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公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对社会公正基本内涵的简要分析为基础,探讨我国社会公正缺失的主要表现,指出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转变政府职能,使实现和维护社会公正成为政府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职能。  相似文献   

2.
坚持社会公正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社会公正缺失已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构成潜在威胁。社会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动力支持,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实现维护社会公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就必须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控制和缩小贫富差距,使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协调好各个阶层的利益关系,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3.
从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它体现了我们党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思考,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社会主义社会不仅是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还应是和谐的社会。而从社会学的角度理解和谐首先是公平正义,没有公平正义就没有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追求社会公正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美好理想,体现了我们党的价值取向.社会公正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在我国的经济社会生活中,一些社会不公现象的存在必然会阻碍和谐社会的实现,我们应当正确认识这些现象,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和实现公正,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价值哲学视角对作为规范性价值存在的社会公正予以阐释,以对社会历史发展的考量来揭示"社会公正"的内涵,论述人们在经济、政治、文化三大基本生活领域相对应的根本价值原则,即效率、自由、平等应当成为社会公正原则的基本构成要素的因由,进而指出社会公正的实现应当以现实社会诸领域的制度为其基本表现形式,旨在理论上对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弱势群体的存在,不仅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价值追求是相悖的,而且会危及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制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必须充分关注和重视。目前我国社会弱势群体形成和存在的主要原因在于利益关系的失衡,社会公正的缺失,解决弱势群体问题必须通过政府的力量,构建利益均衡机制,实现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7.
经济公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伦理基础,经济公正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集体、国家和社会)和社会分工之间的和谐,因而经济公正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采取一系列具体的措施来推动经济公正的实现,从而为实现社会的和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阳天明 《前沿》2005,3(11):197-199
在我们倡导“以人为本”科学的发展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努力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加强社会公正的建设。社会公正是一个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和目标,也是一个文明社会进步的标志。提高经济公正的建设水平,是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我省也提出了建设“和谐河北”的任务。妇联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如何发挥作用、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我们进行了认真的理论思考和积极的实践探索。近几年来,河北省妇联从关注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贫困儿童、贫困妇女等急需帮助的弱势群体入手,致力于社会利益调整,向弱势群体倾斜,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收入的差距、社会成员所拥有财富的差距是人们当前关注的一个焦点 ,超过国际公认较为合理水平的这种差距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秩序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因素。但是收入和拥有财富的差距作为分配的结果是一定社会价值分配起点和分配过程的必然产物 ,同时社会价值除经济价值外还有政治价值和文化价值。因此 ,社会公正的功能性结构是由分配起点公正、过程公正和结果公正三个要素构成的 ,只有正确解决起点、过程和结果的公正要求 ,才能实现社会公正。一、社会价值分配起点的公正社会成员合作所形成的社会价值是由社会基本制度分配的 ,而社会制…  相似文献   

11.
国家的制度体系要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利益增长、利益均衡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制度体系的核心。当前,制度供给不能满足制度需求的矛盾十分突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体系,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由政府、公众和社会各界共同讨论协商制定,最后由国家提供。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是协调好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而利益关系的协调又不能单靠主体的自觉来实现,关键是要依靠政府的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3.
公正: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献茹 《人大研究》2006,(11):32-35
一、和谐社会的本质所谓“和谐社会”,指社会系统中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在此基础上,许多学者对和谐社会一词从不同方面给予不同阐释。笔者认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应该具备以下特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断得到调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基本相适应的社会;是以公平正义为基石的社会;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的社会;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的社会;是能够…  相似文献   

14.
反思与构筑--再论和谐社会条件下中国社会公正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蔚 《理论月刊》2006,3(3):131-134
社会公正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促进社会公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目前,我国社会公正体系从总体上看远远没有建立起来,其缺失主要表现为两极分化严重、弱势群体的边缘化、市场竞争环境的不公平、腐败现象严重等,其严重后果导致了党执政基础的空心化,是社会不稳定和动荡的主要诱因。要建立公正体系就必须制定以社会公正为取向的社会政策。中国社会公正体系的缺失引发了社会应力的增加,显示了社会公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民主法治的政治保障、公平正义、激发活力的利益分配协调机制。更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良好环境。加强宣传思想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环境,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社会保障制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维护社会公正、协调社会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国际经验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改革发展的“减震器”、社会公平的“调节器”、社会安定的“稳定器”。是一张促进社会进步的“安全网”。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走向深入,尤其是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振兴的特殊历史时期.如何创新和谐的社会保障制度.支持老工业基地振兴.是各级政府亟待研究和有效破解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林建华在《理论导刊》2008年第11期撰文认为,利益关系是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没有利益和谐,就不可能有社会和谐。因此,和谐社会的本质是利益和谐。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转型,其实质是利益的调整和分配,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社会利益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一系列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调节利益关系,以利益冲突向利益和谐的转化统领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中国社会的严重分化,引发了各种形式的利益矛盾和冲突,严重威胁着社会的稳定。要化解这些矛盾和冲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以社会协商对话为基础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在相关各方中合理分配利益。然而要建立这种机制,必须依靠弱势群体的联合,依靠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在中国公民社会形成过程中,要建立社会利益协调机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必须以社会协商对话机制为中心完善各种制度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党在社会利益协调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面的作用;发挥各社会团体在社会利益协调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人民内部矛盾不仅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也是和谐社会的主题。其在当前的主要表现: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和社会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化;党群关系在某些领域的扭曲;意识形态领域的观念冲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做到:正确区分不同性质的矛盾,用不同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坚持效率的前提下,注意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牢固树立党的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机关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主导地位,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  相似文献   

20.
林秋琴 《桂海论丛》2005,21(5):75-77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司法公正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公正司法作为司法公正的实现途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保障。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当前不公正司法的表现、成因及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危害,提出促进公正司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