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经济民主与政治民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两个重要方面。列宁认为,政治民主“受经济发展影响”。(《列宁全集》第25卷第439页)经济民主决定政治民主,政治民主又影响和推动经济民主的发展。党的十三大提到战略高度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正是从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在几年来的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作为中心环节且卓有成效的企业改革推动了经济民主的发展,为  相似文献   

2.
《公安研究》2010,(5):93-93
姚华平在《社会主义研究》2009年第6期撰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经历了一个从非均衡走向均衡的过程,即从经济体制改革单兵突进到围绕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再到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过程。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关键在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构。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目标和任务。“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邓小平文选》第154页)。  相似文献   

4.
论政治体制改革要适应经济体制改革李益前《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这一要求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这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保证我国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权力过分集中使个人的民主政治权利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站在历史的新高度规划中国的发展,提出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战略布局及重点任务,描绘了新世纪第一个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壮丽蓝图。全会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  相似文献   

7.
赵紫阳同志在十二届七中全会预备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现在许多国家都在讲政治体制改革。所有搞政治体制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又无例外地都提出要克服党政不分的弊端,要充分发挥政权机关的作用。看来,在社会主义各国,党政分开是个大潮流”。(《红旗》杂志1987年第23期)  相似文献   

8.
《人大建设》2006,(6):55-55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在近期的《中国新闻周刊》上撰文说,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一样,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绝不是某些人理解或主张的政权更迭。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一样,要有政府和公民的广泛参与才会逐渐取得成效。政洽体制改革也不同于历史上的政治运动,而是应按照宪法精神和框架稳步、有序地进行。历史已经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携手并进,政治体制改革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高等教育改革刍议姜润生《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要加快教育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必须和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相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必然会影响和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当前,在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  相似文献   

10.
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提出要进行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及与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治体制改革。贯彻落实十四大精神,是一场对我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以至思想领域等各方面都会带来重大影响的深刻的  相似文献   

11.
高建生 《前进》2013,(1):15-17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进一步全面阐述的基础上,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出了八方面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而其中的首要性要求,就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3页。以下出自十八大报告的引语,均只注页码)。  相似文献   

12.
蔡定剑在《炎黄春秋》2011年第2期上载文指出:当前政治体制改革的阻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思想阻力,二是既得利益阻力。思想的阻力,首先是要不要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中国经济成功了还要不要搞政治体制改革?是不是已经证明成功了,中国的道路已经创建了,  相似文献   

13.
在学习六中全会《决议》中,有的同志问,《决议》的特点是什么?通观《决议》的全篇,我们感到它最鲜明的特点是把精神文明建设和促进改革开放统一起来了,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统一起来了。《决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的高度,进一步确定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大背景下。使我们既看清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也摆正了“一个中心”、“三个坚定不移”之间的关系,而不至于脱离经济建设,脱离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孤立地就精神文明讲精神文  相似文献   

14.
发刊词     
<正> 十二届六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特别强调,精神文明的建设,要为物质文明的  相似文献   

15.
拙作《对社会主义的重新理解与争取学术繁荣》、《关于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与改革经济体制问题》先后在《社联通讯》1985年第2、3期上发表后,很高兴地读到吴惠之同志的《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立足点与对社会主义正确的理解》这篇与我商榷的文章(以下简称“吴文”)。吴文认为,拙作提出列宁在1920年起根本改变了原来把社会主义看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不仅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而且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理论内容,是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发展.如何根据《决定》的精神,改革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教学,已经成为干部理论教育、各级党校和大专院校政治理论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我认为改革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学教,关键是改革教材.本文就这个问题谈一些初步认识和设想.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是为了建立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这就指明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和前进方向。一、社会主义历史阶段最根本的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历史阶段最根本的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早在一百三十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在《共产党宣言》中预言:“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  相似文献   

18.
《人民政坛》2011,(8):34-34
颜运秋、余定祥在《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上载文《预决算民主的法治障碍及其克服》认为,推行预决算民主是实现经济民主,以及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这不仅能使财政资金得到最合理的安排,也能构建国家和公民之间的一种新型关系,确立政府管理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9.
3月10日,田纪云副委员长在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指出,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的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最重要的组织形式。在新的形势下,必须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改进和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和人大工作。这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是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我国经济  相似文献   

20.
于光远同志主编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常识读本》(稿本)最近已全部刊印成册,目前正供一些从事实际经济工作的干部和从事理论工作的同志研究、学习。《读本》是一本内容丰富的书,它一共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社会经济生活”,第二部分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生活的物质基础的生产”,第三部分是“做好为生产和消费服务的各项工作”,第四部分是“实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第五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