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优势视角下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社会工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作为网络的主要使用者之一,正面临着各种现实问题和网络问题的困扰。笔者认为社会工作者应探索运用全新的视角——优势视角开展青少年工作的尝试,这既是对传统社会工作方法的创新,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理性选择,更能促进青少年健康使用网络,促进青少年人格、情绪、家庭的和谐发展与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同伴接纳在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综合近20年来国内外青少年同伴接纳的相关研究,从社会行为、社会认知、家庭、情绪等不同层面探讨了影响青少年同伴接纳的因素。指出了从考察单一因素到探讨多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和综合效应的静态到动态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脑的普及应用,网络在改变人们生存的地缘空间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及思维方式,尤其时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的影响更为明显。本文在分析网络特点及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的基础之上,从认知过程、行为特征、情绪情感等几个方面论述网络对青少年的心理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矫正措施。  相似文献   

4.
当前青少年情绪与情感研究领域,一个突出的倾向表现为对情绪与情感社会性发展的研究.通过对有关青少年社会性发展过程中情绪和情感发展的特点、模式的介绍,揭示影响其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论艺术疗法在地震灾后青少年精神救助中的适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疗法作为一种独特的心理咨询方法,在地震灾后青少年精神救助活动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艺术疗法能够帮助受创伤者抒发并辨别情绪,减缓并处理受创伤者的危机情绪,增加青少年的正常化态度。艺术疗法介入地震灾后青少年精神救助活动一般要经历建立契约、创伤经验的再现、同理与回应、经验的再转化以及蓄势待发等步骤。  相似文献   

6.
当代脑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是实施学校心理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其心理的发展变化独具特色。教育者应充分借鉴脑科学研究成果,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首先,教育者要掌握大脑可塑性原则,积极推动青少年智力发展;其次,引导青少年利用大脑活动特点,有效提高记忆;再次,重视情绪情感教育,激励认知过程;最后,教育者要积极为大脑的可塑性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学校教育对青少年学生情绪智力培养的忽视,不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学校教育应重视对青少年学生情绪智力的培养,采用多种措施培养他们的情绪智力。这将有助于改变应试教育的弊端,也必将使青少年学生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培育,需要建立并不断完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和温馨的人文关怀以及时消除青少年的不良思想情绪,缓解学习和心理压力,让青少年在成长成才过程中有一个健康积极的心理。  相似文献   

9.
运用青少年健康行为(HBsC)模型中青少年健康幸福感测评指标,从社会支持、心理、情绪和社会适应能力四个纬度分析我国中小学生健康行为,结果发现:家庭氛围良好的青少年情绪更稳定、更自信、身体更健康、幸福感指数更高,对学校环境满意的青少年感觉更幸福,容易向朋友倾诉、拥有好朋友数量多的青少年幸福感指数更高,心理积极、情绪良好、社会适应能力强的青少年幸福感指数更高.可见,应该从社会环境、人口变量、个性心理以及适应能力等方面提高青少年健康幸福感.  相似文献   

10.
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同伴拒绝会引起青少年学校适应不良、高危行为及行为障碍,且可能导致社会焦虑、社会抑郁及孤独等情绪问题。未来的相关研究需围绕同伴关系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性别差异、“两极问题”、影响机制问题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