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视阈看,元宇宙不是意识世界,而是意识世界的物质化呈现方式,本质上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现实化,其构成要素、时空存在方式和实践形态都具有物质第一性的特征。之所以产生元宇宙意识性误解,主要在于元宇宙的虚拟性、意识的可迁移性以及认识过程的复杂性。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会脱离元宇宙的本质,将社会化生产生活导向“虚无”,产生文化虚无主义。因此,必须重视意识世界延伸和精神世界的复现问题,将人类共同价值的意义世界融入元宇宙的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2.
姜士伟 《理论探讨》2007,1(5):149-152
任何理论和学科体系的建立,都需要首先确定一个最为基本的范畴作为其演绎的出发点,即逻辑起点。逻辑起点的确立必须符合三条质的规定性:它是最简单、最抽象的范畴;它揭示对象的最本质规定;它与反应对象的历史起点相同。从公共事务的发展历史来看,公共事务与公共管理发展的历史起点相同。从公共事务的属性来看,公共事务本身所具有的属性反映了公共管理的"公共"本质属性,公共事务与公共管理的研究对象相一致。同时,公共事务是公共管理中最常见、最简单、最抽象的范畴,可以独立存在,是公共管理一切矛盾的"胚芽"。公共事务完全符合逻辑起点确立的三条规定性,公共事务是公共管理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27)
道法自然是中华文化之根,形而上思维是中华智慧之髓,道生一是中华宇宙观之魂。阐释"三生万物"宇宙图景,揭示宇宙内在的同一性统一性,对提升中华文化自信力、凝聚力、影响力,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紧迫的现实价值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宇宙的同一性统一性有三重境界:存在之道的同一统一、存在之为存在之道的同一统一、存在之道和存在之为存在之道的同一统一。宇宙的一切皆有空时自然形态,一切皆遵循空时对应法则和空间决定论三定律。宇宙万物之间的空间异同决定时间异同、时空异同,从而主宰、统驭宇宙的一切。  相似文献   

4.
陈泽伟 《瞭望》2012,(44):12-12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被誉为“人类在太空中的眼睛”,谁拥有了这双“眼睛”,就能更准确地看清这个世界以及确定自己的位置,甚至获得不可估量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5.
笔者曾在若干论文中提出,中国古代哲学本体论的基本模式为“一体二元”。我们通过进一步的考察发现:“一体二元”作为世界本体,不仅决定华夏文明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而且对种种自然现象起主宰支配作用。“一体二元”乃是真实、科学的宇宙模型。就这个意义可以说,它是宇宙之魂。中国古代哲学本体论的基本模式为“一体二元”。所谓“一体二元”,是指统一的世界本体;所谓“二元”,是指在统一的世界本体中,包含着相反的两个方面、要素、单元。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往往用太极、道、易、太一、玄、太素、元、天、自然等来指称世界的本体。本体中包…  相似文献   

6.
就全党来说,党的建设是一个大系统,它是由一定数量的相互联系的小系统组成的稳定的统一体。企业党的自身建设就是整个党的建设大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是整体的一部分,它不能离开整体而孤立存在。我们观察企业党的自身建设这个小系统的时候,感觉到系统内的各个因素组合必须排除随意的人为干挠。按照有序的原则运行,而有序运行的轨迹点,是靠稳定的、连续的、确定的、可以操作、可以检查和有普遍约束力的各种制度来保证的。我们从厂长负责制开始试行那天起强调党的自身建设要有序地进行,要调查研  相似文献   

7.
一、争创一流大学是深圳城市发展战略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从深圳第二次创业的发展战略看,深圳人无疑立下了要把深圳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城市的宏伟夙愿。那么,从世界现代化城市发展的新概念看,大学在其所在城市发展框架中占居着从未有过的举足轻重的位置。因为城市要抢占时代发展的制高点,就必须使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拥有信息经济时代、文化时代、高科技时代的所有根本属性,就必须充分体现可持续性发展的时代特征。而在这个时代,大学则以“不可替代”的身份,扮演着“轴心机构”的角色,起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作用,成为城市…  相似文献   

