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为民:现在我们的大学学费一个劲儿地上涨。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总感到应以国民教育为主。孔子两千年前就讲“有教无类”,他收的学费也只是“束脩”而已,这在当时也不算难办。“五四”前夕废私塾,兴新学。五四文化先驱都很重视平民教育,从鲁迅到陶行知,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大规模扫盲,我们可以说取得了一定成绩。中国青少年的入学率,包括在  相似文献   

2.
父亲突然去世,开了20年影楼的河北沧州南皮县个体老板刘世强竞找不到一张照片作遗像,他为此深深自责,并从此决定为全县80岁以上老人免费拍照。从今年正月起,刘世强走村串户,克服种种困难,迄今已经为1000多位老人拍摄了照片。他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今年5月初,刘世强荣登“中国好人榜”和5月份全国“助人为乐好人”榜。  相似文献   

3.
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一张枯瘦蜡黄的脸,一双略带浮肿的眼睛,还有如枯藤老树般粗糙的双手,然而最令我难忘的还是父亲那双脚。记忆里,父亲从未穿过一双完整的鞋。那年,我该上学了,父亲的眉头锁得也更紧了。那个初秋的早晨,父亲钻进草垛,拽出了家里惟一的瘸鸭子,然后到镇上去了。我倚着墙,看着父亲佝偻的身影渐行渐远,耳边回响着他那用麻绳编成的鞋在泥土地上踏出的“吧嗒”声。父亲用卖鸭的钱给我缴了学费,看着我赤足背着打满补丁的帆布包走向学校,喊住了我,转身回屋,拿出一双已经破旧但还完整的布鞋。我知道父亲一直很珍惜这双鞋,因为这…  相似文献   

4.
广西南宁明阳农场职工子弟、聋哑青年梁世盛身残志不残、勤奋好学,去年高考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艺术设计本科,然而,他捧着梦寐以求的入学通知书却犯了愁,因为他知道,家里为了供他读书已欠债累累,面对7300元的学费,他只能摇头叹息。 小梁一家五口、父母亲和兄弟仨,他最小。前些年,他父亲还可以在单位每月领取350元的工资,但  相似文献   

5.
近段时间,李学生的名字以及他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在媒体广为传播,感动了浙江,也感动了全国。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就他的事迹作出批示,称他“是见义勇为的英雄”,“是新时期农民工的好代表”,“是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值得党员和群众学习的好典型”,号召“广大党员都要向他学习”;《人民日报》刊登介绍他先进事迹的长篇通讯,并加了按语,称他“是广大农民工兄弟的楷模,也是当代青年人的榜样。”李学生能让这么多的人感动,能成为“英雄”、“楷模”、“榜样”,成为值得党员和群众学习的“好典型”,一个重要的原因是…  相似文献   

6.
父亲想错了     
我的父亲是个农民的儿子,他从小就跟着祖父,过着上顿饱、下顿饥的日子。艰苦的生活使他萌发了不想当农民的念头。通过日夜苦读,父亲终于实现了愿望。他到城里当上了一名干部,终身享受国家的俸禄,再不用受那日晒雨淋的罪,而且在生活上比起当农民的叔叔来富裕多了。因此,父亲常常为自己的“英明决策”而沾沾自喜。可是,近几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父亲突然发现自己想错了。这是怎么回事呢?那还是从头说起。祖父去世以后,他的家当交给了没跳出“农门”的叔叔。当初几年,由于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受到…  相似文献   

7.
“太好了!”这,就是我最喜爱的一句话。它太简单了,不是豪言壮语,也并非出自名人之口。而这普普通通的三个字却道出了人生的哲理。“大好了!”是一种优秀的心理品质,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曾看到这样一则真实的故事:父亲因儿子成绩不好,整日家中“战火不断”。在他的打骂声中,儿子的成绩越来越差,最终落到了班里倒数第一名。父亲一想,反正打骂也没用,干脆换一种心态试试。于是他看着儿子的最后一名的卷子,笑着说:“太好了!真是太好了!”儿子大吃一惊,而父亲告诉他:“你想,一个跑在最后的人还有什么…  相似文献   

