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狄青之死     
晏建怀 《各界》2014,(2):60-61
北宋众多在抗击外族入侵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将帅,狄青是最具传奇色彩、最赫赫有名的一个。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县(今山西汾阳市)人。他家无背景,出身卑微,《宋史列传》中的传主,绝大多数都来自于世家望族,而且都有父母的记载,狄青却没有,这是很少见的。  相似文献   

2.
郁达夫之死     
吕传彬 《各界》2014,(6):26-27
1942年初,郁达夫和一批抗日文化人在新加坡沦陷前夕,乘一只摩托舢板(船)撤离新加坡,分散到印尼苏门答腊岛的巴雅公务镇,在当地华侨的帮助下,开办了赵豫记酒厂,郁达夫任老板,化名赵廉。由于郁达夫精通日语,又会讲华语和印尼语,因此在日军侵占苏门答腊岛急需翻译时,郁达夫曾被迫担任日军翻译,在此期间,郁达夫目睹了日本占领军滥杀无辜的滔大罪行。  相似文献   

3.
黑猫之死     
我在农村长大。小时候我特别 喜欢猫,在我的记忆深处有 一只大黑猫。有时看到别人家的猫眼前便浮现出那只黑猫的影子。它之所以在我的大脑中留下了较深的印象,是因为它十分勇敢、十分优秀,可惜它正当壮年便意外死去,死得很惨。我家和邻居由一堵高高的墙相隔,在墙的底部  相似文献   

4.
杨朔之死     
杨朔(1913-1968),作家,任中国作家协会外国文学委员会主任.杨朔可能是最为中国人知道的作家之一,因为在文革前和文革后,他的散文<荔枝蜜>、<雪浪花>、<茶花赋>等印在中学的语文教科书里,因而得到相当普遍的阅读:有老师详细讲解"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每个中学生都要反复朗读甚至背诵这些文章.  相似文献   

5.
高尔基之死     
月半江 《各界》2010,(12):35-35
提起俄国作家高尔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对于一个生于社会底层,有着广泛影响力的作家,苏联的政治家看到了高尔基巨大的工具性价值。换言之,可以利用他说自己想说又不便说的话。  相似文献   

6.
狄青之死     
余耀华 《各界》2010,(6):57-60
狄青(1008年-1057年),字汉臣。汉族,北宋汾州西河(即今山西文水)人。他身长7尺,浓眉大眼,姿态雄伟,胸襟广阔。为北宋大将。  相似文献   

7.
朱淑真之死     
李兴濂 《各界》2013,(6):72-74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诗人。祖籍海宁(今安徽芜湖市),后来定居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朱淑真的诗词清浅流丽,真挚感人,后代文学家推崇备至,把她与李清照相提并论,堪称宋代的“词坛双璧”,朱淑真是宋代继李清照之后又一位卓有成就的女文学家。  相似文献   

8.
学者之死     
  相似文献   

9.
杨朔之死     
1968年8月3日,正是文化大革命热潮中,杨朔离世。长期以来,关于杨朔的死,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因感染肺炎去世。另一种说法是被造反派迫害致死。还有一种说法是自杀身亡。  相似文献   

10.
罗小玲之死     
新中国成立三十多年来,党和政府对于破除封建迷信作了大量宣传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近几年来,一些地方的封建迷信活动又有所蔓延,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注意。封建迷信活动是对“两个文明”建设的一种反动,必须予以制止。一些地方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用铁的事实来揭发封建迷信活动的欺骗性和危害性,已经收到了效果,这是值得提倡的。事实表明,对那些重操旧业的巫医、算命先生、风水先生等,再不能听之任之了,要教育他们改邪归正;屡教不改者,必须予以制裁。而根本的办法,还在于大力宣传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消灭农村中现存的愚昧半愚昧状态。这应当是目前文明村、文明乡、文明单位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刘和芳之死     
楚东 《瞭望》2004,(52)
刘和芳:合肥市一位29岁的下岗女工,6岁女孩的母亲,离异。12月2日下午,自缢于自家房门。 死因:生活特困,虽苦苦挣扎仍未摆脱厄运而绝望。 生活状况特写:刘母称,7年来女儿在家里几乎天天吃咸菜饭;自杀当天锅里有一碗盐水煮萝卜;死前由于无钱交10多元的统一安装新水表费用,家中已断水一个多月;女儿上小学的500元是弟弟代缴的;7年没买过一件新衣服……  相似文献   

