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不兴产业穷根难拔,不壮产业富不长久。山西焦煤集团积极响应党中央、省委指示,2013年6月成立了金土地公司,倾情倾力做好对口帮扶的吕梁、长治地区部分贫困县的产业扶贫项目,彰显国企责任担当。"只有因地制宜开发特色扶贫项目,才能增强扶贫‘造血’功能和贫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真正实现脱贫不返贫。"金土地公司董事长赵高荣深有感触地说。集团谨记使命、执著探索,把扶贫"大棚"建在地头,把致富车间办在村口,红色土地上的村民们日子越过越红火。村口办车间,贫困户变身"上班族"  相似文献   

2.
产业扶贫是扶贫工作中的重点,是践行"精准扶贫"方略,建立贫困群众增收长效机制,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帮助贫困地区逐步培育支柱产业,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寻甸县结合山区、农业、贫困、民族"四位一体"的实际,突出抓好畜、薯、烟、蔬、果五大特色产业,倾力打造肉牛生产、种羊繁殖、无公害蔬菜、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现代烟草农业等优势农业基地,在全县形成了抓产业、促扶贫的浓厚氛围,探索出了一条通过产业培育、发展和壮大,实现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3.
<正>一蔸小小的麻竹能产生多大的效益?博白县浪平镇引进麻竹种植,带动2000多户群众种植2.5万亩,每亩年收入3000~5000元。群众高兴地说:"种植麻竹一百蔸,柴米油盐不用愁;种植麻竹一千蔸,致富小康有奔头;种植麻竹一万蔸,买车买房乐悠悠……"近年来,玉林市把产业扶贫作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主要着力点,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深入实施特色产业富民行动等"十大行动",着力增强贫困地区的  相似文献   

4.
正乡村旅游扶贫是一项能够让农民实现脱贫、走向致富的民心工程;是形式灵活、拉动性强、返贫率低的扶贫新模式。立足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优势,云南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旅游正成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有效引擎。旅游产业是朝阳产业,是扶贫脱贫的重要支柱和建设美丽中国的助推器。到2020年前,我国政府计划通过发展旅游业使1200万人口脱贫,这些人口占全国脱贫人口的17%。旅游扶贫和一般的输入式扶贫方式不同,是一种"授人以渔"的扶贫  相似文献   

5.
张原 《前进》2013,(4):39-40
党的十八大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而要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贫困地区农民移民致富后如何实现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扶贫政策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转型,成为当前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生产要素的短缺是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滞后的基本原因,同时也是政府扶贫战略及其政策措施的理论支柱.然而,贫困地区能不能彻底摆脱贫困状态,从根本上讲是由贫困人口自身决定的.政府扶贫战略的实施和外部生产要素的输入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解决贫困问题,取决于这些战略和要素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增强贫困人口的脱贫能力.为此,扶贫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必须从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作为扶贫的战略支点,才能使贫困家庭彻底摆脱贫穷,走上致富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世纪行》2019,(2)
<正>金融扶贫是提高扶贫"造血"功能的有效方式。宣恩县地处武陵山区,隶属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近年来,该县大力推行金融扶贫模式,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帮助部分贫困群众摆脱贫困,逐步走上致富道路,取得了  相似文献   

8.
贫困不仅是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还是发展的问题。人类的历史进程就是人类不断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反抗"贫困"的实践史,在这一过程中人类不断深化对"贫困"和"发展"的理解。湖北宜昌市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引下不断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精准地更新了发展理念,精准地寻找了贫困地区的生态适应位,精准地把握了贫困地区的实践能力——资源系统矩阵,精准地创造了贫困地区发展的内外环境,科学地构建了精准扶贫的评估体系,最终使得宜昌市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精准扶贫在实践中的互动与支撑。  相似文献   

9.
传统扶贫以"输血"为主,本质上是政府对社会已有财富的再分配,难以从根本上保证脱贫的持续性。电商扶贫则是通过互联网传播手段,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加强贫困地区资源整合能力。电商扶贫"扶"出精气神,需要加快电商扶贫机制顶层设计、创新贫困地区发展模式、强化电商扶贫的资源保障,多措并举助力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相似文献   

