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回忆     
解放前夕,武思光同志受农工党中央的派遣,从香港回到湘西地区开展武装斗争,为迎接全国解放同国民党武装进行战斗。2006年10月22日,我党中央专题历史文献片《中国农工民主党》摄制组来到湘西溆浦县低庄吉家冲村拍摄战场旧址,图为当年参加过战斗的沈锡麟和朱良胜两位农工党老战士向摄制组介绍当时的战斗情况。回忆@王鹏  相似文献   

2.
回忆     
当《人事与人才》即将从三湘期刊界消失的时候,我这位老作者、老读者的脑海里留下的只是一片永远难以忘怀的回忆……请王康论证《人事与人才》刊名《人事与人才》诞辰之时,我早早与之结缘。也许,我是这本杂志的作者群、读者群中最早与之结缘的一个人吧。话要从头说起。《人事与人才》的前身是《劳动与人事》,我是它的热心读者和作者,自然就与编辑们成了好朋友。因为机构改革的缘故,劳动人事厅这个机构将不复存在,因此,它的机关刊物《劳动与人事》将随着劳动人事厅撤销而消失。于是,人事厅酝酿创办一份新杂志,当时他们准备以《人事…  相似文献   

3.
回忆宋庆龄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为《中国建设》写这篇有关宋庆龄的文章.这本由她创办的杂志,已成为她丰富多彩的生活的一部份. 她从来不是一个居功自傲的人.远在一  相似文献   

4.
回忆毛主席     
诞生在一百年前的毛泽东,是本世纪改变世界面貌的一位主要人物;如果没有他及其人民的努力,或许就不会诞生拥有全球人口五分之一的新中国。我有幸同他结识,在这里向我们杂志的读者讲述一些对他的回忆。顺便提一句,毛泽东为了提高他的英语,也是我刊的读者之一。他虽然不能说英语,但能阅读。他是一位游泳好手,在北戴河海滨休养时,为了不浪费时间,喜欢仰躺在水面上浏览我们的杂志。但他并不把我们的杂志仅仅当作一种语言课本,他在1958年对我刊的内容赞扬道:“《中国建设》(我刊当时的名称)用事实说话,对外宣传就应该这样做。”  相似文献   

5.
回忆父亲     
父亲在一天天衰老,以前每天能吃三个花卷伴些水米饭和菜;后来是每天两个花卷伴少许水米饭和菜;再后来只吃一点水米饭和菜,饭量越来越少……我每两个星期为父亲剃一次头,每天最少一次去探望他,偶尔因事或身体欠佳不去,父亲总会亲切地询问。父亲为每日能见到我,曾在我的面前流泪说:爸爸老了,身边就你一个女儿,一天看不到,我想啊!以后的日子,不管怎么忙、怎么累,身体怎么不适,我都尽力抽出时间多陪陪他。如果丈夫能在家做饭和照顾孩子,我会坐在父亲身边,听他唠叨陈年往事,但我的眼不时会溜向电视,而无闻父亲的絮语,父亲也…  相似文献   

6.
回忆启功     
近日,笔者在整理启功先生赠送的10多部签名本时,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启先生对后学小生的厚爱和关怀,有关他的故事历历在目.众所周知,启功先生是当代德高望重、闻名国内外的大学者、书画家、教育家和文物鉴定家.  相似文献   

7.
回忆父亲     
《松州》2006,(Z1)
父亲叫"谢镜雄",想他的时候总会把他的名字与"英雄"联系起来,那是因为他参加过举世瞩目的"中国远征军",在锋火硝烟的"抗日"战场上真刀真枪地杀过日本人;在血雨腥风中接受了生与死的考验,去掉了常人的脆弱与凡俗。  相似文献   

8.
一点回忆     
《黄埔》2016,(3)
正三笔血债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敌人的轰炸机从南方外海的航空母舰起飞,疯狂轰炸城乡和平居民。肇庆市第一次遭敌机轰炸的时候,我还在肇庆师范学校念书。敌机行凶后飞走,空袭警报还未解除,我和几位同学立刻从防空壕爬出来,到军训部和童军部抬起担架,朝被轰炸的地方跑去。城中路梁家巷很多民房被炸毁,烟硝弥漫,瓦砾中遍布血淋淋的尸体,我从中找到一个约5岁大的男孩,一条腿被弹片割断,眼睁睁待救,不能说话。我和王恩湛同学  相似文献   

9.
生命回忆     
母亲是一个命苦的人。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一点。因为在儿时的记忆里,我就经常拿母亲和村里的其他女人相比较:别人在树荫下纳凉的时候,母亲却头顶着草帽在地里干活;别人还在黎明的梦乡酣睡的时候,母亲就已经去山下的小溪挑水去了,可以说母亲挑水的扁担发出的“咯吱咯吱”声响,是村里最苦难的旋律。  相似文献   

10.
回忆钱学森     
钱学森先生是我国杰出的爱国科学家,人类航天科技的主要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曾获“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相似文献   

11.
永久的回忆     
我于1952年晋铎(祝圣为神甫)。50年来,我与统战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曾有幸亲眼目睹毛泽东主席的高大形象,亲耳聆听周恩来总理的教诲,多次与全国民族宗教界名人交往。那一张张照片、一幅幅题词,都记载着过去那些难忘的经历。  相似文献   

