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6年前第一位登上航天飞机进入太空的华人王赣骏博士,是我的表弟,他于1942年6月16日出生于江西玉山县。前年,在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之时,盐阜籍世界杰出人物勋章获得者、国际文化名人、国家一级导演夏振亚教授推出的13集大型电视纪录片《杰出华人在美国》中,记录了王赣骏不畏环境艰难复杂,始终努力拼博,眷念故土溯源向祖的动人情景。特别记录了他成为进入太空的第一个炎黄子孙,不忘自己是个中国人,他热爱祖国,上太空时特地携带了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以标志中国人民登上太空。1985年7月6日应中国航天部…  相似文献   

2.
克林顿总统笑容满脸地走过来,拍着他的肩对稚气未脱的他说:“你真是天生的外交家,了不起!”美国国会参议员拜伦·道根对他说:“感谢你在美国国会的出色工作,能与你共事真荣幸!”  相似文献   

3.
他,身材中等,貌不惊人。然而,他从事的事业,却牵动了白宫、牵动了中南海,乃至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人们称他为“民间友好使者”。他叫罗文正,美国中华团体工商联合会会长。白手起家到著名侨领罗文正出生于广东普宁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后经香港到了越南,1978年到美国。没有背景,就是他的背景。在美国这块充满诱惑与竞争的土地上,他和太太罗吴钱篮白手起家,凭着诚实和信誉,凭着广东人特有的精明干练、吃苦耐劳、从一点一滴的生意做起,经过近20年艰辛努力,终于成为一方富贾。他创办的洛杉矶国际贸易公司,成为中国名牌香烟“…  相似文献   

4.
一个人生理上的残疾并不可悲,可悲的是心理上的残疾。刘寅生的事迹不知从何讲起。记得那是1997年5月13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残疾人自强模范表彰大会上,与会全体代表受到了江泽民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在被接见的模范当中有一位身材不高、隆胸驼背的代表,他就是新疆乌鲁木齐市博爱医院院长刘寅生先生。那是他第二次受到江总书记的接见了。刘寅生是共和国的同龄人。1949年10月他出身在一个普通的职员家庭,3岁那年因一场车祸脊椎骨受到严重损伤,又因当时家庭经济条件差,没能及时治疗。一年之后,又患上了脸椎结核、…  相似文献   

5.
觉迎  吴军 《东南亚纵横》2002,(11):34-35
新缅甸的总设计师昂山将军1915年2月13日出生在缅甸马圭县那卯镇,信奉佛教.父亲吴巴,母亲杜素.昂山将军出生时取名为貌腾林①,其兄名叫昂丹,故他父母后来将他改名为昂山;参加"我缅人协会"时改名为德钦昂山;昂山将军的日本名字为缅田门义.在泰国首都曼谷时,"三十志士"②名字前纷纷加上"波",昂山将军也不例外,他改名为波德查.在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事业中,他以"昂山将军"之名而闻名遐迩.  相似文献   

6.
“舟舟”,全名叫胡一舟,出生在1978年4月1日,这一天正是西方的愚人节,似乎上天开了个黑色的玩笑:舟舟恰恰是个先天愚型儿。他今年虽然已经23岁了,但因为智力发育不到正常人的30%,所以看起来像个三四岁的孩子。舟舟不知道自己的年  相似文献   

7.
马来西亚籍华人朋友钟积成先生听说我要去新加坡探亲,热诚邀我去他居住之地马六甲游览。我在学生时代就知道这地方扼马六甲海峡的咽喉,早就是东西方交  相似文献   

8.
2000年 1月下旬,天津市政协召开全委会,在休会期间,我们多次想访问王树成先生,他始终是那么忙,不是和老同学、老同事团聚,就是接待他教过的学生。直到市政协会议闭幕的那天下午,他放弃一切活动,从 3点接受我们的采访,一直谈到 7点,仍语犹未尽。因为晚 8点他另有安排,吃过便饭后,我们便告辞了。   教师生涯的职业习惯,使王先生的语言表达是那么有条理和清晰。他先从自己的童年谈起。他的父亲王植章、母亲陈瑞差都是福建南安人。由于政府腐败,民不聊生,父亲早年背起行囊,携妻离乡背井,飘洋过海,到印尼谋生。父亲和当地许…  相似文献   

9.
我于 1937年生在红军第十五军团,是党和人民把我哺育成长起来的。我在父亲身边生活了三十三年,他老人家是我第一位老师。他崇高的革命精神、优秀的品德,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他对我慈母般的爱和严师般的教育,永远记在心中并指导我如何去生活和战斗。因篇幅有限,也很难用文字把所有事情表达出来,下面只回忆几件难忘的事:    一、我是人民的儿子,是人民的公仆   1942年,我们住在津浦路东的芦店子。房东王大伯的大儿子要成亲,新娘入洞房要有两个属“牛”的金童玉女捧花烛。我的属相是“牛”,又是徐海东的儿子,房东大娘特别希望…  相似文献   

10.
库柏先生是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的高级经理,曾担任过大众公司一个最大最现代化的车间主任,他在公司甚至德国汽车界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他本人有着不同的身世和传奇般的经历。库柏先生出生在德国萨克森州一个叫弗莱贝格的小镇。祖父是当地闻名遐迩的大农场主,有着丰厚殷实的家产,他期望唯一的儿子能够识文断字、进而金榜题名,将来子继父业、光宗耀祖。然而库柏的父亲没有沿着那条“如花似锦”的路走下去,却选择了一条与其背道而驰的道路。21岁那年他毅然放弃舒适优越的生活,抛弃万贯家产,离家出走投奔革命。不久他加入德国共产党,从此…  相似文献   

