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的特征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是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网络生活且具有可操作性的结构性整体,呈现出主体性、系统性、专一性、渗透性、开放性的特征。本文指出有效应用这一模式,就需要从其特征出发,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网络学习、网络娱乐、网络购物、网络求职等网络生活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网络服务商责任的法哲学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网络服务商概述网络服务商又称网络服务提供者,是InternetServiceProvider的意译,有时又简称ISP。按照网络服务商所从事服务是否具有特殊性,又可以分为一般网络服务商和特殊网络服务商。本文关于网络服务商责任制度的基本理论部分的讨论不对网络服务商的种类做出区分。在网络服务商归责原则部分,讨论了网络服务商过错责任原则与无过错责任原则构成的二元归责原则体系。二、网络服务商责任在网络秩序中的作用网络的产生为信息流通的自由化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为社会效率的提高添加了加速剂。网络环境中的规则、规范在客观上阻碍了…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黑客道德准则、网络技术局限、网络立法滞后是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客观原因和大学生分辨能力缺乏、自控能力较差及网络道德弱化是大学生网络犯罪的主观原因分析,提出通过加强网络技术防范、网络法制建设、网络道德建设和网络BBS建设来防范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网络在给社会公众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犯罪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方法。通过网络实施的犯罪有逐年增多的态势,比如网络赌博、网络诈骗、网络诽谤等。由于网络犯罪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法律应运而生。从法理学的角度对网络法律进行审视,研究其基本理念和体系,探求网络法律法理学研究的趋势,对更好的构建网络法律制度至关重要。本文以"网络人"为出发点,通过法哲学和法社会学的分析,得出网络法律的基本理念为秩序维护、权利保护和自由共享。网络法的体系分为三个部分:网络公法、网络私法、网络法律的其他制度。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未成年网民数目的不断增加,未成年人网络监护已成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末端治理的重要措施。虽然现行法律并未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网络监护问题,但在法律上设立未成年人网络监护权是十分必要的。未成年人网络监护权是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重要内容。未成年人网络监护职责包括为被监护人提供健康的网络环境的义务、对未成年人网络活动实施监控的义务以及接受网络技能培训的义务。  相似文献   

7.
立法规制网络购物零售商是网络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目前,网络购物零售领域规制建设相对滞后,网络零售商约束机制缺失;网络零售市场主体中的第三方交易平台未建立担责机制;网络零售市场中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完善网络购物零售商的规制,应从完善网络购物零售交易制度、完善网络购物零售监管体系、完善网络购物交易信用评价体系、完善网络购物零售交易纠纷调处机制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论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促使当前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发生。青少年网络犯罪具有青少年网络犯罪者上网操作能力娴熟、网络犯罪几乎没有罪恶感以及网络犯罪强大的破坏性等特点。导致青少年进行网络犯罪的原因有青少年特殊年龄段的因素、自身的主观因素以及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应该强化网络道德教育、强化法制观念、丰富课外文化生活,加强课外指导和教育、切实加强技术手段,严格控制不良信息源头、完善网络管理,开辟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网站以及建立健全网络法律体系,使青少年网络犯罪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9.
网络世界存在网络文化传播的"西化"和网络秩序的失范,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势在必行。网络世界的道德建设应以传统的伦理道德为基础,并辅之以网络立法,两者实现良性的互动,从而推动网络世界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移动互联网与智能终端的广泛运用对正确引导网络舆情和确保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崭新课题。网络意见领袖是活跃在虚拟世界场域以其舆论对广大网民以及网络舆情施加很大思想影响的特定公众,他们在营造网络舆论声势、传播和引导网络舆论走势以及制造网络舆论压力等方面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发挥着正负两个方面的作用。只有高度重视网络意见领袖在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中的独特地位和功能,全面认识网络意见领袖对意识形态安全产生作用的独特影响因素,努力探索发挥网络意见领袖对意识形态安全积极作用的有效路径,才能以争取网络意见领袖的科学策略趋利避害,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舆论场域以确保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和国家总体安全。  相似文献   

