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潘小刚 《学习导报》2013,(11):22-2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也"水涨船高"。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319元,比2002年增长近2倍按当年价格计算);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440元,比2002年增长近3倍按当年价格计算),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富裕。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收入分配改革制度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收入分配领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收入分配秩  相似文献   

2.
共同富裕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追求的梦想,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共同富裕进行了不懈的追求。现阶段,我国在追求富裕,即做大“蛋糕”方面还存在着经济发展不平衡、营商环境不理想和高质量增长存在堵点等问题;在追求“共同”,即分好“蛋糕”方面还存在着地区、行业收入差距较大、三次分配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迈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必须坚定不移围绕解决好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这两个核心议题,深入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平衡效率与规范分配,才能为实现共同富裕道路扫清障碍。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是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刘智安一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村经济生活中出现一些令人困惑的现象:农业普遍增产,但农民的收入增长情况不佳;乡镇企业产值增长很快,但其吸纳就业人员的能力却明显下降;农村经济增长的速度明显高于城市,但城乡居民之间收入与...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战略中,应如何确定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新格局?邓小平同志关于“部分先富,共同富裕”的分配思想对此作出了科学的回答。一、“部分先富,共同富裕”的现实困惑邓小平同志关于“部分先富,共同富裕”的分配思想冲破了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启动了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我国经济日益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化,收入分配市场化改革步伐逐步加快,社会收入差距日益扩大,对“部分先富,共同  相似文献   

5.
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申,邓小平同志对子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多个侧面进行了论述,但此记述得最多、最集申、最着重的是“改革开放”.他明确指出:“我们要搞改革开放,把工作生心放在经济建设上”.又说:“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我们最大的试验是经济体制的改革”,“要发展生产力,经济仟制改革是必由之路”.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建成生产力发展的,国家繁荣富强的,人民生活富裕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证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保持中国政局的裁定…  相似文献   

6.
我国社会在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后,全面建设小康成为新的奋斗目标。小康社会是一个包括经济、科技、文化、政治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成为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基本任务。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离不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改善又反过来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一、提高生活质量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人们主要是从“经济增长”(economicgrowth)的角度来研究经济发展,甚至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等同起来。但是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人均收入增长并不一定意味着发展…  相似文献   

7.
收入分配的失范与规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收入分配是民众和政府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着力打破收入分配上的“大锅饭”,提倡一部分人先富,合理拉开收入差距。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在人民群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情况下,收入差距也拉大了。 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收入差距的扩大源于多种因素,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城镇非国有经济和农村非农产业的迅猛发展,对收入分配产生了如下影响。(1)城镇经济中市场作用比较充分的那一部分的比例在提高,而市场又内在地具有扩大收入差距的倾向。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相似文献   

8.
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首先,收入分配不平等不利于社会的人力资本积累;其次,在中国转型经济的背景下,收入分配不平等在对社会劳动投入带,来正向“激励效应”的同时,也同样带来了负向的“抑制效应”;最后,收入分配不平等使得创新资金投入在不断加大的同时,技术进步效率却在不断降低.因此,调整和优化收入格局,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一、如何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同时保持经济增长率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对就业岗位的大量需求,以及提高收入和生活水平的迫切要求,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发动机。如果经济发展不能在最低程度上满足这些要求,这些动力的积聚将对经济社会稳定形成冲击。因此,经济增长速度不能太低。这样,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要求较高的经济增长之间开始出现矛盾。在  相似文献   

10.
词语释义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现代化,根本要靠发展,发展必须有合理的增长速度。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2012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100美元,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偏上国家的行列。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存在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像墨西哥、智利、马来西亚以及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等,在20世纪70年代均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直到2007年,这些国家仍然挣扎在人均GDP3000至5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并且见不到增长的动力和希望。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走既有较快速度,又有较高素质的发展路子。”“在保持经济适度快速增长的同时,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优化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按照江总书记的要求,省委认真进行了研究,明确提出:全省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工作要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要正确处理速度和效益的关系,既要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又要讲求质量和效益。我省经济发展既有速度问题,又有效益问题。从速度上看,“八五”期间,全国平均增长速度为12%…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主政湖南的“当家人”,张春贤最大的愿望就是带领6800万湖南各族人民走上富裕之路。他说:“百姓富裕了就是省委书记最大的心愿。我们所有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让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因此,张春贤书记主政湖南以来,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的一系列指示,夙夜在公、励精图治,把全部心智都倾注在推动湖南科学发展和为三湘人民谋福祉上,湖南的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相似文献   

