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国忧”,即国家的“忧患”。从一个国家曾遭遇过的、或目前正面临的困苦患难方面来讲,“忧患”是一种客观存在;从一个国家目前虽不存在但却有可能在将来出现的令人担心忧愁的潜在威胁、危机、灾难等方面来讲,“忧患”并不是现实的客观存在,也并不一定必然发生或出现,而只是一种以意识形式出现的心理预测或感应,即忧患意识。这种意识来源于国家外部压力和威胁的存在,来源于国家内部困难、挑战、不良倾向、甚至某  相似文献   

2.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中国道路问题进行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论述,既有历史维度上对"中国道路"历史渊源的追溯,又有理论维度上对"中国道路"理论根基的阐释,同时亦有对"中国道路"价值诉求上的人民主体性及社会实践上之坚实基础的清晰揭示。习近平深刻阐明,"中国道路"来源于历史,来源于真理,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  相似文献   

3.
魏冰  刘丰 《外交评论》2022,(5):19-52+165+3
冷战结束后欧洲地区维持了近三十年的总体和平,伴随着俄乌冲突的爆发而彻底回归到权力政治时代。北约是理解欧洲安全动态的关键,欧洲的和平由北约强大的军事力量支撑,美欧与俄罗斯之间的竞争与对抗则与北约扩张紧密相关。冷战结束后,北约不仅继续存在,而且在成员规模、行动空间和功能领域三个方面不断扩展。关于北约的存续与扩张,现有研究主要从北约的制度属性、成员国共享的价值理念、美国维持霸权的需要三个角度加以解释,但都无法准确理解后冷战时代北约扩张的全过程。作为一个具有集体安全属性的军事联盟,北约创建与维持的动力来源于成员国面临的安全威胁与联盟安全供给能力之间的匹配。冷战时期,北约与成员国将苏联视为紧迫威胁,由此建立起安全供需平衡。尽管苏联解体破坏了这种平衡,但北约独特的制度设计赋予其高度的灵活性,提供了双方在其他安全问题上重新形成供需平衡的可能性。在后冷战时代,族群冲突、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凸显,对俄罗斯的担忧仍然存在,这些因素重塑了成员国的威胁认知,推动北约通过不断扩张来调整安全供给能力,以匹配成员国的安全威胁需求。北约扩张的过程由战略理念、机构改革、能力建设和情报共享四个部分构成,核心目标在于适...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案例研究、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公安部政治部在全国16个省市征集、整理的26个有关缉捕、盘查等类别的真实的严重暴力案例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探讨公安实战中常见的几种致命威胁:致命武力(器、械)的威胁、只有极少时间处置的威胁、从未经历过的威胁,并对有效应对这些威胁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提出具体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互联性特征 ,使得网络面临潜在威胁和表现出极度的脆弱性、易受攻击性。威胁计算机网络安全主要有两种 :设备威胁和信息威胁。对计算机病毒和黑客防御就是极积搜寻已出现的病毒特征 ,制定相应对策 ,如 :访问控制策略 ,防火墙控制措施 ,信息加密策略 ,防毒、查毒、解毒策略和网络安全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6.
《本草图经》记载了100种“本经外类”药,这些药物为地方有疗效的习用品。通过解读文字描述与药图所描绘的植物特征信息,对4种“本经外类”药的基原进行考证。“戎州百两金”可能来源于紫金牛科植物硃砂根Ardisia crenata Simsxue;“福州独脚仙”可能来源于伞形科植物南美天胡荽Hydrocotyle vulgaris L.;“施州半天回”可能来源于小檗科植物南方山荷叶Diphylleia sinensis H. L. Li;“滁州棠毬子”可能来源于蔷薇科植物野山楂Crataegus cuneata Sieb. et Zucc.。  相似文献   

7.
国际恐怖主义不是对哪一个国家的威胁,而是对整个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威胁,反对国际恐怖主义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全球性问题。对国际恐怖主义产生原因及其特征进行分析,是消除这一人类毒瘤的必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源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来源于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来源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并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行动指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旦被群众所掌握,就转化为改造客观世界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相似文献   

9.
犯罪已成为当今世界一个普遍存在的严重社会问题,被称为国际社会三大公害之一(其他两大公害:一为环境污染;二为吸毒贩毒,而吸毒贩毒又属于有组织犯罪活动范围的主要领域)。从世界范围来看,“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20世纪90年代乃至整个21世纪的主题。对和平与发展的威胁主要来自战争和犯罪两个方面。战争的威胁是区域性的,犯罪的威胁则是全球性的;战争的威胁是暂时的,犯罪的威胁则是长期的。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犯罪对世界的威胁已超过了战争,犯罪使人类社会付出的代价也已经超过了战争。”1应当正视我国目前严峻的犯罪现实。…  相似文献   