8.
公共行政实践并非存在于真空之中,而是存在于充满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行政世界中,亦即公共行政实践的情境—场域中。公共行政实践主体所置身其中、诸种规范所面向和运作其中的行政世界,不仅因实践主体的行动属性而衍生出一系列不确定性,而且表现为交互建构的辩证关系网络。不同于以往公共行政领域中人们试图运用分割、隔离以及控制的管理方式,对行政世界进行类型化与模式化统治;对于复杂情境中的公共行政实践,人们必须发现和认识到其中基于"游戏"的具体行动系统,并代替整体秩序而谋求局部秩序,以及弥补科学管理而进行情境管理,这些亦构成了充满高度不确定性与复杂性的后工业社会所需要的基本行动逻辑与实践取向。  相似文献   

9.
我国私营企业主已形成为一个新兴的社会群体。这个群体拥有的资本和企业虽包含有一定程度剥削 ,但在我国现阶段不可能具备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属性 ,他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为此 ,我们要始终以正确的认识来对待和引导私营企业主群体。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7,(3)
杜林的"世界统一于存在"是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主要批判的观点之一。文中恩格斯揭露了杜林二元论的世界观实质,指出其观点对"思维"本质的歪曲,并且阐明了杜林的"存在"是对物质多样性的否认。恩格斯更是从"世界存在"与"世界统一性"两个概念的逻辑关系出发,证明了杜林观点的错误,从而彻底揭示了"世界统一于存在"观点的唯心主义哲学实质。在今天,我们重新整理、分析杜林观点的哲学实质有助于我们认识和把握中国的改革事业,坚持科学的世界观,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婚外恋事件发生在几乎所有的人、所有的阶层中,绝对意义上的一夫一妻从来都不曾有过,婚外情的存在一直都非常普遍。对于这个普遍存在与我们身边的这个社会现象,有必要从相对科学、客观的角度进行理解和研究。针对现代社会上许多学者对婚外恋的研究作了一个述评。  相似文献   

12.
邹广文 《理论视野》2012,(11):10-12,20
从哲学的学科定位来看,哲学所有的致思与努力都要围绕着"人"来展开。而人作为灵魂与肉体的二重性存在,身居经验世界却憧憬着可能世界。人在向可能世界的进发过程中,谋求着三个基本向度——完整性、根本性、理想性。  相似文献   

13.
如何全面深刻地认识失业问题,已经成为失业问题治理的思想基础。失业在三个方面具有二重属性,即从失业的形成、失业的确定、失业的效应来认识,分别具有一般社会属性和特殊社会属性、基本属性和本质属性、效率属性和非公平属性。  相似文献   

14.
张乐 《瞭望》2001,(13)
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看起来是蓝色的,这个蓝色,便是海洋的颜色。作为和我们生存直接相关的环境、资源和空间,海洋正受到人类越来越多的关注。 近百年来,人类一直在进行探索深海奥秘的工作,并成功地研制出了深海机器人。然而,由于人类对深海极其有限的认识,再加上受现有科技水平的限制,让人下潜到深海获取第一手的资料并进行科学研究,显得越来越迫切和重要。近 50年来,世界上少数发达国家开展了深海载人潜器的研制工作,并取得了重要成果。近日,我国海洋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金翔龙宣布,在拥有先进的核能技术、航天科技得到突…  相似文献   

15.
王军 《瞭望》2006,(24)
6月10日,中国迎来了第一个“文化遗产日”。虽然我们已拥有各种各样的专题纪念日,但“文化遗产日”的到来仍显得不同寻常。我们这个有着从未间断的文明史、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产生过重大影响的  相似文献   

