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水疱病     
近八年中,在意大利、英国、法国、奥地利、波兰等国家和香港地区,发生一种由肠病毒引起的猪接触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口蹄疫综合症的症状。开始出现时,临床上都诊断为口蹄疫,但血清学和病毒学检查结果,均未证明病料中有口蹄疫病毒。英国佩布来特动物病毒研究所以及其他如意大利、美国的有关实验室查明,这种新病的病原系猪的肠病毒。1973年1月,国际兽疫局和欧洲防治口蹄疫委员会组织召开了有本病国家的代表会议,会议建议称  相似文献   

2.
猪水泡病     
猪水泡病,俗称“猪烂脚瘟”,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发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病猪蹄部间或鼻端皮肤和口腔、舌面粘膜形成水泡或烂斑。 本病在临床症状上与猪口蹄疫难于鉴别。血清学、生物学和病原学试验证明,与已知的七个口蹄疫病毒血清型无关,但和科赛奇B_5病毒(Coxsackie B_5 Virus)能发生血清交互中和反应,生物学和病原学特性等亦与之颇为相似。  相似文献   

3.
自1966年10月Nardelli氏等报道了一种临床上与口蹄疫难以区分的猪病在意大利Lombardy地区发生以来,1968年,意大利Brescia市兽疫实验室预备研究所与英国Pirbright动物病毒研究所的工作者,最早描述了该病是由一种肠道病毒引起,而与口蹄疫、水泡性口炎和水泡疹相区别。嗣后,1971年在香港、1972年以后本病在一些欧洲国家和日本相继出现,因而引起了国际有关部门和许多国家有关行政部门和研究单位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4.
猪传染性水泡病(以下简称水泡病)于1965年开始在我国流行,随后便肯定了其致病因子是一种病毒。虽然其临床表现与猪口蹄疫、猪水疱疹和水泡性口炎极为相似,但此病毒不感染马、牛、羊,不能引起豚鼠与乳兔发病,与国内现存的四型口蹄疫病毒无血清学交叉反应。所以,此病毒的种属归划一度成了有关方面关注的问题。为暂与上述三种水泡性疾病相区别,1972年以前曾多称此病为猪疑似口蹄疫。  相似文献   

5.
口蹄疫病毒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 ,世界各国对口蹄疫 (FMD)防制十分重视 ,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但近年来 ,本病在一些国家和地区频繁暴发流行 ,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1 口蹄疫病毒和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 (FMDV)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疫病 ,被国际兽疫局列为A类动物传染病之首。易感动物包括牛、水牛、绵羊、山羊、骆驼和猪等 2 0个科的 70多种家养和野生哺乳动物。猪和牛的临床表现最严重 (也有猪发病而牛不发病 ) ,羊只表现亚临床感染。在自然状态下FMDV可经消化道感染 ,经呼吸道感染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数个感染性病毒颗粒即…  相似文献   

6.
自Doyle和Hutchings于1946年报告了美国在1945年发生的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简称TGE)后,接着一些国家用组织培养技术分离了病毒,并证明为冠状病毒[1、2、3、4、5、6、7、],迄今尚未证明不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株有血清型的差别。 1977年Wood报道:英国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一部分是由一种在抗原性上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及猪轮状病毒不同的病毒株引起的[24]。1978年Pensaert和Debouck 报道了比利时四个猪场爆发的症状和流行病学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相似的腹泻,并在电镜观察中见到多形性典型冠状病毒,但用初代猪肾细胞和次代猪甲状腺细胞培养物盲目传代时并未能分离出病  相似文献   

7.
猪传染性水泡病(简称猪水泡病),于1965年春在我国个别地方已有发现。因其临床症状与猪口蹄疫颇为相似,曾一度称之为“猪疑似口蹄疫”。经有关单位多方面的试验证明,本病与口蹄疫、猪水泡疹、水泡性口炎不同。1972年9月农林、外贸、商业、交通四部在北京召开的猪病防治座谈会上定名为猪传染性水泡病。  相似文献   

8.
猪传染性水泡病(简称猪水泡病,下同)在我国起于何时,尚无完整而确切地记载。现初步整理一些零星资料供参考。 一、流行简况 本病1965年开始发生于我国个别地区,因其临床症状与猪口蹄疫颇为相似,经血清学及生物学试验认为是猪口蹄疫,以后曾一度称之谓猪疑似口蹄疫。  相似文献   

9.
猪水泡病     
引言 猪水泡病(SVD)是肠道病毒引起的,以鼻、舌、蹄出现水泡为特征的猪的一种急性经过的发热疾病。猪水泡病与猪口蹄疫的鉴别诊断是有特别重大意义的,尤其是当此二种病 1971年在香港和1973年在奥地利同时发生时,其与猪口蹄疫在临床上和病理解剖上是无法加以区别的。 猪水泡病1966年首次在意大利记载,在那里首次由Nardelli和Mitarb分离和描述了病原。1971年此病在香港发生。自1972年至1975年在许多欧洲国家(波兰、奥地利、瑞士、法  相似文献   