11.
参与制定“一国两制”大政方针,力促港澳率先回归祖国怀抱 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实现香港、澳门回归,是叶剑英终生奋斗的目标之一,也是他晚年的最大心愿。他花费大量心血,参与研究、制定党和国家对港澳和台湾的大政方针和特殊  相似文献   

12.
陈守仁先生作为旅居海外几十年的美籍华人,他的企业遍布世界各地,但他始终没忘自己的根在中国。近14年来,他以一颗火热的侨心致力于祖籍国的慈善公益事业,以深厚的桑梓之情,为祖籍国和家乡发展,不断作出自己的贡献。我与陈守仁先生结识,源于他向中国华侨经济文化基金会捐赠120万元设立“孙中山文教福利专项基金”的善举。我还清楚地记得1998年岁末,我在人民大会堂富丽堂皇的香港厅主持捐赠仪式时,捐赠人香港联泰国际集团董事长、美籍华人陈守仁先生所作的一番极为动情的发言。他说:“我虽为美籍华人,旅居海外及香港,但…  相似文献   

13.
檀力 《海内与海外》2002,(10):50-53
新加坡的听众叫他“好心好大哥”,东南亚报界称他朗诵圣手,高校的学子赞叹流泪的郝大哥很美,胞妹郝佩霞说俺哥是最孝顺最知感思的人。这就是郝知本——一位饮淮河水长大,旅居新加坡的华文传播学者、演说家、语言表演艺术家。  相似文献   

14.
徐文伯的父亲徐海东是赫赫有名的戎马一生的战将。徐文伯一直牢记着他父亲在战争年代说过的话,为官没瘾,只是打仗有瘾。徐文伯说,不论做什么工作,只要能为党和人民工作就行。他从出生那天起就在部队里摸爬滚打,在大学学的是法律专业。然而,由于工作的需要,他却到了文化部从事文化艺术事业的领导工作。这对于他来讲,是一个不小的跨越。他以积极态度热情地投入到文化艺术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和工作中。   一段时期以来,港台歌星充斥我国城市文化艺术市场,追星族们疯狂而盲目,以个人谋取暴利为目的的“走穴”风极一时。这些造成了…  相似文献   

15.
“他的表现以及他的学习成绩,足以使他本人和他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引以自豪……”——德国《法兰克福汇报》  相似文献   

16.
一位学者这样评价他:他是当代法学家中唯一的将军;唯一的军事法学家;唯一从事实际工作的法学家;唯一的蒙古族法学家。他被评为“世界文化名人”,却很少有人知道他。他写了许多畅销书有人读过,却未必都能记住他的名字。——作者题记  相似文献   

17.
挺起倔强的犄角埋头奋挣着,后腿紧蹬大地,古铜色躯体成一道满月形的弯弧,暴突的肌肉显示出力的动态美。拓荒牛,一尊大亚湾核电站的朋友送他的雕塑,放在彭士禄的大办公桌上。彭士禄属牛。 当新中国悄悄研制核潜艇的昨天秘密在星换斗移里逐步公开,这项事业的“神秘主角”──核潜艇总设计师彭士禄从幕后走到了我们的面前。 彭士禄是大革命时期著名烈士彭湃的儿子。他的名字已经列入世人瞩目的英国《世界名人录》。人们和他打交道,几乎忘记他的生父是开国总理周恩来的亲密战友,周恩来从法国留学回来,到码头去接他的就是彭湃。彭湃的牺…  相似文献   

18.
迁新址“张大胆”春风得意  人称“张大胆”的张业生,终于“狂言”成真,实现了 8年前他提出的为职工购买新住房,选建新团址等三个目标,领导全团走向成功。他于 1996年被评为文化部先进党务工作者。   张业生个子不高,能量却很大。他团团的脸,亮亮的眼睛,稍重的眉,宽而圆的额头上梳着后背式的分头,黑色的头发和红润的脸色,显得那么年轻,让笔者怎么看也不信他已是年近花甲的人。他谈笑风生中充满了自信,对一些不公平的事,偶尔脱口而出“岂有此理”来加强语气,给人以亲切感。他那白白的衬衫,红黑条的领带,蓝色的西服给人明…  相似文献   

19.
黄飞 《西伯利亚研究》2001,28(4):43-45,56
《射击》讲的是一个西方文学中颇为老调的小故事 ,其内容早已为中国读者所熟知。《射击》的主人公西耳维奥曾经在骠骑兵团里服役 ,是团里“第一个粗野的人”(粗野在那个时代算是时髦 ) ,且豪饮无度 (军队里当时以酗酒自豪 ) ,“在决斗中不是当事人 ,就是公正人”(当时团里决斗是家常便饭 ) ,这使西耳维奥获得了备受团里众人崇拜的殊荣。然而 ,正当他得意非常的时候 ,团里来了一位出身显贵的青年军官。他“年轻 ,聪明 ,漂亮 ,最疯狂的快乐 ,最无顾忌的勇敢” ,还有“那么响亮的名声” ,“无法计算的流水似的金钱” ,西耳维奥坦言 ,他“一生都…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名学生,60多年前他曾留学法国,在巴黎大学镭研究所,成为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玛丽·居里夫人为中国培养的唯一的物理学博士。作为一名园丁,半个多世纪以来,他辛勤耕耘在南京大学教学第一线,桃李满天下,其中有举世闻名的核物理学家“中国的居里夫人”吴健雄等12名中科院院士。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施士元先生。远赴重洋负笈求索施士元,1908年3月生于上海市崇明岛。其父施禹传在1911年辛亥革命时,作为国民革命军的军官,曾参加攻占南京的战役。早年,17岁时的施士元就以三门功课均是满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