13.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实践中,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重大的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是真正关系到人民生活是否幸福的“国之大者”。推动共同富裕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贯彻新发展理念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共同富裕是经济社会的整体富裕,是存在合理差距的均衡富裕,是属于全体国民的普遍富裕,是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统一的全面富裕。新时代推动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初次分配中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二次分配中注重发挥政府收入与支出政策的调节作用以及依靠道德约束发挥三次分配对初次、二次分配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人口转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在于人口的增长速度和人口总量,而取决于人口的结构,并且“人口红利”现象就像一个机会,只有抓住并加以很好地利用,才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有力助推剂,转变为真正的现实“红利”,它本身并不必然导致经济增长。但“红利”往往与“债务”相对应,与“人口红利”相对应的“人口负债”就是不断加速的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我们要科学推动收获“人1:7红利”,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调整收入分配要有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炳祥 《学习论坛》2010,26(5):30-34
2009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以此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增加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今年一开年,收入分配问题再次成为我国社会热点问题之一,位居第二,仅次于反腐倡廉。近年,收入分配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因而党中央、国务院多次为此做出重要决策,各级地方人民政府也相应采取了许多具体政策措施予以解决,但是,问题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解决这一问题要有新思维,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直接从企业入手,一方面,在工人一方,增加收入分配项目,增大收入分配比例,提高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在企业主或经营者一方,对其收入结构进行科学界定,减少收入分配项目,降低收入分配比例,降低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主政湖南的“当家人”,张春贤最大的愿望就是带领6800万湖南各族人民走上富裕之路。他说:“百姓富裕了就是省委书记最大的心愿。我们所有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让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因此,张春贤书记主政湖南以来,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的一系列指示,夙夜在公、励精图治,把全部心智都倾注在推动湖南科学发展和为三湘人民谋福祉上,湖南的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相似文献   

17.
为了适当拉开收入差距 ,提高经济效率 ,我国多年来采用了“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采用这一分配原则的初衷是为了先提高我国的总体经济水平 ,让每个人获得更多的收入 ,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先把蛋糕做大”。但是 ,依照这一原则指导实践的结果却违背了初衷 :蛋糕是做大了 ,但只有少数人能够享受到蛋糕增大的好处 ,有一部分人的“蛋糕”反而比以前更小。这种不公平的收入分配体制逐渐丧失其有效性 ,成为阻碍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因此 ,有必要从体制上对我国收入分配的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进行再认识。  一、关于公平与效…  相似文献   

18.
李振波撰文认为,造成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发展性方面,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所导致的收入分配失衡;(2)增长性方面,经济增长过程中不同要素对于经济增长贡献作用提高的速度和程度的不同所导致的收入分配差距;(3)体制变迁性方面,就是我国体制转型过程中,不同领域的市场化进展程度及完善程度不同所导致的收入分配差距;(4)收入机构性方面,就是由于人们收入的多元化所导致的收入分配差距。也有人认为我国六大矛盾凸现引起收入分配不公,即按劳分配的“局限多”;市场机制“缺公平”;城乡二元“人为割裂”;行业之间“的分道扬镳”;保障…  相似文献   

19.
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每年都是两会代表和委员热议的话题,也是老百姓极为关注的焦点。今年,我国收入分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阶段。温家宝总理在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将抓紧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对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多位全国政协委员以及对收入分配改革有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与他们对话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路径图”。  相似文献   

20.
《理论与当代》2012,(4):60-60
刘伟第2期的《南风窗》上撰文指出:2000年8月24日.湖北省监利县某乡的党委书记李昌平,在《南方周末》上发表了他写给国务院领导的信。在这封信中,李昌平对当时的“三农”危局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概括:“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这一“盛世危言”成为世纪之初各界对我国“三农”问题的基本印象。十余年过去,农业还“危险”吗?总结来看。经过这十余年的发展,就农民问题而言。当前我国农民已无税收负担之苦,却多出了消费之苦、精神之苦。就农村问题而言,乡村两级“集体”之穷并未得到根本改观;相比于城市,农村普遍还不够富裕;农民的收入虽然增长了。但还不能说真正富裕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