10.
戴路 《理论前沿》2009,(24):50-50
安全分为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两个层次。传统安全主要是指国家面临的军事威胁及威胁国际安全的军事因素。按照威胁程度的大小,可以划分为军备竞赛、军事威慑和战争三类。传统安全威胁由来已久,自从有了国家,也就有了国家间的军事威胁。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人们便把以军事安全为核心的安全观称为传统安全观.把军事威胁称为传统安全威胁。传统安全的解决需要各个国家在利益上有一定的共同认识,也就是要维护好各自的利益,才能维护好彼此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冷战结束后,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以9·11事件为代表的典型恐怖事件更促使人类警惕进入21世纪以后面临的安全威胁。为应对以恐怖主义为代表的非传统安全威胁,美国大举开办反恐、防恐专业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形成了完整的反恐怖教育体系。这对我国建设反恐怖专业教育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9·11事件"后,"独狼"恐怖主义逐渐成为当今恐怖主义的新趋势,它所造成的危害不亚于组织型恐怖主义。该类型恐怖主义下的恐怖分子呈现出个体独立、作案随机、易于复制、隐蔽性强等特征,且可划分为世俗型、宗教型、单一议题型、犯罪型和古怪型等5种基本类型。目前我国面临的"独狼"恐怖主义威胁主要来源于分裂主义势力与社会矛盾两方面。对此,有必要从遏制宗教极端主义、完善反恐法律条款、构建全民反恐体系、监控互联网活动踪迹、强化危险品的管控和化解社会矛盾冲突等方面进行应对。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计算机病毒对信息安全的威胁日益增加,作为普通用户来讲,我们可以通过养成良好的上网用机习惯、简单的计算机设置和安装防杀病毒软件来积极做好防御措施,保护个人的计算机免受威胁。  相似文献   

14.
端午节是与春节、中秋节并列的中国三大传统节日。关于其由来,说法不一,重要的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与曹娥说、纪念勾践说,以及来源于吴越民族的龙日说、来源于夏至节和恶月说,等等。纪念屈原说影响最广最深最大,体现了人们对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的崇敬。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国家利益观的理论渊源不仅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重要的是来源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及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6.
文化安全是文化系统正常运行、持续发展以及文化利益不受威胁的状态。当文化安全受到由于技术和市场所推动的全球化威胁时,所造成的可见的后果是文化的标准化、同质化、娱乐化和商品化。与之相应的潜在的后果主要是文化多样性遭到破坏。这些都将无法造就完整的文化而只能导致文化的瓦解。文化安全既受到外源性因素,即不同文化之间的影响关系的威胁;也受到内生性根源,即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任何文化的存在和发展都可能遭遇到的原因的威胁。由于传播技术对文化的控制与垄断,威胁着文化多样化,造成信息的碎片化和视觉化,对文化造成多种破坏,因而传播技术的发展是威胁文化安全的诱因和内生性的物质根源。文化认同、文化吸引力以及文化传承能力是文化安全的内生性根本要素,它们关系着文化的续存和影响力。在全球共享安全背景下,对于文化安全最好的保障就是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和开放性,促进不同文化间有意义的互动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国际秩序面临恐怖主义的威胁,对此应采取恰当的应对方式。面对恐怖主义的威胁,超级大国倾向于实施自卫;但在威胁成形之前,各国更愿意在国家主权范围内动用警察进行防范。可是,这些做法都不足以应对今天的恐怖主义———一种超越疆界限制的全球性威胁。正确的方式是同时动用警察和军队,通过对国际恐怖主义的预防、防御和镇压,与之展开各种形式的合法斗争。反恐行动的法律基础是联合国,只有在联合国的框架内才能使之合法而有效。国际反恐斗争要服务于所有国家的利益,既包括超级大国,也包括弱小国家。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推动力。与此同时,来自网络空间的种种危害,对国家安全,特别是政治安全带来了诸多威胁和挑战。分析网络时代对政治安全的挑战与威胁,并提出相应对策,对维护网络时代我国的政治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长期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中,毛泽东深刻分析国内外形势,把握国际斗争的主要矛盾,灵活地制定有利于中国国家安全和中华民族利益的国际统一战线战略策略,形成了内涵丰富的国际统战思想。这一思想,来源于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浸润,来源于革命导师关于国际统战政策论述的影响,来源于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实践经验总结。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涵盖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和国际和平统一战线。毛泽东国际统战思想对我们今天剖析世界形势、制定国际战略,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仍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民间美术造型变化万千,风格纷呈,并非是基于一种随心所欲的夸张和异想天开的想象,而是来源于中国古老文化千百年的积淀,来源于中国农村特定的社会结构、文化结构所形成的集体审美意识,来源于民间艺术家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特有的造型意识。民间美术所蕴涵的以实用和审美为主要内容的设计意识,给予了现代设计莫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