者素质明显提高,部分困难企业已经扭亏为盈,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基础,而国有企业经营者是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最活跃、最具创造力的生产要素,也是其他生产要素的统帅。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造就企业家队伍,同时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第一次运用了法人财产权的概念,使我国企业经营者在理论和法律上获得了  相似文献   

8.
缺乏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是当前我国国有企业中遇到的一个严重问题,制定《国有企业企业家奖罚条例》,建立奖罚机制是培育优秀企业家的有效途径之一。《条例》的有效实行还具有推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企业技术进步,防止社会不正之风等意义。初步构想的《条例》应该由两两部分内容组成,即确定考核企业家业绩的客观准确的经济指标和具体的奖罚条款。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运行低效率已经成为当前深化国企改革所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我国企业改革的实践看,搞活国有企业关键是企业家队伍的建设,尤其是在委托代理制中,经营者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我国企业经营者已开始由厂长(经理)向企业家转变,并涌现出一批具有开拓、创新能力并取得重大业绩的企业家。但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相当大一部分经营者对国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国有企业要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建设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队伍,培育一大批优秀企业家。”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队伍与优秀企业家,是全党的一项紧迫的工作。一、国企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一大批优秀企业家优秀的企业家是我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国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制胜权的中坚力量。企业家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决策人,决策失误或决策不够恰当,都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以致造成“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职业化的企业家队伍问题已提上议事日程。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也明确提出要造就企业家队伍。企业是社会经济的支柱,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是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富有创造性的成份,是推动改革开放、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企业改革的实践证明,企业家是企业进入市场的推动者,是企业成为市场主体的经营者。在当前,要搞活国有企业,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益,离不开建设一支过硬的企业家队伍,因而要采取积极…  相似文献   

12.
企业发展的兴衰成败,是与企业家密不可分的。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种情况: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即使企业处于困境,他也能够带领职工想方设法战胜困难,力挽企业于狂澜;而一个不合格的企业经营者,即使交给他一个蓬勃发展的好企业,也会由于经营不善,或经营失误,而使企业走向衰败。可以说,在一定意义上讲,企业家的素质和能力往往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兴衰存亡。因此,造就一支高素质企业家队伍,建立一个中国特色的企业家市场,是完善我国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当前搞好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3.
产权不清、政企不分,是国有企业经营者缺乏激励约束机制的根源;经理市场机制不完善,是国有企业经营者缺乏激励约束机制的主要原因;企业家创新的环境不够宽松,制约了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的形成.要建立起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就必须明确国有企业产权主体,强化财产所有者对代理人的约束,真正实现政企分开;必须从完善经理市场入手,在企业内部和外部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必须营造良好的企业家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4.
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程中,搞活国有企业更有赖于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尤其是高素质的职业企业家阶层,而要建设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就必须要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对于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机制主要包括物质激励机制和精神激励机制。物质激励主要包括基本工资、奖金、股权、期权等;精神激励主要包括荣誉、地位、权力、成就感、归属感等。建立有效的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必须与国有企业的目标定位、分…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培养和造就大批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在各类人才队伍中,企业家队伍是一支重要的队伍。企业家队伍状况如何,是关系到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造就一支素质高、业务精、数量足的企业家队伍,是当前摆在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一、建设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的必要性建设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一种根本性变革和制度创新。从传统的工厂制转变为公司…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进程中,最短缺的是什么?是企业家!因为企业家处在企业经营管理的中心地位,是企业成败的关键。而充满活力的企业则是社会经济健康运行的基础。要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就必须增强共识、营造环境、完善机制,加快企业家队伍建设。 一 企业家的产生离不开社会化大生产、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企业家在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夹缝里艰难生长。从现状看,企业家及其队伍的成长和壮大的氛围和环境还亟待改善和优化。 1.优化观念和舆论氛围 中国几千年来重农抑商,“学而优则仕”  相似文献   

17.
一、煤炭企业凝聚力现状 长期以来,煤炭职工为人民开采光明,作出过无私奉献,被誉为特别能战斗的队伍;煤炭企业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有着极强的凝聚力。 在企业总承包过程中,煤炭企业凝聚力的巩固受到一定动摇。进入市场经济后,煤炭企业多数困难重重,举步维艰,职工精神状态有较大差距,有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缺乏热情,工作消极被动;有的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等靠要思想严重;有的对改革开放的前途信心不足。总之,职工团结奋进、顽强拼搏的精神和迎难而上、坚韧不拔的斗志减弱了,各级组织和领导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下降了,企业的凝聚力日渐削弱。 煤炭企业凝聚力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党风和社会风气存在的问题,企业之间收入差距拉大等都影响很大,这  相似文献   

18.
公益事业单位向社会企业转型可以同时解决公益类事业单位公益职能弱化和公益能力不足的问题,体现在社会企业家精神可以强化社会责任和公益动机;社会企业"创造性的破坏力"可以带来组织革新与活力;利用商业化手段达成社会目标使得公益社会服务更具持续性和针对性。虽然公益事业单位转为社会企业有着理论上的契合性,但转型中不可一刀切。对那些提供基础性公益服务而缺乏必要市场能力的事业单位应该保留其事业单位性质;对于提供专业性服务同时具备市场盈利能力的事业单位,其向社会企业的转型应该建立在社会企业家的出现这一基础之上,否则会出现组织目标偏离。但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企业家群体还很少,所以如何呼吁、引导和培养一批社会企业家,是转型中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国有企业要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建设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队伍,培育一大批优秀企业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队伍,是国企改革的客观需要和国企走出困境的重要保证.那么,如何建设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队伍呢?  相似文献   

20.
一、西部大开发呼唤企业家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对企业家队伍建设问题作了专门的论述,强调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队伍,培育一批优秀企业家。中央的这一决定对西部地区加快企业家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