12.
邓演达老师是我在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时的教育长,也是我所敬爱的一位严师。他是民主革命杰出的领袖人物,是继承孙中山先生遗志,坚决拥护、彻底实行“三大政策”的左派领袖之一。他的一生是短暂的,却是光辉灿烂的,他的事业和精神,是永垂不朽的。我噙着热泪来追忆敬爱的老师。现在将我由学生到跟随其工作一年多时间内有关邓老师的几件永远难忘的事,记述下来,聊表崇敬哀悼之心于万一。(-)我是1926年春黄埔军校四期的入伍生。到了举行甄别考试,提升为军官生的口试一场,邓老师是主持口试者之一。当我听到叫名,应声站在他的面前时,…  相似文献   

13.
我的回忆     
徐四民 《春秋》2014,(6):18-19
正我是个土生土长的缅甸华侨,上世纪50年代就与中国共产党有交往。1949年,我在侨居缅甸出生地被邀请出任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1954年,我又被邀请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64年,当我届满50岁时,缅甸发生了军事政变。在军人政府强制实施的企业国有化政策下,我的所有大小企业都被收归国有。此时,祖国向我伸出了温暖的手。我从仰光回到北京定居,并参加了社会主义建设。在"文革"中,我对"运动"不能理解,对当时的社会现象也  相似文献   

14.
1950年10月,毛主席和党中央发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我所在的部队也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准备出国作战。当时,我在炮兵第1师政治部宣传队任宣传员,队里派我带一个小组随部队出国参战。组里还有张源、陈国屏两个宣传员。我们的任务是深入连队体验战地生活,学习战时宣传鼓动工作。我跟随的连队是炮兵第26团5连(即“志愿军战歌连”),指导员是麻扶摇(即《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歌词的作者)。 10月20日晚上7点钟,部队从安东(今丹东市)四道沟出发,经过市区直奔鸭绿江大桥。当时虽然已是初冬的天气…  相似文献   

15.
人有时会陷入一种悠远的回忆。往事的记忆像从心井里冒出的水,使人感到浑身的颤栗,人在这时抚今追昔,重新回到那遥远美好的岁月。你还记得过去年代的那只吉祥鸟吗?还记得那次对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降雨天的观察与体验吗?先是乌云密布,随后风暴骤起,接着楼前楼侧薄雾般的水花一片,多么甜蜜而美好的回忆啊!  相似文献   

16.
《世纪行》2015,(7)
<正>一1937年12月初,日本侵略军进逼南京市郊,国民党的军政官员早已逃之夭夭,直到城内依稀听到炮声时,我们八路军南京办事处坚持到最后的几个同志才从傅厚岗66号撤退。我们是随同叶剑英、李克农同志最后一批撤离南京的,同行的有秘书童小鹏、副官吴志坚和我。临行前,廖承志同志也来同我们一道撤走。我们分乘两辆小汽车(我们叫它们"烂背骡子"),沿当涂、芜湖、繁昌公路,经景德镇、南昌、长沙,大约于12月15日到达武汉,先住在汉口安仁里2号董必武同志处。在我们撤到武汉前,董必武等同志已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在武汉着手筹备八  相似文献   

17.
蔡嘉仁 《黄埔》2006,(4):30-31
我原是黄埔军校六分校十九期学生(日本投降后,六分校奉令撤销,我考入成都本校,毕业于二十期步兵科),校址在桂林郊外的李家村。那里山青水秀,相思江水碧波荡漾、清澈如镜,蜿蜒曲折环绕于整片营舍,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军校山水甲阳朔”的美称。  相似文献   

18.
尼罗河畔的回忆马为公蓝色的尼罗河水由南向北静静地流过埃及的大地,为这片法老的故土带来了绿洲,带来了生命,带来了文明。史学家们说,尼罗河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埃及人说,它是我们的母亲河流。如今,这条古老的河与金字塔一样,成为埃及的象征。1990年1月,...  相似文献   

19.
我原是黄埔军校六分校十九期学生(日本投降后,六分校奉令撤销,我考入成都本校,毕业于二十期步兵科),校址在桂林郊外的李家村。那里山青水秀,相思江水碧波荡漾、清澈如镜,蜿蜒曲折环绕于整片营舍,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军校山水甲阳朔”的美称。1944年,衡阳会战的炮声打响。由于形势所需,六分校全体官兵、学生奉军训部命令:开赴龙虎关对日作战,进行实战训练。龙虎关位于湖南与广西交界处,是保卫广西的第一道防线,海拔1200米左右,山势险要,是敌我必争的军事要冲。当时这里是第九战区与第四战区的交界线,形成“两不管”的狭长地带…  相似文献   

20.
我从《人民日报》上看到,山东沂蒙山区全面脱贫。我心里感叹不已,不由地又回忆起薛亭同志,想起了他过去领导沂蒙人民治山治水的奋斗经历。我与薛亭同志1950年相识。1950年5月山东分局调整区划,将鲁中南区滨海地委改称临沂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