8.
艺不压身     
在史无前例的“文革”时期,我初中毕业了,父亲叫我学点木工手艺。 当时我并不想学手艺,我认为自己什么也听不见,学会手艺又有什么用。父亲知道了我的想法,便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如果不想学手艺我也不拦你,你耳聋,年纪又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  相似文献   

9.
法律服务     
《公民导刊》2004,(1):51-52
我父母离婚时,我被判归母亲抚养,父亲再婚,并添了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母亲与我相依为命,未能再婚,并已下岗3年,没有固定经济来源。去年我考上了大学,父亲勉强给了我一个学期的学费和生活费。但今年从开学到现在,父亲分文未给,他的理由:一是他已下岗,没有固定经济收入:二是我同父异母的弟弟已上初中,无法再承担我的学费和生活费;三是我已年满18周岁,他对我不再负有抚养义务。请问,年满18周岁的大学生,父亲就可以不再给付学费了吗?  相似文献   

10.
周鸿特 《两岸关系》2004,(11):39-41
“未来的外交家” 我的父亲周书楷,1913出生于湖北省安陆县一个贫寒的读书人家庭。他8岁丧母,在我祖父严格教育下,1931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国立中央大学政治系。在校期间,他克服经济上的困难,刻苦学习,勇于提问,深得系主任和老师的喜爱,曾在当时教育部举办的东南十大学中文、英文比赛中,获得第一名。被誉为“未来的外交家”。同年,日  相似文献   

11.
燕子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爱唱: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有一个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再从头来好好地唱一次: “长亭外,古道边……” 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 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的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竟然这  相似文献   

12.
公示贫困生引争议 学校为家庭贫困的学生减免学费,本来是件好事.但前不久,福州二中从“阳光操作”的角度出发,在校内对享受学费减免的学生名单进行公示.这不仅引爆了部分贫困家庭“内战”的火药,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争议.1  相似文献   

13.
文革的磨难“文革”开始时,父亲和其他许多党员、干部一样,真诚地希冀跟上时代的步伐,可是又没有思想准备,总是跟不上形势,十分被动。记得1966年秋天,他曾经给正在北京大学上学的我写信,说“就连叶飞(当时的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这样的老革命家也犯了资产阶段反动路线的错误,如果不是他亲自检查说的,我真看不出来。”可见当时他心中的惶惑。但是“文革”风愈刮愈烈,不久,父亲作为党员所长、当时全所唯一具有高级职称的老专家,“理所当然”地也被扫进了“牛棚”。1968年春天,北大发生大规模武斗,我决定回家躲避。这时父亲正在受“审查”,上…  相似文献   

14.
父亲的变化     
我的父亲是个胆子很小的农民,这是我少年时的记忆。 20世纪80年代之初,穷乡僻壤里的小山村吹进了改革的春风。时任大队党支部书记的父亲对上级要求把当时为集体所有的土地等生产资料分到一家一户感到很“惧怕”。一向对上级唯唯诺诺的他,在“怕变”中一连召开了三次大队小队干部会议,想依靠“集体决策”来确定分与不分。但老天似乎是与他开了个玩笑,31个与会者的表决居然是15:15,依然要父亲这个大队支书作出决定。既不想分田地,又不敢违背上级精神的父亲沉默无语。苦思冥想了整整两天后,父亲起了个大早,打起把伞,向细雨飘逸的泥泞小道走去。  相似文献   

15.
正因为父亲出车祸,家中生活困难,大二他就辍学自己创业。他搞过工业产品设计,办过美术培训班,最后因发现一个被人忽视的市场空白,使这个昔日的屌丝男,一下成了颇具传奇色彩的千万富豪。大二退学外出打拼"80后"陈靖壬,出生在山东日照市虎山镇的一个渔村。2001年,他考上无锡轻工业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第二年9月要上大二了,可因为父亲之前出一场车祸,花光了家里全部积蓄。父母已经拿不出那一年他需要的学费和生活  相似文献   

