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概括,指出目前在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认识上仍然存在许多误解,最后试图解释邓小平发展理论与科学发展观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科学理论.面对市场经济环境和信息化条件下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这一先进理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3.
关惠  廖声丰 《人民论坛》2011,(12):56-57
马克思通过对人的本质的揭示,阐述了人全面发展的内涵。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毛泽东主要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进行了探索,邓小平、江泽民则立足于物质生产,从多方面丰富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新世纪以来,科学发展观理论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进行了创新。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理论创新的标志性成果。科学发展观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其理论创新观点贯穿和体现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国防和军队建设、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新世纪新阶段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理论创新的标志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为人类认识未来和发展开辟的一个新的视角.科学发展观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建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论.它标志着当代中国将走出一条独特的、既不同于欧美发达国家又不同于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的新道路及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通过对人的本质的揭示,阐述了人全面发展的内涵。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毛泽东主要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进行了探索,邓小平、江泽民则立足于物质生产,从多方面丰富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新世纪以来,科学发展观理论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进行了创新。  相似文献   

7.
"两山"理论是从区域性实践和探索到全党普遍认同的理论。"两山"理论的本质是回答什么是绿色发展,怎样实现绿色发展的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指引中国走绿色发展道路,实现人民富裕与生态美好相统一的最佳境界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8.
通过学习白恩培同志《转变发展理念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文章。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时代发展对党的理论创新提出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毫不动摇地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相似文献   

9.
体制转轨时期,随着社会利益格局的重新分化、组合,利益群体逐渐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参与主体,对政治发展的影响日益深刻。一方面,利益群体的成长、成熟及其对政治过程的有效参与有力地促进了政治发展的民主化、现代化进程和实现程度;另一方面,利益群体发展过程中的某些非正常现象和行为也有可能诱发转型时期社会政治的不稳定,造成社会对国家政权合法性认同的流失,阻碍政治的一体化进程,成为政治发展的障碍性因素。因此,在政治发展中应积极谋求利益群体良性发展的制度化对策,使其成为我国政治民主化、现代化进程的新的推动力和生长点。  相似文献   

10.
吴国干 《新东方》2004,(3):8-11
党的十六大在全面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我国新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特别是前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这就全面、完整地提出了新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我国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颜军 《理论月刊》2010,(3):25-2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它进一步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科学地回答了当今中国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莎 《长白学刊》2004,(3):10-13
党中央近日提出的新的科学发展观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础之上,同时又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精神相一致.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去分析新的科学发展观,应该说:"以人为本"是发展的本质;"协调发展"是发展的核心;"文明发展"是发展的境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强化并树立新的科学发展观,有着重要的"纠偏"和"引领"作用,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13.
在新发展理念中,协调发展着重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人的全面发展实质上是人的需要、能力、交往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全面发展的反面是片面发展、畸形发展。人的片面发展、畸形发展是不平衡、不协调的发展。在唯物史观中,人的全面发展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社会发展又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价值取向,因而只有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引领,才能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在此意义上,不平衡发展根源于人的不平衡发展,而人的不平衡发展又以人的不充分发展为前提。因此,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是化解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龚智鸿 《北京观察》2007,(11):46-49
北京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集中的地区。北京传统工艺美术"萌芽于燕赵,奠基于辽金,繁荣于明清",并不断发扬光大。在近千年的历史积淀中,逐渐形成了文化底蕴和艺术特色鲜明的特色产业,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盛誉。  相似文献   

15.
发展经济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对传统发展观批判的基础上拓宽了发展概念的内涵,在经济增长源泉的探索中逐渐形成了新制度主义的发展思路;新增长理论的兴起促进了增长理论与发展经济学的融合;对资源耗竭和环境退化的担忧使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发展经济学家研究的热点;在市场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盛行的社会中,国家的权力在下降,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6.
开发的最初含义是指欧洲市民社会的自我发展。然而,开发——市民社会的自我发展逐渐向国家权力体系的依存转换,政府与企业成为开发的主体。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于开发的反思,开发的结构转型,内发式发展推动了亚洲市民社会的兴起。需要强调的是,亚洲兴起的市民社会是在对国家主导的开发体制反思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与19世纪的市民社会有着明显的区别。内发式发展是亚洲市民社会兴起的一个主要推动力。这种协同、连带、共生的地域发展模式将对中国构建和谐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是在新形势下形成的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思想体系,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进程中,具有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品质和鲜明的中国特色,完善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哲学的视角论述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重要意义、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的辩证关系,认为科学发展观是针对我国现实国情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立足点都是对人类面临困境的理性反思,科学发展观是对可持续发展观的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9.
World's largest telecom transmission network:China boasted a network of fiber optic cables totaling 8.27 million km in 2009,of which 837,000 km are longdistance cables. The country has formed the world's largest transmission network, and launched many international land or submarine fiber optic cables linking China with Japan,South Korea and other countries in Asia and Europe.  相似文献   

20.
Two years ago, a chart of global forests waning and waxing since 1990 went viral on the Internet in China. The set of charts was com piled by Tariq Khokhar, a data scientist based on data from the World Bank and showed that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the Earth lost 1.3 million square km of forests. China was the rare exception that had seen a rise in forests, with its increased coverage ranking first in the world. This chart is still reposted by Chinese netizens on WeChat China's social media app, along with proud cap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