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霄 《求索》2011,(11):185-187
在古典小说史上,《三国志玉玺传》出现在《红楼梦》之前,似乎有着特殊的意义。《三国志玉玺传》与《红楼梦》在叙事艺术结构上以及悲剧意蕴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三国志玉玺传》的“玉玺”叙事结构艺术与《红楼梦》的“通灵宝玉”叙事结构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玉玺”与“通灵宝玉”的悲剧意蕴统领了对众女子带有悲剧命运色彩的动态过程,共同关注了众多不幸女性的心灵世界。从二者在某种程度上的相似以及时代背景看来,《三国志玉玺传》可能对《红楼梦》的创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晓渔 《今日广西》2010,(13):59-61
1987年,电视剧《红楼梦》;1988年,电视剧《西游记》;1994年,电视剧《三国演义》;1996年,电视剧《水浒传》。四大名著第一次“触电”,经过10年的漫长时间。第二次“触电”,却在一年前后。2010年刚刚过半,新版《西游记》、《三国》、《红楼梦》已经先后登场,新版《水浒》也拍摄完毕,只待良辰吉日,走向观众。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小说,曹雪芹(曹霑)和书中男主角贾宝玉一样,都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生长在"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的贵公子,少时锦衣玉食,后来却一落千丈,境况凄凉。这种巨大落差让曹雪芹饱尝人间冷暖,看透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红楼梦》书稿初成后,又经"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最终完成了这部皇皇巨著。  相似文献   

4.
姚穗穗 《当代广西》2009,(14):53-53
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发布的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称,在该项报告“读者最喜爱的书”一项调查中,四大名著占据了前四名,依次排序为:《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及《水浒传》。  相似文献   

5.
婚姻变奏曲     
男娶女嫁是千百年来人们说不完的话题,更是文人墨客笔下生辉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素材。永远吸引人们眼球的一幅画卷,远比清明上河图更具价值。古今中外描写男女婚姻故事小说,故事主人公的种种经历,不知感动了多少代人,甚至不惜以身效仿,甚至以身家性命为代价。一部《红楼梦》,一位弱不经风的小女子林黛玉,华夏少女为她和贾宝玉的婚姻爱情为之倾覆。如果以此书问世至今,问有多少人为此流过眼泪,恐怕只有青海湖知情。有位神仙说:青海湖的水为什么是咸的,都是孤男少女看了《红楼梦》为林黛玉和贾宝玉流泪汇集而成咸湖的。可见幸福的婚姻爱情会感动上帝,婚姻爱情的悲剧也会感动上帝。  相似文献   

6.
冯德河 《青年论坛》2009,(2):144-148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创造性地采用了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的叙事手法,这一观点虽然在红学界颇存争议,但“石兄”作为第一人称叙事者的观点仍然为许多红学研究者所接受。本文通过对杨宪益、戴乃迭全译本《红楼梦》的文本解读,对翻译中如何传达原作者叙事风格进行了研究。由此发现,原作中所体现出的叙事风格,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在译本当中都得到了较妥当的处理。但是因为红学界在“石兄”、“神瑛侍者”和贾宝玉之间的关系上存在争议,或者是因为译者的翻译中处理失当,而使这种叙事风格并未获得完美的转译。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中从"金钏儿之死"到"宝玉挨打",就贾政获知的事实而言,贾宝玉触犯刑律,其行为构成强奸未遂致死和子孙违犯教令两项罪名,应受清代律例的的处罚。而贾政由此对贾宝玉实施的杖责,是来自于家族和国家家长权的行使,家长对子孙的惩戒有其限度,但亦有例外。由此可以开掘"宝玉挨打"一事的法律背景,理解杖责背后的家长、家族与国家。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第五十回宝琴立雪久已成为艺术家喜爱的题材。然不知何故,在现代画家笔下,宝琴所披的凫靥裘是大红色的;电视剧《红楼梦》里,“立雪”一场众姊妹的披风五色缤纷,粉白黛绿,耀人眼目,偏偏宝琴与贾宝玉两个披了大红斗篷。突出主  相似文献   

