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从思想学术角度看,从马克思到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理论是一脉相承的有机整体,其核心理念是:全球化是难以阻挡的历史趋势;全球化进程由资本主义所开创并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主导,它对非西方社会的发展道路和前途会产生重要影响;融入全球体系是任何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条件;社会主义只有开放才能存在,只有在与资本主义全球经济体系的联系中才能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2.
涂金坤 《求实》2005,1(12):72-75
资本主义发展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半途夭折”和“寿终正寝”两种形式,现实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通过资本主义的“半途夭折”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生产关系赖以存在的生产力的起点和饱和点形成了生产关系的区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区间是前后交错在一起的;在这个交错区内社会现象极其复杂,只有站在历史发展的制高点,用联系的观点和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态度,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方面的发展事实进行理性思考,才能科学认识“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  相似文献   

3.
吕国忱  岳丽艳 《唯实》2003,2(4):4-8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落后国家能否跨越资本主义而进入社会主义 ,并没有取得一致意见。历史证明 ,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国家 ,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可以跨越“卡夫丁峡谷”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有连续性 ,而社会形态的演进则带有跃迁性。社会形态具有张力 ,生产力决定其张力变化的幅度。只有社会形态与生产力水平相互适应 ,这种张力才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3,(7):22-22
这是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的。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重要特点是: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落后,经济不发达,远远落后于资本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用一个较长的历史阶段,去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应有的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  相似文献   

5.
辨析中国道路的社会主义性质,重点在于辨析: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叫作“中国特色资本主义”,在认识论上混淆了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关系的不同层次,将社会主义国家利用资本主义的某些有用东西作为发展生产力的方法,错误地看作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因此,把我国列入“国家资本主义”行列,是由于概念混乱,把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一概误认为就是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也曾设想过,经济文化较不发达国家将在西欧先进国家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的示范和帮助下,跨越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而进入社会主义;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当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脉相承地接力推进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这个设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中国特色的科学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和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它是吸取党的历史上对待资本主义的经验教训而得出的结论;在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利用和发展资本主义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利用和发展资本主义是由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利用本国和外国资本发展经济是中国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正常的、必然的经济行为;利用和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政治文明”以政治活动从人类生活分化出来,形成一个独立的领域作为前提。“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之所以可能,是由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决定的。它既不同于共产主义社会那种“作为非政治”的政治文明,也不同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空限度内考虑“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8.
为了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全球化进程中与时俱进,研究当代资本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因此,必须在“资”强“社”弱的战略态势下,在研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互比较中,对怎样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9.
叶险明 《新视野》2006,25(2):8-11
从经济必然性看,处于同一世界历史时代的当代资本主义和当代社会主义都在为迟到那个“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社会创造着前提条件。随着基于生产力发展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的结构变化,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故而这两者的相似点也越来越多。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和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在生产关系体制上的相互“借鉴”或相互“学习”的一个主要根据就缘于此。所不同的是:当代社会主义是为“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社会的实现创造经济和广义的文化条件的自觉形态的最初的、局部性的发展形式,而当代资本主义则是为这种社会的实现创造经济和广义的文化条件的自发形态。世界历史有一个由“自发形态”向“自觉形态”发展的复杂、曲折和漫长的历程。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关于"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的方法论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雁昕 《求实》2001,(3):6-8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迫切需要解决如何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既要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又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一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高难度的历史课题.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提出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正确处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妥善处理姓"资"姓"社"问题等一系列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1.
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目的是想不经受资本主义所经历的一切苦难而取得其全部文明成果,可是我们并没有因此而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只是选择了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选择”而非“跨越”,是建立当代社会主义的真正路径。因此,当代社会主义的“真正使命”乃是集中精力去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在当代社会主义国家里,资本主义所经历的整个“自然的发展阶段”都必须由社会主义来完成。  相似文献   

12.
3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在经济文化领域出现了与资本主义社会相类似的现象,于是国外有人断言中国实行的是中国特色资本主义道路;与之相应的是,国内一些人也对此感到困惑不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特殊的科学社会主义形态、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是以追求公平正义为价值目标的社会形态,所有这些本质特征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中国特色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结合改革开放后新的时代特点以及我国的国情,具体阐述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及实践对策,突破了传统观念,大大拓展了社会主义的发展空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邓小平的有关论述告诉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前提是正确估量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勇于面对社会主义所面临的新形势;原则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方法;目的是从我国实际出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是伴随着发现新大陆和开辟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而启动的。社会主义发展史表明:在全球化条件下,一国或几国建设社会主义不仅不能排斥全球化,而且必须积极参与到全球化中去。我们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妥善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借鉴人类一切社会的文明成果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成果,这样才能赢得与资本主义发展相比较的优势,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5.
非决定论通过否定历史发展规律的客观性,进而否定“两个必然”,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辩证历史决定论肯定历史发展规律的客观性,同时强调历史发展规律的特殊性。用辩证历史决定论的观点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进程,必然进一步肯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16.
市场社会主义和社会资本主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当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现状,应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层面抽象出“市场社会主义”和“社会资本主义”这两个科学社会主义的新范畴,以反映客观现实并指导我们正确地观察当代世界,观察当代中国。  相似文献   

17.
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合理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则有着内容不同的分阶段;第一分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初始阶段;第二分阶段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第三分阶段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在科学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原则构想;马克思、恩格斯把研究的视点转向东方时,又提出了“社会主义在世界凯歌行进中能把落后国家带到新世界中来”,以及俄国农村公社“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新社会的思想。在已经过去的20世纪和崭新的21世纪,社会主义在世界的东方和西方得到了实践,但其路径和成效迥异,一方面是西欧社会民主党蜕变为资本主义的政权党、改良党,另一方面是苏东剧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伟大成就。100多年来东西方社会主义实践形成的强烈对比表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有模式,但没有固定的模式,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原则给予我们新世纪的最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历史发展的特殊性造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独特的社会形态特征。社会主义制度在建立初期与社会生产力之间矛盾突出,这种客观现实带来的是历发展进程中各种异时态的公正问题渗透在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之中,且相互影响。社会主义制度承载的公正的理想性与现实性之间的张力、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特殊国情的结合、政府与市场的耦合,从本源到现实再到实践逻辑上层层递进,是中国当前复杂公正问题图谱中的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确评价社会主义实践,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必要前提;正确分析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有利于坚定社会主义的必胜信念: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则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