16.
我们沈阳北方粮油食品总公司(原沈阳市第四粮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全面导入CIS(即建立企业识别系统,塑造企业形象)已经两年,我们的做法和效果可以简单地用三句话来概括: 第一句话是展示魅力。一是目标魁力。我们在构思沈阳北粮的CIS当中,大手笔地勾勒出企业发展蓝图,就是要把企业建设成为在中国和世界有较高知名度,拥有与这个知名度相称的仓储、运输、加工、销售能力,拥有在全国甚至全世界叫得响的精品,拥有几个起支柱作用的新产业,全国一流的大型粮食综合性企业。这个目标是我们企业几代人的共同追求和向往,它本身就具有感召力。二是环境魅力。即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人人互相关心、爱护,营造家庭般环境。我们除了绿化、美化  相似文献   

17.
自2019年年底暴发并延续至今的新冠疫情,并非偶发性的自然事件,而是内源于当代社会并造成重大全球性灾难的社会事件。时空压缩既是当代社会时空结构特征的凝练表达,也是新冠疫情发生的基本场域,准确把握新冠疫情的本质离不开时空压缩这一重要背景。一方面,新冠疫情的发生始终处于当代时空结构中,它在暴发、传播以及治理过程中表现出的社会特征,是新冠病毒的自然属性与时空压缩社会特征遭遇和碰撞的产物;另一方面,新冠疫情的社会特征不仅突显出时空压缩背景下当代社会的高风险性和脆弱性,而且打破了人们对资本逻辑支配下时空压缩破坏性后果盲目乐观的迷思。遏制新冠疫情蔓延的关键是准确界定当代时空压缩背景下新冠疫情的社会特征,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20,(2)
"一多不分"即所有的人及事物都是不分的关系,是内在地联系在一起的。"一多不分"是世界观,是认为宇宙万物天地人之间不存在绝对分离与互不联系的问题,人必须从与他人、家国、社会,与他国、世界,与宇宙、万物的恰当关系出发,对"经济""政治""文化"问题进行思考。本文从分析《道德经》中对待一般问题、治国治天下之道、诸侯国之间问题与战争、怎样立身处世以及如何养生保健五个方面入手,探索与验证"一多不分"观在《道德经》阐释域境中的呈现。  相似文献   

19.
《行政论坛》2019,(1):110-115
生态环境是民族国家永续发展的必需土壤,是全球人类共同依托的家园。对生态环境进行治理需要树立整体性思维,从生态环境互生与共生的角度追求自然目标与社会目标的双重统一,并在实际的行动中坚守普遍平等且极富激励力量的"权责对等"与"代际公平"的基本原则,积极倡导发挥联合国的世界政府功能、建立普遍认同的生态环境法治机制与推动代际公正的可持续生存方式,促进人类以自身努力修筑让宇宙、地球、生物圈恢复自身存在方式,并按照自身本性存在而敞开共互共存的道路,共创美丽世界。  相似文献   

20.
张敏娜 《理论与改革》2022,(6):54-67+158
人类对未来文明的价值诉求驱动了元宇宙技术崛起,元宇宙技术成就表达了隐没于人类内心的对于未来文明的价值理想。元宇宙技术对于文明跨越的价值引领表现在从物理宇宙走向精神宇宙的宇宙观、从现实生活走向彼岸理想的人生观、从以劳动为手段走向以劳动为目的的劳动观、从资源竞争走向资源分享的生态观、从等级治理社会走向联合自治社会的社会观。元宇宙呈现出人类文明价值向度内化重返、价值内容多元重构、价值认同依据重塑的属性变迁。元宇宙隐喻着本体再造与本性发现的人本价值、多重虚拟化身赋能的自由价值、新型拓扑互联结构的共享价值、去中心化核心原则的平等价值、数字资源无限再生的生态价值。元宇宙价值理想光照现实世界价值观变革的同时,也照破多重“价值悖反”陷阱,即虚拟之于真实的断裂与偏离、少数人之于多数人的操纵与收割、退化之于进化的阻滞与沉沦、逆乱之于良治的自纵与荒蛮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