9.
华芳 《今日上海》2008,(2):56-57
上海梅陇文化馆有位收藏界的名人——张道华。这个着迷于收藏几十年,醉心于“红楼”十年的老人,不仅曾于2003年9月成功地在梅陇文化馆举办了个人《红楼梦》艺术收藏展,更是在自己家里开设了一个《红楼梦》艺术家庭收藏馆。而这个小小的民间藏馆,以其目前逾千个品种,万余件立体与平面藏品的规模吸引了各地收藏家、“红楼”爱好者、社区居民,以及沪上各大媒体前去参观,台湾东森电视台更是慕名而来拍摄《红楼梦》收藏专题片。  相似文献   

10.
我第一次看新版《红楼梦》(电视连续剧)就被深深吸引,看了三四十集仍然十分欣赏。我喜欢小说《红楼梦》,老版的连续剧《红楼梦》也很投入地看过,但我觉得,新版《红楼梦》才最接近《红楼梦》原著,它对普及这一名著做出了重要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11.
落花人独立     
《中国残疾人》2008,(8):66-67
听《红楼梦》里的“葬花吟”,看黛玉手持荷锄娇弱地穿行在落英缤纷的桃花丛中,用丝帕收捡瓣瓣凋零的落花时,一种无奈的凄凉自身心处弥漫开来。  相似文献   

12.
活跃于新世纪的广西多民族作家,生活在一个文化相对开放的时代,接受的文学教育趋于多元。对于这一点,汉族作家东西在一篇谈及他的壮族作家朋友的文章中就专门指出:“他们读过《诗经》、《三国演义》和《红楼梦》,读过鲁迅、卡夫卡、托尔斯泰和巴尔扎克的小说,看过美国好莱坞的电影,吃过麦当劳。”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马小娟沉迷于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造像”。一部《红楼梦》绘图令她声名鹊起。虽然在马小娟之前,已有不少丹青名家画过《红楼梦》,但是,马小娟还是以她独特的画风为这部不朽名著增添了别一番风采,赢得圈内外一片喝彩之声。  相似文献   

14.
佐人 《现代领导》2009,(5):37-37
(一) 我国著名古典小说《红楼梦》,在第二十二回中借薛宝钗之口讲叙了这么一件事:韶州老法师禅宗五祖宏忍“欲求法嗣”,令诸僧各出一偈,上座神秀说:  相似文献   

15.
一炬之光 通体皆明──论高鹗笔下贾宝玉的中举与出家虞江芙一自从《红楼梦》问世以来,几乎每个时代的批评家都根据自己对小说中人物命运的理解,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和审美情趣,对它进行了不同的评价。然而,“崇曹眨高”,否定高续后四十回则是“红学界”的一种主要倾...  相似文献   

16.
周汝昌,字玉言,号“解味道人”,天津人。著名学者、资深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书法家和诗人。平生精力倾注于中华文化与诗文书画理论的探讨。曾评注校订过唐宋诗词、《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名著,著述颇丰。从1953年发表《红楼梦新证》至今,先后发表《周汝昌梦解红楼》、《和贾宝玉对话》、《石头会真记》等40多部著作。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的思想倾向,前人已经讲了不少。本文认为:应该看到《红楼梦》的反理学反道学的倾向。如果把《红楼梦》放到那一时期的历史高度,这一点就会看得更清楚。从晚明以降,一些为世人视为“异端”的知识分子,几乎没有不反理学反道学的。曹雪芹就是那一历史时期的一位“异端”。文学作品的思想倾向是通过人物形象来体现的。本文拟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个重要人物为据,来谈这一点。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一开篇,便借古董商冷子兴之口,点明了“赫赫扬扬,已将百载”的贾府,“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用脂砚斋的话说,就是“此已是贾府之末世了”。人们不禁会问,一个“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显赫家族,  相似文献   

19.
王溢嘉 《传承》2008,(15):44-47
在《红楼梦》这部人物众多、布局宏伟的巨著里,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是一条重要的主线。这条主线在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阁成大礼》达到最高潮,林黛玉吐血而亡,贾宝玉则神智不清地娶了薛宝钗,令人回肠荡气的爱情在疾病与死亡中画上休止符。  相似文献   

20.
门子自然是《红楼梦》中的那个门子。门子的“说”,自然是指贾雨村在断“薛蟠打死冯渊”一案时,他对贾雨村所说的那番话,致使贾雨村“一改初衷”,胡乱地判了“葫芦案”。而门子的“不说”,则是指他保持沉默,对一切装聋作哑,视而不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