11.
论网络侵权责任中的反通知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日常生活对网络的依赖有增无减。人们在享受网络带给生活的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倍受各种网络侵权行为的干扰。《侵权责任法》第36条为解决网络侵权问题找到了出口,但除了该条第2款中明确规定的被侵权人享有向网络服务提供者发出通知的权利之外,侵权网络用户也享有向网络服务提供者发出反通知的权利。这样才能平衡网络侵权中以网络服务提供者为中心的被侵权人、侵权网络用户和其他网络用户之间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个以互连网为核心的网络社会正在悄然形成。在全新的网络时空里,网络社交成为大学生日益喜爱的新型社交方式。网络是一柄锐利的双刃剑,因此,网络社交安全教育成为新世纪教育中一个无法回避的严峻问题。目前,网络社交常见的安全问题有:网络聊天引发的欺诈勒索、沉迷上网导致的网络成瘾综合症、交友轻率误入了网恋陷阱。可见,网络社交安全问题严重地影响到学校的教学秩序及大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对此,本文提出了自律性和防范性相结合的网络社交安全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肖榕 《法学》2012,(5):75-81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网络参与平台的不断开发更新,网络言论成为公民参与网络的重要形式并显现出极度繁荣的状态。但与之相伴随的却是网络言论发展中如"网络犯罪"、"网络侵权"、"网络谣言"等诸多隐忧。面对这一情况,公民主要从实现言论自由的角度出发对网络言论持欢迎态度,而公权力则基于"维稳"的需要对网络言论的态度显现出忧虑。应以能否促进公民基本权利的平衡实现和保护为标准,衡量和评价网络言论中存在的问题。应清晰认识到网络言论发展的不可避免和不可遏制,从保护公民基本权利的角度界定法权,恰当处理好网络言论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网络用户的激增,网络空间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网络犯罪成为犯罪的一种新的形式,面对日益严重的网络犯罪,笔者从网络犯罪的特性出发。分析网络犯罪对现有刑事管辖权的冲击,最后对网络犯罪刑事管辖权理论的架构提出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5.
论网络证据收集的法律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证据的收集程序是网络证据收集必须遵循的法定程序,因而是网络证据收集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根据网络证据自身的特殊性,正确地规定网络证据收集的法律程序,是网络证据科学立法的基本要求。在立法中规定网络证据收集的法律程序,除了规定网络证据收集程序外,还应当规定启动程序以及证据的生成程序两个部分。网络证据收集的启动程序、证据收集程序以及证据生成程序三个部分应当是网络证据收集法律程序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6.
“网络服务提供者”之微观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服务提供者”概念过于宽泛,有必要对其类型化后,予以区分界定。基于网络著作权侵权主体的可能性,“网络服务提供者”可分为网络硬件服务提供者和网络软件服务提供者。前者包括网络接入服务提供者和网络信息存储空间提供者,后者包括网络内容提供者和网络技术服务提供者。除网络接入服务提供者之外的其他三种网络服务提供者均可为网络著作权侵权主体,因服务方式不同,其侵权行为构成要件亦有不同。  相似文献   

17.
黄燕 《法制与社会》2011,(12):59-60
伴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也在此起彼伏地发生着,合理规范和执行著作权法在网络环境中的适用对维护著作权人和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利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通过评析美国上诉法院做出的两起有关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著作权侵权判决来探讨美国关于网络服务提供者在网络著作权侵权诉讼中的责任认定,以期对我国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著作权侵权问题起到立法和实践上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和迅速普及给人们来了巨大便捷,与此同时,网络相关犯罪出现在社会各领域并迅速泛滥。网络犯罪是一种犯罪的新形态,本文从网络犯罪的定义、诱发网络犯罪的原因、网络犯罪的特征、网络犯罪的防范等方面进行了探论。  相似文献   

19.
部分网络经营者通过隐瞒真实身份、发布虚假广告、使用网络消费格式条款等欺诈手段侵害网络消费者的知情权。根据网络交易新特征,公权机构为保障网络消费者知情权,可以考虑运用信息规制工具去规制信息不对称、建立信息有效披露机制;同时采取赋予网络消费者反悔权、完善网络经营者赔偿责任制度等措施有效规制网络消费欺诈行为。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网络犯罪正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逐渐增多,而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缺失、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网络法律体系的不健全,以及青少年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等都是导致青少年网络犯罪的主要原因。青少年网络犯罪除具有一般网络犯罪的特点外,还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为此,本文指出必须针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和特点,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加强青少年的教育环境、网络道德规范和网络法律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