10.
正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要加强产业扶贫项目规划,引导和推动更多产业项目落户贫困地区。——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10月23日到广东考察时强调右江蜿蜒而过,赋予了百色市田阳县中国第一个"芒果之乡"的美誉;也正是地理原因,受喀斯特地貌影响的南部山区成为发展的短板。2015年全县贫困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在决胜脱贫攻坚战的关键阶段,如何进一步培育壮大贫困地区扶贫产业,增强造血功能,确保脱贫人口不返贫,巩固全面小康成果,已成为广大干部群众重点思考的必答题。几年前,由中央财政、中央企业出资设立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基金、中央企业贫困地区产业投资基金(统称为“产业扶贫基金”),总规模超过340亿元,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广泛投入各贫困片区,尤其是“三区三州”地区,走出了一条中央财政资金参与扶贫的新路。  相似文献   

12.
当前,全面推广落实"绿色扶贫"仍然面临一些现实障碍,需要扶贫工作者和贫困地区群众创新理念,转变认识,引入新的方法。既要增强扶贫开发工作的绿色生态理念,也要立足维护"绿水青山"的绿色生态体系。通过绿色生态项目创新开发挖掘其中的巨大经济价值,力促"绿色扶贫"工作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省扶贫工作进入新阶段,出现了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发展水平差距拉大、脱贫难度大等新情况、新问题。在省委四届四次全会上,省委书记汪啸风提出了“集中扶贫对象、集中扶贫资金、集中解决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突出问题”,即“三集中”的扶贫新思路。“三集中”扶贫思路的提出,是新阶段扶贫工作机制的创新,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海南的重要  相似文献   

14.
《前进》2019,(11)
正广灵县是革命老区、偏远山区、贫困地区三区叠加的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全省深度贫困县。近年来,该县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产业扶贫"扶什么""怎么扶"两个问题,通过"三个突出、四个着力",在全县范围内打造了17个产业引擎项目,全面构筑起产业扶贫发展新格局,探索了一系列产业发展新模式,走出了具有广灵特色的产业扶贫之路。一是突出组织引领绘蓝图。广灵县委、县政府在扶贫产业的发展上突出组织引领作用,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该县建立了由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牵头总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扶贫功不可没,值得点赞,但任重道远.按照国家现行扶贫标准,截至2014年底,我国还有7017万贫困人口.目前,我国旅游经济正呈现方兴未艾之势,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责任重大.旅游是绿色经济,旅游扶贫也是绿色扶贫,堪称是所有扶贫方式中最好的选择. 数据显示,我国现有832个贫困县,主要分布在国家生态功能区内,有着原生态的好山、好水、好风光,是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天然资源,可见旅游扶贫占尽天时与地利,潜力巨大.但要把这些资源转变成现实的旅游生产力,成为农民致富的"钱袋子"也并非易事.笔者以为,关键要走好走活"三步棋".  相似文献   

16.
有效遏制直至消除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任务。民族地区贫困面广、贫困发生率高、返贫率高、脱贫难度大,因此民族地区一直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文章分析了南宁市四个民族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现状,同时指出脱贫攻坚工作中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村两委班子能力建设、精心谋划扶贫产业、整合扶贫资金、精准判断帮扶需求、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规范驻村干部管理等措施,为保证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目标顺利实现提供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小康》2017,(7)
<正>怎样才能摘掉西藏"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这顶"穷帽子"呢?齐扎拉给出了这样的回答:要突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着力找穷根、拔穷根,扎实解决导致贫困发生的关键问题,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2016年6月27日,由《小康》杂志主编的《中国全面小康发展报告·拉萨样本》在拉萨首发。作  相似文献   

18.
<正>产业扶贫是解决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手段,是脱贫的必由之路。没有产业发展的带动,很难脱贫;缺乏产业支撑的脱贫,也难以持续。2016年,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联合印发《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提出要以"精准"和"特色"为抓手,利用贫困地区优势资源,探索契合贫困地区实际的产业发展模式,解决一半以  相似文献   

19.
赵子导 《今日海南》2008,(10):24-25
今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海南视察时强调:“要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增加扶贫开发投入,逐步提高扶贫标;隹。着力建设一批能够使群众直接受益的扶贫开发项目,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要认真落实促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发展的扶持政策,集中力量解决好五指山等地区群众脱贫问题。”海南要紧密联系贫困地区的实际,把学习贯彻胡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省五届三次全会精神结合起来,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真抓实干,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做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为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进而推动海南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今日海南》2019,(7):后插2-后插3
<正>产业是经济的"发动机",产业是增收致富的"摇钱树",产业更是是精准扶贫的"铁抓手"。近年来,文昌市始终把产业扶贫摆在极其突出的位置来谋划、推动,力抓产业扶贫提质增效,实现全市5个贫困村特色产业项目全覆盖和贫困户产业组织化程度100%,建成2个农业产业扶贫基地和2个庭院经济示范村,建立10482个在库项目,切实做到全市"村村有脱贫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