10.
A型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是一种新发生的猪水疱性传染病病原,被感染猪的临床症状为口鼻及蹄冠部水疱性损伤、跛行、厌食、仔猪腹泻甚至急性死亡等。这与猪的口蹄疫、水疱病、水疱性口炎的临床症状非常相似,临床上难以鉴别诊断,只能依赖实验室确诊。近年来,在美国、加拿大、中国等多个国家发生猪塞内卡病毒病,似乎正在成为一种全球性流行的猪病,给养猪业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和潜在威胁。本文对我国猪塞内卡病毒的流行现状及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该病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968年,意大利和英国的两组研究人员报告了在1966年意大利出现一种新的猪病。它的临床症状和口蹄疫一样。已经证明这种病是由一种肠道病毒引起的。 1972年,Mowat氏及其同事发现在香港发生了类似的疫病。经研究证明就是在意大利看到的那种病。 自从1972年10月,有三个水泡病疫点和十来个继发点刚又在意大利猖狂为害。  相似文献   

12.
IBRS_2猪肾细胞是1964年由巴西生物研究所培育而成。DeCastro(1964)及Chap-man(1972)等报告,该细胞对口蹄疫病毒敏感,可用于制苗。1966年开始,欧洲发生猪水泡病,英国首先发现这株细胞对猪水泡病毒特别敏感,经其他国家证实后,于是被广泛地用于猪水泡病的诊断检疫。  相似文献   

13.
猪传染性水泡病病毒的某些理化特性和形态大小,曾作了初步的研究。表明它与临床症状较为相似的口蹄疫、猪水泡疹、水泡性口炎病毒间存在着差异。为了进一步认识本病原,有效地控制本病的发生与发展,我们对猪水泡病病毒又进行了差异离心、超离、DEAE纤维素层析、聚乙二醇透析和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等病毒的纯化与浓缩,测定了提纯病毒的活力、紫外吸收光谱、浮力密度,并进行了电镜观察。  相似文献   

14.
病毒对各种消毒药的抵抗力差异很大,同属病毒之间的差异一般小于不同属病毒相互之间的差异。在兽医上有重要性的主要病毒属的毒株都被选来进行本试验。口蹄疫、猪水泡病和鸡新城疫的病毒未选用,因为它们已列入1974年颁布的(已证实有消毒药)的动物疾病条例汇编(The provisions of the Diseases of Animals(Approved Disinfectants)Order,1974 ]中,口蹄疫病毒和猪水泡病病毒对一系列消毒药具有敏感性最近已有报道(Sellers,  相似文献   

15.
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牛、羊、猪等偶蹄动物以口腔粘膜及蹄部的特征性水泡病变为特征的急性流行性传染病,在一些国家零星散发或呈地方性流行,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些经济损失不仅表现在动物生产的性能方面,而且影响着国际间的动物及畜...  相似文献   

16.
由一种猪肠道病毒引起的猪水泡病(SVD),最早于1966年在意大利,稍后在香港和1972~73年亦在各欧洲国家,主要是在大不列颠发现。于1973年秋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两次和1974年10月上旬的第三次爆发均被确诊。 关于在临床症状和肉眼—形态学方面的发现,这种新的猪病与口蹄疫无法区分。因此,本病的诊断,特别是与口蹄疫鉴别,必须依靠实验室方法从病原学上予以识别,例如补体结合和鉴别诊断的组织培养试验。  相似文献   

17.
去年,我们在水泡病与口蹄疫病毒致细胞病变超微结构研究中,观察到水泡病病毒与口蹄疫病毒致细胞病变的特征有很大的差异,而水泡病病毒却与人类肠道病毒的ECHO病毒有很多类似之处,这就促使我们虑考到水泡病病毒与人类肠道病毒的关系问题。今年,我们继续对水泡病病毒与柯赛寄B_5病毒进行了交互免疫的中和试验,证明我国目前流行的水泡病病毒与柯赛奇B_5病毒有共同的抗原性,为了进一步证明水泡病病毒与人类柯赛奇B_5病  相似文献   

18.
1966年首次在意大利,随后在香港地区(1971)和英国(1972)都曾描述过猪水泡病。感染猪具有与口蹄疫十分类似的复层扁片上皮损伤。 在猪水泡病的流行中有关猪的中枢神经系统(CNS)受损的症状尚未曾有过记述,但是曾报告过经接种意大利和英国病毒株有关小白鼠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症状。在梅岛动物疾病中心有关猪水泡病病毒的初步研究结果证实感染猪除具有复层扁平上皮损伤外,还呈脑脊髓炎。本报告的目的在于记述静脉接种猪水泡病病毒后引起猪的神经学变化。  相似文献   

19.
1973年11月至12月间,日本首次发生猪水泡病(Swine Vesicular disease——SVD)。据报道,1966年在意大利首先发生,以后在英国、欧洲和香港地区相继发生。SVD在临床上与口蹄疫很相似,所以仿效其他国家的作法,日本在这次也按照口蹄疫的法规采取防疫措施,结果自1973年12月中旬以后,临床上无新的发生报告。但于1973年11月在发生SVD的  相似文献   

20.
自1972年以来,发表了许多关于一种新的急性接触性猪病流行的报道,该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水泡性综合症,其临床症状与口蹄疫、水泡疹和水泡性口炎类似。本病给养猪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1973年1月和4月欧洲口蹄疫防治委员会在罗马召开的及以后的各次会议上和1973年5月在国际兽疫局第41次大会上,对此病都给予了特别的注意。对这种新的猪病,已建议列为单独的一种病,定名为肠道病毒引起的猪水泡病(BB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