16.
许青 《青年探索》2006,(4):96-96
人,作为万物之灵,悲壮地栖息于苍茫大地下,用心地追逐自己的梦想,用信念去雕琢自己心中的天使。人之所以诗意,是因为他心中有如花一般的天使,彰显出人性的美丽。洪战辉作为感动中国最年轻的人物,他说:“不是我感动了中国人民,而是他们自己感动了自己,因为他们心中都有一个爱的天使,心存责任之天使。”是的,他们用爱之天使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中国。地承万物,心存爱的天使,方能成就美好人生;寸心载世,心有责任之天使,方能抒写诗意的人生之篇。今年或前几年所有的感动中国的人物都曾用爱之天使诠释了生命,以责任之天使感动了中国,他们托起了中…  相似文献   

17.
我们为什么需要鲁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70周年。鲁迅一生反对思想禁锢和阅读强迫,但他死后却被竖立成一个“牌坊”。这是鲁迅的悲哀,更是时代的无奈。还原鲁迅不仅要把“神”还原为人,还要正视后人的争论:“鲁迅是黑暗的吗?鲁迅是否已经过时?我们是否还需要鲁迅?”其实音迅从没要求不朽,相反,他盼望速朽。但显然,我们的世界依然存在先生所愤恨的“瞒”和“骗”。——题记为什么要选这么一个题目?还是先从一件小事说起。一位同学告诉我,他看了在学校放映的电影《鲁迅》,非常感动。我对这部电影的印象也很不错,能拍成这样,是很不容易了。在拍摄过程中,编剧和导演曾经征求过我的意见,因此我注意到编剧的一个陈述,即强调鲁迅“兼有‘儿子’、‘丈夫’、‘父亲’、‘导师’、‘朋友’等几重身份”,整部电影也是围  相似文献   

18.
马迎 《中国保安》2005,(8):50-51
闲暇的时候,我经常到父亲单位那边一个空废多年的库房里去玩,打打球、跑个步,可以不管外面的天气如何变化。每次都有一个40多岁的管理员为我们打开大门、拉亮大灯,无论男女老幼,都非常亲切地叫他“老常”。老常工作特别认真,人也很好,当我提出想要采访他的时候,他笑着说:“我是一路苦过来的,怕没啥能帮你的哩……”苦也好,没啥说的也好,老常还是“帮”了我,他的讲述,令我感动,令我沉思……我是个河南人,今年42岁,算起来,打工的时间已经有20多年了。我出生在一个贫困落后的小村庄,作为家里的老大,我很自然地在小学毕业后就放弃了学业回到村子…  相似文献   

19.
生命延续     
之所以记得王建毅,是因为去年中秋节前夕他对我说的一句话“我选择禁毒专业,是想延续我爸的事业!”这句话,让我感动了很久。一个男孩,在他11岁时遭遇父亲为缉毒而献出生命之后,20岁的他,高考后毅然选择了警官学院,并且选择了禁毒专业!在后来的日子里,每每想起那个长得黑俊的大眼睛男孩时,一种透彻心底的感动就会涌向心头,久久弥散不去。今年是建毅的父亲王世洲离开人世的第十年,清明时节,天空一如以往清明般飞起了绵绵细雨,于是,我决定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写下这份感动,写下这段关于生命、理想以及禁绝毒品志愿的延续的故事。离别!离别在我的印…  相似文献   

20.
应当纳税     
去广州开会,临近今年税收宣传月。我们拟为本期“百姓人家”栏目采访一家纳税户。朋友们把我们带到了东莞市,说那里经济活动更活跃,这样的人家比比皆是。不想东莞的朋友把我们引见给一位老板,开口年纳税额50万。我们解释说“百姓人家”这个栏目只做寻常百姓,朋友却说苏老板的企业在东莞只是中等规模。而33岁的“苏老板”一开口,我们便被他的故事和他的淳朴感动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