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居民消费率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秋慧  王晓峰 《求索》2010,(5):12-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相对收入增长缓慢,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消费预期趋于悲观,致使居民消费率持续走低,国内需求相对不足,影响经济稳定增长。在国际经济没有完全走出危机的背景下,选择适当的对策,提高居民消费率,扩大国内需求,是保持经济向好态势,促进经济平稳增长,改善民生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2.
农村居民消费率的持续快速下降,是近年来中国居民消费率乃至最终消费率持续下降的重要原因。从基本概念出发,可分解出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率变动的三个直接因素,即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农业生产成本、农村居民收入分配比重。利用因素迭代法对诸影响因素作用强度的解析表明,收入分配比重下降是农村居民消费率下降的根本原因。应通过缩小城乡差距、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途径,逐步提高农村居民的国民收入分配比重,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改善农村居民消费预期。  相似文献   

3.
逐步提高消费率与促进经济自主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目前已居世界少数几个投资率极高的国家之列。依靠扩大投资规模、提高投资率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选择空间已不大。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国当前的最终消费率尤其是居民消费率明显偏低,影响了经济自主增长机制的形成。针对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差异以及消费层次不同的特征,应把启动居民存量消费需求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四个基本观点,即消费需求不足是客观事实;消费需求不足时相对需求不足而不是绝对消费需求不足;提高居民消费需求也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消费需求不足指的是居民消费需求不足而不是政府消费不足。  相似文献   

5.
禹四明 《求索》2016,(4):93-97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当前和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所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与其他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相比,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表现出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高龄化趋势明显和未富先老等特征。人口老龄化程度的迅速提高,从消费能力和消费结构两个方面形成对我国消费的负面影响,对我国已经存在的“内需不足”问题,无疑是雪上加霜。提高老年人收入水平和购买意愿;发展老龄产业,培育老年消费市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社会财富积累,是缓解人口老龄化趋势对消费的负面影响,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7.
湛泳  蔡伟贤 《求索》2006,(10):28-30,18
本文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投资率和消费率在GDP中的变动以及我国储蓄—投资转化机制的历史演变进程,并进行国际比较,认为我国长期以来消费率偏低而投资率偏高,致使我国投资率偏高的原因是投资本身的特征与我国储蓄—投资转化机制相结合导致我国投资效率较低。因而从长期来看,要维持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必须转化储蓄—投资转化机制和提高我国的消费率。  相似文献   

8.
《小康》2009,(3):16-19
2009年2月,《小康》杂志联合新浪网,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主要从民众消费观念状况、民众对消费满意度、中国消费环境状况、中国消费政策和中国消费结构等五个方面来对我国"消费小康"进行了调查,经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加权处理,并参照国家有关部门的监测数据和大量社会信息,得出中国消费小康指数为74.7分,比上年度72.8分增加1.9分。其中,民众消费观念状况、民众对消费满意度、中国消费环境状况、中国消费政策和中国消费结构指数分别为64.5、74.0、67.2、88.6、72.3分,比上年分别增加2.2、1.8、1.9、2.2、1.2分。  相似文献   

9.
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带来大量的闲暇时间与收入增长,而收入的增长又促使人们消费需求层次向上升级,“有闲”和“有钱”的结合点——闲暇消费必将成为中国未来消费发展的大趋势。在我国人均G D P达到1000美元这个关键性的转折点后,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要按照客观经济社会规律进一步推动和发展闲暇消费。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结构的演化轨迹与未来需求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林海  郭娟 《湖湘论坛》2010,23(3):66-71
现阶段我国城乡居民的食品消费还存在较大差距,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已趋于稳定,但农村居民食品消费结构仍处于调整期。我国居民食品消费的地域性明显。随着经济的发展及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在外饮食支出迅速增加。未来我国居民食品消费结构趋向多样化,方便化,营养化和安全化。  相似文献   

11.
余斌 《政策瞭望》2010,(12):50-51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已成为"十二五"期间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而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重点目标是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提升消费意愿、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消费升级,使居民"有更多钱可花"、"有钱更敢于花"、"有钱更方便花",但这需要从劳动就业、收入分配、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建立起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徐小鹰 《求索》2012,(12):20-22
采用Amano&Wirjanto模型的协整分析法对我国政府消费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短期内政府消费的增加会刺激居民消费的增长,但当经济步入常态发展阶段时,政府消费支出过度增加可能会对居民消费产生挤出效应,影响经济的正常发展。因此,政府在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时,应考虑在不同发展阶段恰当的增减消费支出以稳定宏观经济。  相似文献   

13.
《小康》2012,(2):64-65
2012年1月,《小康》杂志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从民众消费观念状况、民众对消费满意度、中国消费环境状况、中国消费政策和中国消费结构等五个方面来对我国消费小康进行了调查,经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加权处理,并参照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监测数据,得出中国消费小康  相似文献   

14.
彭泗清 《人民论坛》2023,(18):21-24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持续提高,消费结构优化升级。与此同时,居民消费观念及行为显著变化,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消费场景及消费模式,传统的消费结构分析视角已经难以涵盖新的消费类型,难以全面表征新的消费趋势。本文结合消费心理学、消费社会学和消费经济学的多维视角,梳理出可以反映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新特点的重要消费类型,提炼出消费结构变迁的六个维度,并以此为基础分析消费变革的新趋势,提出优化居民消费结构、推动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蕴 《人民论坛》2022,(24):30-35
疫情期间,受居民收入预期、消费信心和意愿、技术进步、民族和文化自信等因素影响,我国居民消费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也呈现出结构优化升级、居民消费倾向走低影响或长期化、新型消费蓬勃发展、安全就近消费和囤货式消费增加、国货消费全面崛起以及绿色消费普及化发展等新特征新趋势。在准确把握消费对经济循环牵引带动作用的前提下,应进一步聚焦重点、瞄准难点、把握亮点,从提振消费信心,完善市场主体纾困措施,鼓励供给创新,畅通消费渠道,营造国货消费的良好环境等方面综合施策,持续发力促消费、稳增长、添活力。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四次内需启动政策:短缺经济下的内需启动政策,消费结构升级主导的内需启动政策,外部冲击下投资主导的内需启动政策,以及新阶段复合型的内需启动政策。各个时期的内需启动政策在不同背景下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但都发挥了拉动经济较快增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陶开宇 《求索》2011,(6):107-109
和谐消费要求在消费领域率先实现全面和谐,其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低碳循环、公平包容。探讨和谐消费问题具有重要价值,它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方式;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是促使人们过上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的重要体现。促进和谐消费至少应该从以下五方面做起。一是培育和谐消费文化,二是创新和谐消费制度,三是构建和谐消费结构,四是启动和谐消费热点,五是营造和谐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18.
高等院校教师作为素质较高的消费群体,其文化消费有一定的独特性和先导性。近年来,高等教师家庭文化消费呈现出消费动机的理性意识增强、消费水平逐步上升、消费兴趣多样化、消费结构多元化等特点,正朝着服务化、智能化、家庭化、个性化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运用改进后的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对2004-2008年我国不同收入阶层城镇居民的各消费项目边际消费倾向和需求收入弹性等进行测算。结果显示:城镇居民总体边际消费倾向有递减趋势,而其中的低收入、中低收入阶层边际消费倾向逐年递增;在消费项目上,城镇居民对交通和通讯的需求收入弹性最大,对居住和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并且需求收入弹性都大于1,呈逐年递增态势。  相似文献   

20.
扩大消费需求是我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大转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这是党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