12.
谭嗣同之死     
王重旭 《各界》2010,(8):29-29
6月11日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一百多年前,大清光绪皇帝在这一天颁布(《定国是诏》。已有二百多年历史的满清王朝,尽管风雨飘摇,但它还是希望通过这一次变革,革除痼疾,富国强兵,让一个古老的帝国焕发青春,重新崛起,于是“咸与维新”。  相似文献   

13.
杨荫榆之死     
俞明 《瞭望》1988,(20)
历史如潮汐,前涌,后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前涌时汹涌澎湃,后退的遗下一片白沫,不久白沫消散,沙砾间留有彩色的珠母贝,间或也有蚌珠混杂在泥沙里,还有一些闪光的海月(一种海贝),被深埋着,有时历经狂风暴雨和巨浪疾卷,又被潮汐冲刷出来,展示出它不同于沙砾的闪光的一面。 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责备过当时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杨荫榆开除了刘和珍等六名学生。鲁迅先生赞扬了刘和珍在反抗那“广有羽翼的校长”的斗争中的桀骜锋利的精神。七十余年过去了,鲁  相似文献   

14.
鳄鱼之死     
美国有个专门研究鳄鱼的专家,叫格林特姆。有一天,他奇怪地发现,有一条鳄鱼竟被树藤活活地勒死了,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鳄鱼的死亡呢?鳄鱼可以在水中潜伏一个多小时,当它遇到体形庞大的猎物时  相似文献   

15.
沈约之死     
《学理论》2013,(2)
沈约是我国南朝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在文学、史学、政治等方面都有建树。综观沈约的一生,可谓是叱咤风云,享誉一生,却落了个忧惧而死的下场。这么重要的人物为何会有这样的结局?我们可以从梁武帝对沈约的羡慕与嫉妒、作为君主的梁武帝对作为人臣的沈约的忠义之心的怀疑、士庶之间的对垒、朝廷中他人对沈约的排挤这四个方面来了解沈约是如何戏剧性地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相似文献   

16.
斯大林之死     
述弢 《各界》2013,(6):36-39
人生在世,谁能不死?但平民百姓之死与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之死,毕竟不可同日而语。而已故的历届苏联领导人中,又以斯大林之死最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7.
朱元璋之死     
张宏杰 《各界》2013,(10):55-58
一朱元璋是个工作狂,很少娱乐和休息.经过二十多年的"剪伐斫削、藻绘粉饰",大明天下这座大厦的外表终于接近了朱元璋的蓝图:天下太平,四方安定,民生恢复,基业稳固.最主要敌人蒙古已经被压制在了一隅,天下有实力挑战皇权的豪强势族已被消灭,经济迅速恢复,社会日渐稳定.洪武二十六年,户部呈上最新统计数字,全国的耕地面积达到八百五十万余顷,比史籍所载的北宋耕地的最高数字(宋真宗天禧五年,五百二十四万余顷)增加了三百二十六万顷.  相似文献   

18.
仙人球之死     
据说仙人球能减轻电脑幅射,遂买一盆置于电脑旁。 一月后,仙人球竟枯萎干瘪,死去。 寻问花店老板个中缘由,答曰:仙人球喜干恶湿,你肯定是浇水太多。  相似文献   

19.
高岗之死     
《各界》2015,(8)
  相似文献   

20.
《各界》201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